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教案,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前不久,偶遇到在外校教学的朋友,随意交流了一些对教书的看法。
他说,语文教师最怕写教案,学校两个星期检查一次,并评出优劣,与课补挂钩,现在好多教师都是先讲课,再补教案,苦不堪言。我问他:“你们学校领导怎样评价教案的优劣呢?”他说:“越多越好呗”!
交通 旅游 汽车开动分割线
其实,酸菜朋友所在学校的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适性。试想也是,一个教师,如果连教案都没有,真实难以想象他将怎样面对一群学生。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酸菜天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节课,不仅在语文课本上画的密密麻麻,还在教案上写出导语、步骤、重点、难点、作业、反思等,甚至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在教案上做出深深的印记。
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成了士兵,我成了统帅,学生在我的指挥下亦步亦趋,同进同退,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其实设计教案,就像是裁缝缝活,一匹上好的锦缎如何裁出云裳霓影,全在于自己的匠心独运,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近几年总结的教案设计技巧:
提炼核心
曾在网站上看过一篇广告创意的文章,是一个别克君威的上市广告,经过品牌方的层层筛选,提出了核心“快”这个特点。这个案例给了我写教案很大的启发,做教案设计第一步,就要从为文章中提出一个核心定位,就好像写作文之前要确定中心一样。这个核心定位的提出的前提是必须对文章进行反复研究。
例如:《丑小鸭》的“高贵”,《皇帝新装》的自我,《湖亭看雪》的“独美”,《藤野先生》的“转身”;《海燕》的骄傲;《风筝》的“尊严”等等。
梳理基点
课堂讲究创意没错,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教学基点,一定要重视。基点是指文章本身的骨肉,比如内容、结构、语言、情感、主旨等等。但设置基点不能生般硬套,他需要教师的巧妙安插,于无痕之处显出智慧。
酸菜刚参加工作时的单位,有一个老师是字词教学的高手,在《大自然的语言》里他能巧妙梳理出四类语言:常用词语、四字词语、近义词组、关于气候的词语,扎扎实实的进行词语教学。在《岳阳楼记》里更是采用聚焦联想法,帮助学生积累了四字词语55个
定制管道
教师再怎么卖力演绎,也不过是高超的独唱。如何将知识输送给学生,是极力考验功力的。所谓的管道就是为了输送和到达,可以殊涂,但是一定要同归,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例如朗诵、歌舞、游戏、话剧、演讲、辩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例如,在教学《散步》时,设置辩论活动;在《明月几时有》中设置绘画活动;在《安塞腰鼓》中设置朗诵活动; 在女娲造人中设置细节描写活动。无论哪一种活动,知识传递的观念不能丢,根据学生的喜好调整传递方式。
巧妙设问
世界不是靠答来圆满的,而是靠问来出新的。例如杨澜、鲁豫、柴静的访谈节目,全都要靠主持人的提问来推进。牛顿问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问开水,发明了蒸汽机。学生需要教师的提问,但一定不是灵机一闪的任性脱口秀,学生需要的是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之后的智慧发问。
在教学《散步》时,我曾设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家谁的权力最大?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问题:散步本乃芝麻大小事,怎么与权力挂钩?其实不然,有权利关联责任,再有责任引发爱,这才是提问的初衷。要是单刀直入的大谈责任,课堂充满枯燥。课堂中的智慧,往往是在问答中绽放得更加浑然天成。
老师们往往把写教案当成了备课,认为教案写的越多,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害人不浅。就像是纸上谈兵,理论上头头是道,运用实践,就会发现漏洞百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说“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任何一位在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教师都会发现,创意的教授,主动自觉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学习方式。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高分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