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65---66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65---66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65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这一条论述汗后心阳不足,镇摄无权,肾阳亦虚,水寒上逆,脐下悸,欲作奔豚的证治。

“脐下悸”是肚脐下跳动不耐烦的症状,“奔豚”是一个证候名。《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描述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豚是指小猪,奔是小猪跑起来头尾交替上下的样子。猪为水畜,往往水气发动,会出现心下、脐下悸,甚或欲作奔豚气。本证汗后既伤肾阳,又伤心阳,心肾阳虚,气不化水,水气上逆,低则脐下,高则心下悸动,甚至欲作奔豚气,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

这个发汗,同时它里头有停水的话,只是发汗是不行的,会造成水气上冲,咱们前头说过,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朮汤那一条你可以参看。那么这一段也就是这个情形,它底下有停水,就是小便不利,膀胱有蓄水,这时候非利小便才能解表呢,这时候你发汗就是错的,这个病不是不可以发汗的,它有表病嘛,可是如果只单纯发汗,之后马上就出现其人脐下悸,脐下就是关元、膀胱部位了,那么这个地方跳,这就是水饮欲动的一个症候。「欲作奔豚」,这就要发作奔豚证了。

这个奔豚是怎么个情形呢?这是《金匮要略》上的一个病名,它说这种病啊,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它往上冲啊,那么这个人当时就是受不了,发作起来人反倒要死一般,可是复还止,它发作一会儿就下去,下去后人就像好人一样,它定一个名叫奔豚病。

那么由于这一段,后世就给定了名堂了,说这是肾气往上来,肾属水嘛,其实这个奔豚不一定得有水,那么我们后头就有了,你看桂枝加桂汤,那光是气上冲,只是气上冲,可那也是奔豚,而携带水上冲也是奔豚。

这个就是由于里头有停水而误发汗,那么应该要兼利水则表自解,就是你用这个解表的药里头得合用利尿的药,自然表就解了。你要是不知道这个,就只用发汗药激动里饮,那是病变百出,这个奔豚就是一个,那么我们方才讲了,由于发汗导致气上冲,这个气上冲也能诱导着水往上冲,所以心下悸也是个预兆,这就是水伴着气要往上来了,所以它搁个「欲作奔豚」,那么即使真正发作奔豚,这个方子也好使的。

因为里头有停水,小便不利,所以既用桂枝降其气冲,这个也是桂枝、甘草这个方剂了,另用茯苓、大枣以利水。大枣这个药也去水呀,你看十枣汤它不搁甘草,你搁甘草不行,这个甘药里头唯独大枣利水,一般甘药都不利小便,所以这甘草不行。这个桂枝虽然也用4两,甘草也用2两,但是这个方剂不同于上个方剂,上个方剂是顿服,这个它煮取3升,一回服1升,所以这是3剂,这个量不大了,这个我们现在用的就是桂枝4钱,这个心的悸动不像上边那么厉害。那么这个方子就是桂枝甘草汤证,再有小便不利,脐下悸,就可以用这个方子。那么真正奔豚,出现脐下悸或者腹挛痛,这个方子也好使,这大枣也治肚子疼,也治挛痛。

这个方子煎法用甘澜水,什么叫甘澜水呢,它底下有个注解,「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这是古人的一个看法了,这水不是往上攻嘛,水化气总是用甘澜水好,其实现在这个药谁也不这么做,用不着,就用普通的水煎就行,不用古人的这么一种方法。古人的方剂里有一些言语习惯吧,认为甘澜水较比好,它在水的上头,是泡,使水化气呀,这个水好,其实不然的。

这一段讲的是误发了停水、蓄水人的汗,就是膀胱有蓄水,小便不利,你发这样人的汗不行,那你非搁利水药不可。我们遇到里头有水饮,你像咱们说这个小青龙汤吧,心下有水气,表不解,不能光解表,还得去心下的水。心下的水怎么去呢?当然是用半夏、干姜、细辛这类的温性药,不然的话这个病也好不了。这个地方都很好,帮助临床啊,你像咱们临床遇到一个感冒,小便不利,这时候发汗白发呀。

这个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那么它有个泌尿系感染,它同时也有感冒,这时你别管它感冒,你就给它吃猪苓汤治它泌尿系感染就对了,这个解了,它感冒也解了。你这会儿要发汗准错,这个要注意。这泌尿系感染就是撒不出尿来,撒一点一点的,次数挺多,没有大泡尿,窝臊子挺疼,里面也有热。它里水不行,你发汗没用。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方中茯苓为君,培土制水伐肾邪,桂枝配甘草温心肾之阳,合茯苓温阳制水,使水邪不上犯,脐下不悸,奔豚气不作,大枣合甘草培土制水,水不泛滥,病可愈。

66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这一条论述汗后脾虚湿滞腹胀满的证治。

发汗不得法,会伤卫阳,可出现卫气受伤的漏汗证。卫阳也是脾阳的一部分,因卫出下焦,滋养于中焦,靠脾胃所化生的五谷精微之气不断补充,所以不得法的发汗法,不但伤卫阳,有时也会伤脾胃之阳,脾胃阳气受损,水湿就会停滞,导致腹胀满,故用厚姜半甘参汤健脾除湿、疏理气机。

本证属虚实夹杂证,用刘渡舟的话说:“就是三分虚,七分实。”用厚朴下气燥湿,宽中除胀满;生姜辛散通阳,健胃散水湿;半夏和胃燥湿。这三味药用量较重,以开痰湿之滞。人参、甘草是半个理中汤,有健脾气、促运化之能。如单用消痰利气之药,恐怕会使脾气愈虚,因此必须配甘补。但又恐中满益甚,故参草之量都不宜太重。全方轻重配伍,共成三补七消之法,攻补兼施,量虚实、操剂量轻重,堪称虚实夹杂证治之典范。

那么这个地方啊有几种原因,一种这个人本来脾胃虚,那么得了外感了,也得发汗呀,发汗之后常余留下来这种病。这个腹胀满是个虚胀、虚满,不是实满,所以不用大黄。这个方子治这种病非常地好,它因为原来消化不良,那么发汗后,你大量丧失津液影响到胃,造成它腹胀满。我们说了这个津液来源于胃,你健胃也生津液,可是津液大量亡失也影响胃虚,它互相影响,所以它本来胃就不好,由于发汗之后,产生虚胀虚满发生。

那么这个方子主要是健胃,人参、半夏、生姜、甘草都是行气健胃、去水饮,另外再加厚朴消胀,是这么一个方剂。这个病有时候也遇到,不一定是说发汗之后遇到这么一种虚胀虚满,不是的,在临床上常有的,它就是个虚胀虚满,这时你按它腹啊没有腹水,没有,但是肚子挺大,咱们说这是气胀。

我是遇到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上海来咱们这来看的,这已经好几年了,那时还有个石家庄白求恩医院西医大夫跟着我,那个人是上海人,来了肚子是挺大,我看也挺大,我寻思是不是有腹水呢,我让跟着我实习的人,你看看这个人有腹水吗,它检查半天说没有,它就是气。我就给吃的这个药。它吃完就好了,它也是多少年就不好。

所以这个方剂呀是健胃消胀的药,当然是多少有些恶心,你看这生姜用多少?用半斤的分量,有半夏、生姜,哪有没恶心的。它是腹胀满不欲食,有些欲呕,这个时候用这个方子非常好使。我们方才说了人参是健胃的,这个人参用的量并不大,因为心下痞硬不明显,这个病呢我遇到的就是这样,并不怎么心下痞硬,主要是上下全挺大挺胀,它吃了3付药,它的腰围下去相当显著,吃几付药就好了,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有很多的气胀当腹水了,那是越治越厉害,这个利尿是不行的。

这种病这个挺多的,不必发汗后,发汗后造成的这个呢,当然更行了。所以中医就讲辨证嘛,有这种情况就可以这么用,你像我们方才上面讲这个,苓桂甘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这个药,也不一定在发汗后,凡是脐下悸,或者是少腹挛痛而有奔豚的这种情况,你用它就好使。这个临床上也常用的,所以它这个书啊,这些方剂在这个伤寒治疗的过程上,有些特殊的情况可以使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这种方剂呀不在这种情况之下,合乎这种方剂的适应证候,你也可以用,哪一段都是的,你像麻杏石甘汤也不一定要在发汗后,得病来就是这种汗出而喘也可以用。我们读这个书啊不要死于句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炙,去皮)半斤,生姜(切)半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二两,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用厚朴宽中除胀满,生姜宣通阳气,半夏开结降逆。此三味合用,除宣通阳气、疏理气机外,还有燥湿健脾作用,而且用量大;甘草配人参培补中土,恐壅滞不利于腹胀满,用量较小,巧妙调剂,达到恰到好处的治疗目的。

(引之胡希恕、倪海厦、胡要所伤寒论讲座)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3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6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7~10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1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2~13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4~15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16~19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0~22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3~25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6---28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29---30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1---32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5---37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8---39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0---41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2---45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6---47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8---50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51---54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55---60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61---62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63---64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