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 艺术永恒——深切缅怀吴山明教授
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当代中国画坛重要领军者、浙派人物画杰出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2月4日下午17时1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2岁。
吴山明先生1940年10月27日生于浙江浦江。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民进浙江省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府参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
吴山明先生是当代中国画界的名家巨匠、浙派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画教育的一代领军者。
作为艺术家,他继承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等浙派人物画大师的学术脉络,扎根传统,深入生活,为国人写照,为时代传神;他对中国画的本体语言进行了四十余年的深度探索,以别开生面的笔墨实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为当代人物画开拓出新的领地。
作为教育家,他执教五十五载,育人无数,为社会培养了一代代优秀艺术家;他锐意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投身美育事业,为中国画的教育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社会贤达,他积极参政议政,热心公益事业,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献计献策。
作为一位长者,他质朴宽厚,古道热肠,有仁者之风,先生之德。对他的辞世我们感到万分悲痛。
1964年,摄于黄岩,左起王乃辰、周昌谷、张品操、吴山明、蒋文兵
20世纪80年代部分师生合影(前排左二起:王庆明、吴山明、宋忠元、李震坚、王德威、顾生岳、方增先、吴永良)
追 思
吴山明先生作为一代画坛巨擘,在五十余载的教学生涯中,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教学体系的建构、教学方向的引领 、教育理念的奠定 ,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以深厚的学养与高尚的风骨,深深影响了诸多后辈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其中许多人如今已经成为当今艺坛的中坚力量。
“体素照神——吴山明先生追思会”于2月6日下午举行。追思会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会上,吴山明先生在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的同事、挚友、弟子,皆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吴先生致以深切的缅怀。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金鉴才
吴山明先生忽然之间去世,我心态仍转不过来。我与吴先生从学生时代相识,多年来深切感受到,他对艺术的追求非常执着,对浙派人物画做到了真正的完成。吴山明为人十分诚恳,于我而言,认识他是我这一辈子的大幸。今天,我希望能通过对他的追思,让浙江的中国画走上一个新的路程,成为全国的旗帜。这确实是老一辈的愿望,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一定把浙江中国画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在全国的龙头地位继续树立起来,对得起前辈们,也对得起吴山明先生。
王赞
吴老师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教育家,著名人物画教授,是备受师生尊敬的老师。他以大爱为生,深情为教,被誉为“新浙派人物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坚持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创作,用脚丈量祖国大地。吴老师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期最长的系主任,也是持续教学时间最长的教育工作者,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定海神针”。吴老师还开创了三个“第一”:他的“山水情”水墨画开创了以中国传统笔墨入动画作品的先河,备受国际性赞誉,是中国水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笔;他是中国第一批美术学科博士生导师,开创了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美术学科博士招生的先河;他是美院第一次获得国家级重大课题的项目主持人,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创作研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吴山明从井冈山采风归来
任道斌
黄宾虹先生曾讲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精神长存。吴山明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家,一位社会贤达,一位敦厚的长者,他对美术界和社会的贡献定会永存。1月30日我发表了一篇文章《不忘初心》,讨论关于博士生培养的问题,讲述了过去20年的情况,得到了吴老师的认可。吴老师曾有一句话: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他曾为学校南山路改造前后奔走,也为没有先例可寻的博士生培养问题殚精竭虑,他很尊重各位导师的意见,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办好教学,体现了仁者风范。
尉晓榕
吴老师的绘画正在形成一个体系,可以说大,可以说小,但是硬核在,里面有多组的对立矛盾,正因为矛盾激化,所以很难,他走的是险中求的路线。吴老师追求一种正向的回馈,用一种看似散乱的韵味去表达,有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固化、调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险中求,用大量的实践去抚平这种矛盾,是他最大的努力和智慧。从速写到硬笔速写,再到国画的创作,既欢乐清晰,又一气呵成,是很自然的。中间吸收了花鸟画的技法,画花鸟同时再画一些动物,最后又到山水,是以花鸟为基础做的木刻画,形成一种肌理的效果,在人物上则会用一种线网进行叠加。吴老师用淡墨也是非常的有成就,很典型的一点就是既不是用笔,又不是用墨,而是用“迹”,这是他最关键的形式趣味。
20世纪70年代末,吴山明在老美院宿舍
张捷
吴山明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巨匠和著名美术教育家,从事美术教育事业近六十年,一生孜孜不倦,师者楷模,风范照人。他对浙派人物画的传承、演变和发展,以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学科建设的沿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他在教育事业和艺术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都无愧于这个时代。
吴山明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当代中国人物画教学理念、体系建构、学理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和深入探索,成果丰硕,意义深远,他以独具匠心的“宿墨法”,以意取象,形神兼备,开拓了当代中国人物画写意精神的崭新笔墨范式,他毕生践行德艺双修与艺理贯通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人才。吴山明先生以自己丰厚的生命体验和饱满的真挚情感,创造了许许多多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将中国人物画的时代性和写意性加以融合、变法和改良,成为当代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新典范。
痛失良师箴言常在耳,深铭大义益教再求谁?吴山明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个巨大损失,他对教育事业、艺术事业、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功不可没!吴山明先生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缅怀。逝者如斯,艺术永恒。
吴山明在老美院宿舍创作
20世纪80年代初,吴山明在青海藏民家中做客
池沙鸿
吴山明老师时常鼓励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努力走出舒适区,掌握新技能,这一点令我受益终身。他主张全科教学,教育学生们先成为一名全科画家,再探寻自己所长,培养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所有文化的精华,像宋元画家一样,具备万物向万形的能力。他强调要时刻保持文人艺术表达内心和学养蓄深的创作状态,并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视野和审美。吴老师虽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在,我们作为他的学生愿将他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徐家昌
我与吴山明老师认识60年了。上世纪60年代中叶,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和吴老师接触比较多。我们一起画头像、画水墨,他给人的感觉非常平易近人。为人方面,吴老师对我们这些老同学、老朋友非常关心、非常友善。在艺术上,他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或许是太累了,现在他离开了,但我们大家会一直怀念他,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刘西洁
吴老师不单单是一个画家、教育家,我认为他的精神和中国的整体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他是一位传道授业者,一位文化传承推动者。我们当年是临摹吴老师的画考入美术学院的,他的作品有着完整的笔墨语言系统,有绘画视觉的概念,他以人物画的创作描绘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吴老师在教授我们的过程中,是严师也是慈父,不断鼓励我们思考绘画作为文化的概念、思考我们从事的绘画应该去承载什么使命。我认为吴老师还在这里,我们要沿着吴老师开辟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吴山明与舒传熹老师一起作画
1980年代与陆抑非先生在一起观画
徐默
还记得当年留校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吴山明老师和师母就喊我们几位新进老师到家里吃年夜饭,席间师母给我们发了红包,那种温暖让人记忆犹新。大前年,我去了甘肃,朋友拿了一张吴老师70年代画的作品请我带到杭州找吴老师盖图章,回到杭州,吴老师就把这个图章补上了。虽然是点点的小事,但是可以看出吴老师对我们年轻老师、对学生、对朋友的一种真诚、热心、关爱。吴老师为人为艺就像江塔一样,永存世间。
1986年与陆俨少先生香港开画展
1990年,吴山明和沙孟海先生在一起
卢勇
我代表民进浙江省委对吴山明老师的离去表示沉重的哀悼。我们卢吴两家毗邻而居数十载,吴老师是看着我长大的,在我眼中他就如同我的父辈。我父亲和吴老师是好朋友,在父亲看来,吴老师的笔墨线条厚而活,有中国画的味道,无人能及。1994年,我留校任教,亦有赖于吴老师。师恩深重,永难忘怀。
1997年,吴山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时的学术讨论会
2009年,吴山明创作国家重大题材《遵义之春》
胡寿荣
关于吴山明老师的艺术成就和为人,我认为四个字可以概括:心胸宽广。心胸宽广方可以海纳百川。无论是在艺术、教育,还是社会活动方面,吴老师都很出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吴老师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在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我结婚时,吴老师还叫师母炒了一桌菜,在他家请了一些老师。1997年我在杭州美术馆办展览,吴老师就把所有的老先生都找来,并做了一场研讨会,以表示对我的支持。后来我成了政协委员,也是通过吴老师和学校的推荐。在省里任政协委员、民进美院主委期间,吴老师也一直鼓励我、指导我,他说,要有爱心、多调研,要做事就做实事。每次哪里需要赈灾、扶贫,他都一定要做并且要做好。我与吴老师在一起共事几十年,很多故事很难一下子讲完,但是他视绘画为生命的创作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中国美院国画系的弟子,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秉承吴老师的精神,共同努力为国画系开辟新气象。
韩璐
记得读书时,吴山明先生有一次来我们班期末教检,并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谈话,后来我把吴先生讲的都记在笔记本上面,其中有两句记忆犹新,对我接下来的学习和绘画发展都很有帮助。吴先生讲:“画画要多写生,深入生活很重要,去采风写生不仅要带全工具,更要带上头脑,要有感而发,不能为写生而写生。”吴先生这个关于写生的观点一直都对我的写生实践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在向吴先生请教关于笔墨问题时,吴山明先生讲:“中国绘画的审美高度和人文内涵都蕴涵在中国绘画的笔墨线条之中,中国画中的笔墨是一种道德修为,反映了中国画家对道德的思考认知程度。”这句话对我后来的画风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厚道而不愚懦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最根本的品质,遵从而不屈从是从事文艺工作最基本的态度,心胸坦荡,笔墨有光。吴山明用他散文诗般的笔墨,挥写了他大写的人生,吴山明教授一路走好!
2018年,吴山明获颁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最高荣誉——哲匠金奖
何士扬
吴山明老师的胸怀是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他永远思考如何更多更好地创作艺术作品奉献给大家,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如何为我们学校多做一些事。回忆起当年我进美院第一次看到吴老师,穿一件风衣,金色的头发,他的风采样貌还历历在目。现在斯人已逝,但吴老师像大海一样的胸怀、无私为艺术奉献的品质、无微不至关心关爱下一代的态度,将永远留存在美院的历史中,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管怀宾
作为吴老师的学生,是很幸运的。我觉得美院有这样的先生也是幸运的。中国美院今天在国内国际有这么大的影响,跟中国画从建院以来的大山高峰是有非常大的关系。吴老师是五十多年在这座大山峰上上下下穿行的一位大先生,我们在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吴老师热衷教学,对于每次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吴老师都会亲自看全程,我们作为晚辈跟在后面。吴老师每次的讲话都非常简要,但是点到要害。他的梳理,是打通上下的梳理,他把浙派的人物画创造的起点灌输到教学的系统中,是一股涓涓溪流,永远滋养着我们晚辈后学。作为学生,吴老师留给我的影响是对艺术的真意、对人的真情,这是我这一辈子永远要向吴老师学习的地方。
沈浩
吴老师的满头银丝,是美院二十余年来的一道风景,我们无数学子都被这个风景吸引而走进学校大门。吴山明老师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为师上,还是为社会服务的各个工作方面,都始终履行着自己弘扬中国画的意愿和承诺。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城市的文化顾问,吴山明老师始终为文化事业奔走相告,为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对后辈有着无私的关心和关怀,令我们感同身受、无比怀念。吴老师生病的这些年始终与病魔顽强斗争,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忆和不朽的创作。我们要继承吴老师的志业,把吴老师生前未竟之事都落实。
吴高岚
谢谢各位老师!看到大屏幕上爸爸的照片,他总是那么的温柔、慈爱。我记忆中父亲没有跟我说过一句重话,印象中的爸爸每天都在画画。他作为父亲很慈爱,但是永远是很忙。他走了,我肝肠寸断。
他说他是运气很好的人,同辈的画家中他不算最有才华的,而是笨鸟先飞。他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不要想太多。这句话他跟我说了很多遍,我现在才能够体会到他的智慧。他的动画片《山水情》,这种师业传道的故事讲的就是他自己的人生,情系山水、情系人间。我跟他在一起基本上讨论的都是艺术,跟父亲在一起更多像师生关系。他教我艺术创作和做人一样,要给人留空间,说话不要太满,说事要留有余地。父亲是一个很纯真的人,所以他的画也很纯真的,我觉得他的画面有光、有空间、有时间、有情感、有痕迹的岁月、有心灵、有造化、有一切,加在一起就是生命,在山水之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把自己的能量都给了艺术,把生命给了画,他的生命就在他的画里。
父亲在临终前有一天意识很清醒,说他想画画,他已经半年没拿画笔了。他说再给他两年的时间,他可以再登一个高峰,一个他想要到的高峰。我当时就落了泪,我说爸爸会的,一定会有时间的。前两天我在整理他的文稿时,看到他反复提及要拉长线,长线里面有形、有情,我过去不在意,现在感觉到他说的长线就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最包容的东西。
父亲是一位很感恩的人,他经常跟我讲一句话,他从来不看别人的缺点,只看别人的优点,哪怕只有1%的优点。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想这大概就是父亲的整个人生:纯真、光亮。
我先生在父亲辞世后跟孩子们说“外公一生喜乐,是因为他像阳光照顾周边所有的人,把自己融合在世界中,就像他的画一样,在亲友间,在笔墨间浩气长存,这种喜乐精神是我们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谢谢在场的所有人对我父亲的喜爱。谢谢!
(以上文字以发言先后为序)
吴山明先生部分作品:
苏比依 46×35cm 1975年
陈毅同志像 75×90cm 1977年
傣家诗人 82x70cm 1978年
湘西老农 68×65cm 1980年
绿曲草原 138×68cm 1980年
延安五老 200×300cm 1981年
百草园 128×62cm 1981年
饱经风霜的藏族老汉 66×70cm 1982年
雪山之鹰 49×67cm 1985年
蔡元培先生 125×125cm 1991年
西泠秋韵 188×94.5cm 1993年
母亲 98×95cm 1994年
阳光 98×98cm 1994年
初雪 98×95cm 1994年
备茶 98×95cm 1995年
格桑花 109×68cm 1995年
岁月 102×96cm 1996年
造化为师 188×94.5cm 1996年
风雪牧马人 33×33cm 2010年
道法自然 125×125cm 2014年
胡适先生 125×125cm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