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日子】乡村理发店
岁月里的风景,每一幅都很曼妙,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些酸甜苦辣的滋味,都是可以慢慢书写的人生故事。
——《烟火日子》第52期
作 者 / 张 威
美发行业,也算民生中的头等大事,缑城的美发行业开得如火如荼,前几年大街上经常有美发店的员工举着牌子游行喊口号做广告,清早在门口跳操,大概是因为扰民吧,这几年倒是不多见了……但是生意倒真是不错,某些品牌不断地开连锁,托尼老师们夜晚在灯火通明的玻璃门内摆着各种造型给美女帅男们洗,焗,烫,剪,吹,上帝们捧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也是一番热火朝天和悠闲自在的景象。
不过,从本人说来,我却是喜欢旧时的理发店,不像现在的连锁店,进去如果要求刮个胡子,要么不会刮,要么直接给你个电动剃须刀,让你自己刮。那时没有这帮托尼,理发店的老板不论男女,会刮胡子,修面,还会吹反翘,那个年代这种发型最流行,摩丝,定型水是必要的,高高的反翘搭配一根横辫子,是那个年代的审美观,走在街上,十个里面有八个姑娘是吹着反翘发型的,可能是受哪部港台片的影响吧,由于不好打理,基本上姑娘们都是一周一次去店里洗了重吹,记得收费也就10元。除了春节前那几天涨价,不会忽悠人。闲时一帮少年时常有事没事坐在理发店和裁缝店撩妹,那年代的娱乐场所除了电影院和跃龙山公园,也就是这两个行业的店家了,那时小城里最有名的是彭峰和阿红的理发店,潮男潮女们的新潮发型都出自于这些店里,很多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些小店里。
如今这时节,找家有着旧时光味道的理发室在城区是不好找了,带着怀旧的心理,好不容易在乡下找了家地道的理发店。一进门,老式的理发椅子,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桃源桥东方旅馆隔壁那家国营理发店里搬回来的。洗发的水槽,方凳,立马把人拉回了8.90年代的感觉。
坐在软软的理发椅上,年纪颇大的店主抖开可能是戏班子里退下来的龙袍,细心地把我的衣领反卷进衣服里,拿起电动理发剪,添了点油,一阵嗡嗡声传到耳中,看他胸有成竹地在我头上操作起来,东修修,西剪剪,大致的平头形状就出来了,期间乡音的家常白谈是一直在扯的。不然理发时不知咋的,就容易犯睏。剃好了大致形状,就可以去洗脸槽那里洗掉碎发了,洗脸盆上那个管子自然是接到房间里的热水器了,也算是有点与时俱进了,不像以前,有个铁皮桶,靠热水瓶倒进热水掺着冷水来中和温度。放了两遍洗洁精,冲洗的时候还用圆圆的梳子刨了几下,真止痒,这种享受在那些城区的发型工作室的享受不到的…..
洗完头,坐回椅子上,店主一拉一放,椅子便平放了下来,睡在理发椅上,好舒服的感觉。拿来一块热毛巾,敷在脸上,留出鼻子,热烫烫的,一边拿着刮胡刀,试了试,换了根刀片,碰上我这样毛发旺盛的,这刀片是必须要换了,等了几分钟,掀开毛巾,先从额头落刀,那沙沙的声音听着真是舒爽,感受着脸上毛发和胡子的掉落,竟然很期待店主下一刀的落刀位置。任凭老板把你的脸捏出各种怪状,平时自己刮不到的地方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腮旁,颈下都随着沙沙的剃刀声,肌肤麻麻的,过后摸上去是一片光滑。随后,店主用剃刀的刀尖轻轻地挑在眼角,些许微粒的分泌物肯定是清理干净了。再拿来把剪刀,在鼻孔里轻挑慢剪,剪去了杂草般的鼻毛,整个人的感觉都轻了三斤似的。又是拨动了下机关,椅子便吱呀呀地竖了起来,坐起来镜子中的脸自然是清爽了许多,店主再拿着电剪东修西补一番后,大功告成,神清气爽的问多少钱?店主慢悠悠的回了句:15块。拿出手机,却发现没有收款二维码,摸摸索索翻遍口袋找不到现金,无奈去隔壁超市用支付宝换了点零钱,才算付了钱。
走出理发店,看着有些显得冷清的店面,可能现在的人们愿意去乡村理发店的不多了,但是头发总归会长的,村子里的人们还是会去光顾,只是这手艺怕是传承不下去了,现在能静心下来学刮胡子修面的年轻人可能是没有了,有些手艺随着快节奏的时光渐渐遗失,不知道还有多少和我一样怀旧的人喜欢这旧时的理发技术和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