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悲伤反刍是抑郁的根源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这本著作《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阐述了悲观对一个人的负面影响,影响事业、影响健康、影响生命。目前看了前面两部分,也就是悲观的人生是怎么样的。作者探究了悲观者的解释世界的风格,以及悲观带来的负面作用。
一、悲观者的归因
作者认为悲观者解释世界的方式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的特点。
永久性是指把事情归因于一些很难改变且具有永久性的方面,比如,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悲观者会认为自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我好笨、我能力不行、我逻辑思维欠缺等具有永久性的品格。而乐观者解释世界的方式就具有暂时性,比如认为数学没考好会认为自己某一节课没有听懂,课后也没有及时去复习,从而导致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试卷里面有很多那节课的知识点。
普遍性是指自己完不成某件事是具有普遍性质的,比如数学没考好会认为我总是学不好数学,我总是把数学搞砸,而乐观者的解释可能会是我只是这次没有把数学考好,认真反思,多做习题,我下次肯定会考好的。
人格化就是把事情失败归于自己人格方面的缺陷。比如,我不是学数学的材料,我抽象思维能力很差,我很懒等,而乐观者会认为自己这一段时间没有努力,或者说这次数学考试确实比较难等。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悲观者总是把问题归结为自己,特别是归结为自己某方面不能改变的品格,这样就会导致自己更加不自信。而乐观者则完全相反,他会把原因归结于某些暂时性、可变的方面,这样哪怕是失败,他也能很快就恢复过来。对于事情的归因究竟是乐观还是悲观,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究竟是乐观地看待还是悲观地看待,不止影响心情,还影响事业,甚至是影响生命。
作者认为很多抑郁症的人就在于他解释世界的方式是悲观的,不能自我认同,并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习惯“悲观反刍”,也就是在自己的内心会反复回想那件让人不开心的事,并且一直以悲观者的思维去回想,这样就会造成多次伤害。
目前看了本书的三分之二,作者带领我们探究了抑郁症的来源,并且悲观者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这给我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无论是出于职业还是出于健康考虑,我们都应该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工作和生活所发生的一切。无论发生何事,多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
2.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学生也会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碰到一些困难挫折的时候,比如考试没考好,一件事没办好,特别是那些不自信、内向的学生,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把原因都归为暂时性、非普遍性、非人格化方面,也就是说归为可控、可变的方面,这样即使是失败,学生也能感觉自己通过努力依然可以改变。
3.要帮助学生摆脱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也是这本书的重要概念,当人们感觉做什么都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他就会选择什么都不做,直接放弃挣扎,哪怕其实环境没那么糟。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总是考试不理想,他就会滋生这样的想法:无论如何努力,我就是考不好。于是他就会放弃努力。与习得性无助相反的概念是“习得性乐观”也就是说在逆境中改变具有破坏性的思想,这也是帮助学生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发力点。
4.能力、动机、乐观是把事情做好的决定性因素。传统观念认为能力高低、动机强弱,是决定一件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作者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和能力、动机一样重要的因素,这一点却经常被忽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