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经方医案(小青龙汤证)
20、小青龙汤证
(1)寒饮咳喘案
刘渡舟医案:张××,男,40岁。患气喘病多年,每当发作之时,自服“百喘朋”能缓解症状。此次犯病,发作严重,又来求取“百喘朋”。当问及为何不愿服用汤药时,才知道原先曾服中药无数,但未见效果。经过反复劝说后,同意服汤药一试。症见喘咳痰多,脉弦,舌苔水滑。观其面色黧黑,辨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的小青龙汤证。
麻黄9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 细辛6克 五味子9克 半夏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9克 二剂
服药后喘咳明显好转,转用茯苓桂枝杏仁甘草汤加干姜、五味子又服三剂,喘咳得以基本控制。
【解说】小青龙汤是张仲景用来治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或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膈问有支饮,凡属寒饮内伏,上射于肺所敛咳喘,皆有明显功效。本方合干姜,细辛及麻、桂于一体,辛烈走窜,虽然药力峻猛,但只要掌握好辨小青龙汤证的几个环节,临床运用则效如桴鼓。
(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日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
(二)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
(三)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
(四)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
(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
(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
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疗重证寒饮咳喘,疗效卓著,屡用屡效。但此方辛烈峻猛,能伐阴动阳,下拔肾根,用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根据《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用苓桂剂善后疗效理想。
(2)过服小青龙汤救逆案
刘渡舟医案:某男,患咳喘痰多,不能乎卧.咳吐稀白泡沫状痰,面色黧黑,脉弦紧,舌苔白滑。证属寒饮射肺。投以小青龙汤原方两剂。患者恃方后,没有再来复诊。第二年春见其面色苍白不泽,身形赢弱,自云服药颇有疗效,喘息咳痰皆明显好转,夜能半卧,喜出望外,按原方又继续服用,第十二剂后,发生头晕,心悸,夜难成眠等证。自冬至节后,突然发生鼻衄,来势汹涌。不能自止,经某医院用电烙法止血。从此自觉神疲乏力,所以又来诊治。这是过服小青龙汤,发散太过,拔动肾根,伤阴动血发生的变证。乃用人参养荣汤加龙骨、牡蛎等药.连服数十剂后,体力才逐渐得以恢复。
【解说】小青龙汤属于辛烈走散,作用峻猛的方剂,久服有伐阴动阳之弊。但由于患者不明此理,持方久服,发散太过,阳气不密,导致少阴肾精不固。待冬至节后,天阳启动,阴精不能密藏则见伤阴动血。鼻衄不能自止的情况。大、小青龙汤,都是在麻黄汤辛温发散的基础上衍化而来,其有很强的发散作用。张仲景立大、小青龙二方,一方面阐明其证治特点,另一方面又指出其救逆之法,目的就在于告诚人们要注意服药后的一些不良反映。学者如果能细心体会仲景设苓桂剂既治水饮之邪,又御小青龙汤之变,则得心应手!庶几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