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游侠诗人刘叉,写诗和名字一样霸气,一首侠客诗流传千年
我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讲求尊师重道,古代读书人更是如此,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偏偏就遇到一个“混账”徒弟。
韩愈在京城做大官的时候,已经是誉满天下的大文豪了。当时的达官显贵对于他的文章推崇备至,家中有人过世也要请他来写墓志铭,否则便会被人指责不孝。身份和名气摆在那里,所以韩愈写墓志铭是很贵的,这也让他因为因此挣了不少钱。
作为一位读书人,韩愈秉承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态度,尤其是对于同为读书人的落魄士子更是如此,当时的他接纳了很多这种人在府中。这其中有一位,来的时候写了两首“怪诗”《冰柱》和《雪车》敬献给韩愈,韩愈读完很是欣赏他的才华,于是便将他收为了弟子。
不过这个人却完全没有作为弟子的觉悟,在韩愈府中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寄人篱下的态度,相反很是我行我素。初来的时候还收敛着,时间长了,对于老师韩愈一幅老夫子的姿态本就有些不耐烦,再加上很是看不惯韩愈给别人写墓志铭挣钱。毕竟这些墓志铭都是无谓的吹捧之语。于是此人便“偷”了韩愈的钱飘然而去,不仅如此还口出狂言说韩愈这钱是吹捧墓中人得来的,还不如送给他当盘缠。大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的意味,可以说嚣张狂放到了极点。这个人便是刘叉。
唐代诗人们都很崇拜游侠,像王维的“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还有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都透露出这种态度。不过这些人更多的是欣赏崇敬,自身并不是游侠。但刘叉就不一样了,他自幼生活于市井当中,少年时便有着江湖豪气,曾因路见不平杀人而入狱,妥妥的“任性侠客”一枚。后来朝廷大赦他出狱之后,或许也觉得自己这样不是个事,于是便发愤读书,未曾想这一发愤便成了一位能写出好诗的诗人。所以从本质上讲,刘叉才算是唐代真正的游侠诗人,而他写诗也和他的名字一样霸气。
虽然成了读书人,不再手提刀剑,不过即便如此刘叉也未曾改变自己的豪侠之气。只是比起当年地手握有形之刀,他选择在心中磨砺自己的无形之刃。于是这便有了他写下的一首侠客诗,流传千年。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这首诗起首两句说的是,每天从太阳升起开始,世间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便接踵而至。诗人所处的年代,内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外有外族侵扰,老百姓免不了遭遇战乱之苦和各种不平的对待。所以这两句其实也有映射当时时局的意味。
紧接着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不平之事的态度。自己虽然是草野之人,但是见到这些不平之事还是不由怒火中烧,心中满满的都是愤懑。但是当时的时局便是如此,以他一人之力又能改变什么?难道又像从前一样路见不平拔刀杀人,然后入狱?有着那样的前车之鉴,他只能将这些不平强压在心里,任由它们磨损自己的心中的正义宝刀。
不过在我看来,虽然诗人写的是“磨损胸中万古刀”,但是当真的遇到不能隐忍的事情,他真的会袖手旁观吗?我觉得并不会,因为他心中的正义宝刀是亘古传承的,坚若磐石,外物的打磨在磨损的同时也在让它变的更为锋锐。当真遇到不能隐忍之事,便是雷霆万钧,正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真正危险的刀,并不是那些明晃晃已然出鞘的刀,而是在鞘中蓄势待发,只为一击即斩的刀。而诗人胸中磨损的万古刀便是如此。
刘叉这首诗虽然写得简单直白,但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却立意奇警,细细品读杀意凌然,让人生寒。对于刘叉这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