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唱腔的各种结束(一)结束唱腔的锣经
(点击一下链接,即可浏览文章)
(作者:杨晓辉)
唱腔的各种结束
一段唱腔唱完,如果不是接别的唱腔或者紧接另一种舞台气氛(比如唱完接开打,就直接开急急风),一般都需要一个结束唱腔的程式,也就是划一个句号。这个结束可以是锣经,也可以是京胡奏的“收头”。假如舞台上需要紧张、急促的气氛,还可以采用少唱最后一句的方法(习惯称之为“三条腿”,扫一句),少唱的最后一句,用锣经扫头来代替,这也是一种结束程式,可以称作是唱腔的不完全结束。
另外,一段唱腔从规整节拍(4/4,2/4或1/4)向不规整节拍(自由节拍)——主要指散板——过渡,司鼓要打出改变节拍(有时还有预示的作用)的鼓点,习惯称为“关门”,“打散”等等。
1、结束唱腔的锣经
住头 最为常用,单、双扦均可。
一锣 撕边一锣,单扦一锣,冷锤都可用。也有一小锣的,为数甚少。
收头 (这里是指锣经的收头)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收头 仓儿 来才乙台 仓,例如:
《草桥关》姚期唱原板
另一种是大收头,有点像凤点头:仓 台大 七另 台 仓儿来才 乙台 仓,例如:
《宇宙锋》赵艳容唱
《碰碑》杨继业唱:
这里的唱腔已经散了,而收头仍然按照固有的节奏(习惯叫“圆着板”)打完,形成一种节奏上的对比,也很有意思。
注意大锣收头的打法,司鼓者要熟悉唱腔的结尾,处理好收头的开法,必须与唱腔尾巴的旋律、节拍吻合,不能打在“腰子”上或“外面”。
扫头 唱三句或五句、七句之后(也有一句的),总之唱个单数,然后用扫头收束唱腔是最常见的用法,也有把下句唱完打扫头的,这样的扫头就不单是收束唱腔,更作为表现一种气氛来用。
《四郎探母》杨延辉唱
《穆柯寨》穆桂英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