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五味」诸葛村夫年轻人不讲武德,偷袭76岁的老同志

大家好,欢迎收看《历史五味》第十期,我是在观察者网打工的打工人,萧武。之前我们谈的都是近现代史,今天换个口味,谈一个古代的话题。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阵前嬉戏是《三国演义》中的名场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他们俩的渊源和关系。

王司徒在两军阵前大谈天数,想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诸葛亮拱手来降,没想到却被诸葛亮一顿痛骂,气得心脏病发,摔落马下,当场身亡。

此时的诸葛亮48岁,而王朗已经是76岁的老同志了。王司徒本来也只是分享一点自己的人生经验,诸葛亮不听也就算了,还当场“偷袭”,气死了王司徒。

当然,这是小说的演义,在电视剧里更是浓墨重彩的渲染一番,但其实这不是罗贯中凭空生造,而是有根有据的演义和发挥。

我们先来说一说王司徒和诸葛丞相的关系。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王司徒是东海郡郯城县的人,而诸葛亮的老家是在琅琊郡的阳都县。阳都县就是现在的临沂市沂南县,郯城则是今天的临沂市郯城县。放在今天,两人就都是临沂老乡了。在东汉时期,虽然这两个县分属琅琊和东海两个郡,但地理上并不远。

东汉是一个非常讲出身的时代,诸葛亮家和王朗两家都是当地的大家族,不是普通的小门小户。

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而且,诸葛亮的同宗中,堂弟诸葛诞后来留在曹魏,也是曹魏名士,后来曾发动淮南叛乱。曾参与灭蜀之战的诸葛绪也出自琅琊诸葛氏,曾任泰山太守、雍州刺史。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家族在琅琊是世家大族,人才辈出。

王司徒也不是一般人,和曹操年龄相仿,比刘备年龄还要大一些。他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入京求学,老师是当时担任太尉的杨赐。

杨赐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他的孙子大家一定听说过,就是杨修。杨修的父亲杨彪也担任过太尉。在东汉晚期,杨家和袁绍家族一样,是顶级门阀世家。王司徒能得到跟随杨赐学习的机会,出身自然是很不一般的。

在京城洛阳学习期间,王司徒广交朋友,其中有一个人叫许靖,许靖的哥哥许劭当时是月旦评的主持人,月旦评就相当于当时的福布斯人才排行榜,进入这个榜单的人,都能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海内名士。

东汉是一个非常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名士也是分层次的,有全国性的名声的,称为海内名士、天下名士,这是顶级名士,次一级的就是在州郡范围内有名气,但还没有成为海内名士,这是二流世家,再往下就是地方豪强了。

在王司徒成功的在京城打入名士朋友圈,成为海内名士的时候,诸葛亮的家族还是只能在今天的山东一带发展,他父亲诸葛珪与王司徒大约同辈,就只担任过泰山郡丞,这是典型的二流世家。

东汉的选官制度是州郡选举,公府征辟。大家别误会,这里的选举不是投票选举,而是选拔和举荐的意思,郡县发现和选拔人才,合适的再向朝廷举荐,三公府再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在地方举荐的人才中挑选,合适的人就可以得到直接去中央政府工作的机会。

在东汉官制中,三公是指司徒、司空和太尉,都分别开府治事,其中司徒对应西汉的丞相,司徒府是全国的行政中枢部门,司徒是最高行政长官,可以在全国征辟人才,到他的府中任职,也就是在中央政府做官。

所以,一旦一个地方上出了一个海内名士,在老家也就成了乡贤,其他人都得去结交,才能得到被举荐的机会。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如果诸葛亮没有离开他的琅琊老家,王司徒作为乡贤,是有机会举荐他到朝廷当官的。而且,作为曹魏的最高行政官员,王司徒也有权这么做。

王司徒在京城学习完之后,先在当时的徐州刺史陶谦手下工作,担任治中。这时候已经天下大乱,陶谦和公孙瓒结盟,夹攻在中间的袁绍和曹操。公孙瓒被袁绍消灭之后,曹操也腾出手来进攻陶谦。陶谦找王司徒商量,王司徒说,与其向诸侯求救,不如向天子纳贡。陶谦派王司徒出使长安,结果是王司徒被朝廷直接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司徒在会稽太守任上,很不幸的遇到了一个劲敌,小霸王孙策。孙策向袁术借兵三千,渡江东征,横扫江东,到了会稽,王司徒认为自己是朝廷命官,不能不抵抗就直接向孙策投降,于是出现了《三国演义》中另一个名场面,王司徒和武力值极高的太史慈大战几十回合,未分胜负。

当然,这只是演义,实际情况是抵抗了一阵子,孙策就攻占了会稽,王司徒也当了俘虏。孙策也早就知道王司徒的大名,所以也并没有为难王司徒。

没多久,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许都,他当上了司空,就以公府征辟的名义,让孙策把王司徒送给他。孙策觉得反正他自己留着也没用,还要浪费粮食,就送给了曹老板。其实是这时候孙策正和曹老板结盟,王朗也不肯投降孙策,孙策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派人送王司徒渡江西去。

到了曹老板这边,王司徒的人生就开始开挂,进入了升官的飙车道,先后担任过谏议大夫、少府、大理寺卿等。曹操死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王朗升任御史大夫。曹丕篡汉之后,王朗任司空,和之前的御史大夫一样,都是三公。

王丕篡位之初,以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钟繇为太尉,都是年高德劭的海内名士级别的人。所以曹丕感慨说,“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可见当时评价之高。不过,在《三国演义》中,曹丕篡汉的时候,华歆身为汉臣,带头逼迫汉献帝禅位,形象并不正面。

到曹叡继位后,司徒华歆死了,王朗继任,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的巅峰,晋封兰陵侯。

也是在曹叡继位的这年,诸葛亮率兵出川,大举北伐,曹魏上下非常震动,一方面由曹真率兵抵御,一方面曹叡自己亲自到长安坐镇指挥,派张郃率兵在街亭击败马谡,诸葛亮随后退兵回了汉中。这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实并没有王司徒什么事儿,毕竟这时候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同志了,不太可能亲临阵前。

但《三国演义》里王司徒和诸葛丞相阵前嬉戏,也不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而是有其历史原型的。历史上,曹魏确实对蜀汉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劝降攻势,确实都是王司徒出面,劝蜀汉投降。

王司徒第一次劝蜀汉向曹魏投降,是在夷陵之战后,刘备战败,退回白帝城。夷陵之战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第一次遭到严重失败,此前他在徐州曾经有过一次战败直接完全崩溃的经历,所以曹丕认为,此时的刘备处在比较微妙的状态,有可能劝刘备自去帝号,对曹魏称藩投降,于是让担任司空的王朗出面,给许靖写了一封信。

许靖和王司徒是老朋友了。董卓之乱时,许靖就曾在汉朝朝廷任职,为尚书郎,负责选举官员。董卓杀了和许靖一起负责选举的周毖之后,许靖怕自己也被董卓诛杀,先是投靠他的族兄许瑒,后来又投靠扬州刺史陈祎。陈祎死后,许靖就去江东投靠吴郡太守许贡和会稽太守王朗。孙策渡江,许靖觉得江东也要乱了,就走海路,到了交州。后来从交州翻山越岭,到了益州,投靠刘璋。

刘备进攻刘璋时,许靖担任蜀郡太守,蜀郡是益州的核心,他担任太守,说明刘璋对他不错。在刘备包围成都之后,许靖觉得刘璋药丸,就想爬城墙出来投降,但被发现了,没有成功。刘璋这时候也慌乱,没顾得上处理许靖,就投降了。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因为知道了许靖临难变节的事情,认为许靖人品有问题,不想搭理许靖。法正就劝刘备:“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刘备这才厚待许靖。

在刘备称帝之后,因为许靖是他手下唯一的海内名士,所以许靖担任了司徒,这也是蜀汉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司徒。但这只是虚职,因为诸葛亮在担任丞相,许靖的司徒就是挂名而已,并没有什么实权。

王朗显然对许靖在刘皇叔这边的实际处境并不了解,以为许靖既然当了司徒,刘备应该还是很重视的,所以劝降的信就写给了许靖。王朗给许靖写了两次信,第一次许靖没有回信,之后又写了一次,许靖同样没有回信。

大夫无私交,王朗写信自然是曹丕授意。所以,王朗给许靖的第一封信除了叙旧,主要目的是请许靖帮忙,劝刘备自去帝号,称藩投降。这样的信名义上是写给许靖的,实际上是写给刘备的,许靖自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必须要交给刘备处理,所以没有了下文。

到刘备去世之后,蜀汉和东吴还在对峙状态,南中又有孟获叛乱,内部很不稳定,所以曹丕又认为蜀汉形势很危急,劝降的机会来了。于是王朗又给许靖写了第二封信,让许靖劝刘禅自去帝号,对曹魏称藩。但这时候许靖其实已经去世了,自然也不可能回信。

两次写信都是如同泥牛入海,渺无音信。大概曹魏这边也得到了许靖去世的消息,所以王司徒没有再给许靖写信了,而是直接给诸葛亮写信,意思仍然是老一套,劝诸葛亮不要负隅顽抗,还是带着刘禅投降为好。

这次对诸葛亮的劝降阵容相当豪华,堪称曹魏的梦幻连线。“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籓。”

这个阵容中,华歆是曹魏的司徒,王朗是司空,尚书令陈群是实权人物,也是曹丕最信任的大臣,陈群之于曹丕,相当于荀彧之于曹操,曹丕去世的时候,托孤大臣中就有陈群。而且,陈群也和荀彧一样,是东汉末期和三国初期的海内名士,知名度很高。

太史令许芝的具体情况不详,在《三国志》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这次,另一次就是在劝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的时候,广征博引,引用了大量的天象和谶纬来说明,汉朝天命已终,曹魏当受。可以说,在汉末和三国初期,许芝就是天象变动和谶纬解释的学术权威。

谒者仆射诸葛璋和许芝一样,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只出现了这一次。从职务来说,他是曹丕比较信任的近臣,从名字来看,他和诸葛亮应该是同族。诸葛亮的父亲名叫诸葛圭,也有记载为诸葛珪,珪和璋一样,都是玉器,又有相同的偏旁,按照古人命名的习惯,他有可能和诸葛亮的父亲同辈,是堂兄弟关系。

也就是说,曹丕给出的这个豪华阵容,至少把诸葛亮的面子给足了,三公中两个人出面,又加上陈群,相当三公一起出面,从曹魏的官方来说,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王司徒和诸葛亮老家又相去不远,算是半个老乡,加上有诸葛亮的族人出面,这是讲私交。同时,又有当时的天象学术权威出面,说明曹魏代汉是天命所归,这样也给诸葛亮搭好了梯子,投降了也不丢人,这是天命,非人力所及嘛。

虽然劝降的信都是写给诸葛亮,似乎是私人名义,但曹魏出动如此豪华的阵容,不可能外界一无所知,自然会到处放风。诸葛亮如何回应,自然是蜀汉国内各方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但诸葛亮丝毫不为所动,也没有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马上就回复。因为这时候蜀汉确实内部存在比较大的危机,诸葛亮作为实际的当家人,需要先稳住局面,解除危机,然后再来回复。

等到诸葛亮做好了准备工作,对这些人做了统一答复。诸葛亮的回复首先是驳斥这些人劝降的种种理由,明确指出,曹魏代汉是篡位,蜀汉虽然僻处西南一隅,但却是汉室正统,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蜀汉一定能够像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一样,击败强敌,恢复汉室,还于旧都。

其中,诸葛亮两处提到了“二三子”,是这样说的:

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偪于元祸苟免者邪!

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

这和“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一生寸功未立,只会摇唇鼓舌” ,“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妄称天数”、、“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基本上就是一个意思了。

王司徒做官做到司徒,也算是位极人臣,已经是人生赢家,但这还只是刚开始。他的儿子王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家,王肃的女儿王元姬嫁给了司马昭,王家也成为晋朝的顶级门阀。到了东晋初期,更是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王家就是王司徒的后人。

辽沈战役之后,南京催促傅作义南撤,他想起了隋唐演义里的罗艺

志愿军在朝鲜打了两天了,麦克阿瑟还是不相信中国会参战

人均护士裙?《雷霆战将》知道当时全国有多少医护人员吗?

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权力交接,金匮之盟还是烛影斧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