UC头条:画中国人的油画, 我们用自己的才智为世界艺术做出卓越贡献!
点击加载图片
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松节油、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1)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鼻衄内。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
(2) 松节油,是一种挥发性医用油。在油画的调制中,起稀释颜料的作用。一两分钟即可完全挥发,干后无光泽。将松节油和调色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干得较快,色彩也比较亮。
(3)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4)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5)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6)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7)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画中国人的油画”是宋惠民先生经常对他的学生说的一句话,这是他一贯的艺术主张,也是他在艺术实践中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他在画中国人的油画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油画艺术虽然发源于欧洲,但在历史进程中很快为各国人民所欣赏、所接受,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们之所以说油画是世界性的语言,是因为它的绘画技巧有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标准,如造型、色彩、肌理、空间观念等,它不受时代和国界的限制。即使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崛起之后,古典性的写实油画与现代抽象性的油画在艺术标准的评判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但两者之间仍然有割不断的内在联系,因为后者是从前者逐渐演变过来的。油画技术传播到中国,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开花、结果,也离不开油画艺术评判的普遍标准。
点击加载图片
回顾近百年世界油画艺术的历史,中国油画从幼稚的模仿到逐渐入门、成熟,进入创造阶段,积累了不少反映中国社会时代变革风貌和描写本土自然风景的优秀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已占有自己的位置。实际上,“画中国人的油画”一直是中国艺术家所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上世纪30年代以来,油画界一直在讨论的“油画民族化”和“油画本土化”的问题,都表达了这个意思。事实也说明,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真正有成就的油画家都是在努力掌握西方绘画技巧的同时,立足于本土的社会现实和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进行艺术创造的。宋惠民作为我国油画领域第三代优秀艺术家之一,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点击加载图片
曾任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的宋惠民教授,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是东北地区油画艺术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代中国油画艺术活动中一位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经过严格的学院教育和训练,他掌握了坚实的造型功力。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初始阶段,他认真研究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完善自己的造型技巧,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那时,他开始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油画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具有中国气派的问题。他意识到,欧洲现实主义艺术油画遗产和西方现代艺术,要虚心研究;中国古典艺术、传统艺术和“五四”以来的新传统,同样要虔诚学习,并要将两者加以比较,从中获取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深知,只有在这两个方面有所修养,他立下的“心仪经典,追求完美”的目标才能达到。可以这样说,他几十年的艺术历程一直在为实现这一艺术理想而奋斗。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宋惠民的绘画创作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架上人物画、风景画和大型全景画。宋惠民认为,欧洲古典油画的成就,也是它不同于东方艺术体系的,在于它的写实性。中国人要自如地运用油画语言,必须首先掌握它的写实造型技巧。在宋惠民看来,欧洲古典油画并不像有些人误解的那样,是不重视神韵的,而是在立体写实中运用造型的动静、虚实的变化和色彩的配备,造成具有美感的韵律和节奏,从而传达艺术家的主观感情,与东方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体系忽略立体造型空间,将其压缩或转化为平面空间,运用笔墨写形来传神。或者更准确地说,它的出发点不是形似,而在于表达情、意、趣。
点击加载图片
如何在保持欧洲写实油画生动造型的基础上,赋予中国传统艺术以写意精神,是几代中国油画家一直在苦心探索的问题。宋惠民的作品表明,他首先关注的是用自己的创作反映他真实的生活感受,表达他的思想感情,而形式技巧仅仅为之服务。因为着眼于他体验到的中国现实,更因为他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他的作品自然表露出民族艺术的一些特色和个性特点。他不满足于此,进一步自觉地强调这些民族艺术因素和个性特点,逐渐形成他油画兼融中西、在写实中运用写意语言、在有宏大气势的格局中注重抒情的风格面貌。关于后一点,与他所处的辽宁地域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是地域文化传统使然。总而言之,宋惠民的油画个性面貌是他长期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的结果,与当前画界流行“做”个性面貌的风气迥然有别。
点击加载图片
宋惠民的架上人物画如《曹雪芹》《瞿秋白》《香花、白猫和外孙》《神往情移》《冯其庸·流沙河》《圣山之二》《画室·留胡子时的肖像》等,有历史文化名人、少数民族宗教信徒、自家的亲人等。他娴熟地运用造型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写形传神,既注重造型结构,又讲究油画色彩的调性美感。他有意限制色彩的使用,以使画面显得单纯、统一。为突出人物形象,他约束空间感,加强平面性,并适当运用中国画特有的点擦皴染,发挥书写性的美感。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曹雪芹》,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原因在于他创造了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形象。由于曹雪芹的作品和他坎坷的一生家喻户晓,要创造他的绘画形象并使人们认同,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点击加载图片
宋惠民选择了曹雪芹在北京香山构思巨著期间小憩的瞬间,他炯炯有神而又充满思虑的双眼,以及微微侧身的动态,显示了他敏锐的思维、坚定的意志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在秋风瑟瑟、红叶飘落的环境中,这位用妙笔写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伟大悲剧的作家形象,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人们不禁佩服画家高超的塑造技巧,赞叹他用周围景致衬映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本领。用形和色彩写人生经历在人的形象上留下的痕迹,刻画人的心灵世界,是宋惠民在人物肖像画中孜孜以求的,也形成了他人物画的鲜明特色。他在为妻子创作的题为《神往情移》的肖像画、自画像《画室·留胡子时的肖像》以及《冯其庸·流沙河》等作品中,均有明显的反映。
点击加载图片
宋惠民对风景画情有独钟,他的许多人物肖像画中多有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色的生动描写。他说:“风景画是我的最爱,画它,看它,都是一种快乐。”最近几年,他在风景画创作上投入颇多,收获甚丰。东北地区辽阔的大自然以及珠穆朗玛峰、太平洋、黄河、长江、罗布泊的沙漠……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艺术灵感。他从大自然中感受“时光的短暂与突变”和“千变万化的神奇与美妙”。他的风景画以气势宏伟和有充实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人们的欣赏。气势宏伟不仅是指他描写的景色有开阔的空间,更指他的绘画笔触与色彩的气量与力度。他或用犷放的大笔触,或用麻利的刮刀,横涂竖抹,用有丰富层次的浑厚色彩,辅以细笔的勾勒,画龙点睛。他笔下的景色以写生为基础,但又远不是实景的写照,而是写心中之景,抒心中之情,充满诗性的写意精神。其中有表现雄迈壮丽之豪情的,如《苍茫》《北国风光夕照》《悠悠岁月》、“远方”系列等,也有抒发较为细致柔和之情的,如《绿石谷·小鸟》《鹤乡的春绿》《雾迷雪岳山》《白桦·初雪》等。他通过描写自然风景抒发他对自然和人生的体悟,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是“来自自然又超越自然的风景”。
点击加载图片
宋惠民在大型全景画领域贡献卓越。他积极参与鲁迅美术学院承揽的全景画创作工程,是这个工程创作团队的领导者。他们已经创作的中国现有的八幅大型全景画,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享誉世界,其中尤以写宏大战争场面之真实、生动,整体气势恢弘,细节处理精妙的《攻克锦州》一画最为精彩。宋惠民和鲁迅美术学院在这一领域中的创举,是应该被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史册的。
点击加载图片
宋惠民虽年过七旬,但仍充满朝气地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仍在身体力行地画中国人的油画,并在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中大力宣传和贯彻他的这一艺术主张。我们期待宋惠民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中国油画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