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5月26日,道士王圆篆正在石窟...
1900年5月26日,道士王圆篆正在石窟的底层清理垃圾,突然一声巨响墙壁裂了一条缝。他推开一看,眼前的一幕让他大惊失色。
王圆篆出生在湖北麻城人,是清朝末年的一名士兵。后来,年仅半百的王圆篆退伍后,来到西北荒凉的敦煌莫高窟安享晚年。
莫高窟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处处破败不堪。王圆篆利用香火钱一边看护,一边大力改造。他招聘书生杨河清抄经书,雇人把洞窟里的泥沙清理出去。
当沙子和淤泥清理的差不多时,突然墙壁上露出一条缝隙。王圆篆和杨河清小心翼翼的打开一看,原来这是莫高窟有名的藏经洞,洞中藏有五万多卷的经书和精美的佛家绣像,还有数不清的文物字画。
这个发现后来震动了世界文化界,但是当年的让王圆篆并不知道这个藏经洞有多重要?
王圆篆识字并不多,但他知道经文何等尊贵。他害怕自己守不住,就带着两卷经文步行40里赶到县城,把精美的书法和经书呈报给清朝的官员。
县官并不懂经文,根本不理不睬。王道士又跑了800里找到更大的官,结果这位大人说:这些经书还没我写的好!
王道士开始给慈禧写信,但是却没有任何回音。就这样一晃过了七年,很多官员听说后纷纷前来索要,后来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
为了帮助王圆篆修缮莫高窟,澳勃鲁切扶夫第一个像敦煌莫高窟伸出魔爪,他用50根蜡烛换了两大捆经书。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看到经书后两眼放光,用白银180两,骗取经卷古籍24箱,佛画、织绣品等五箱。
1908年,法国人希伯河用白银500两,获取学术价值最高的经卷写本和绢本等6000卷。
1914年,斯坦因又用白银五百两获得600件经书。
之后,日本、俄国、美国都趁火打劫,不仅把藏经洞内文物几乎搬了个空,还对洞的壁画进行剥取破坏,风光壮丽的藏经洞一片狼藉。
可惜的是,1900年祖国母亲正在生病,身体特别严弱。慈禧和光绪正在被清华的八个怪物追着打,一路逃亡的日子叫苦不迭,哪有时间和精力顾及珍贵的文物呀?
@月亮不睡我不睡啦 传统文化是我们自信,是中国几千年智慧的沉淀和积累,是我们的根,应该好好的吸收和传承。但是,复巢之下岂有完卵,王圆篆作为一个普通人力量薄弱,不管怎样都无法好好守护敦煌莫高窟。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1000多年的层层累积,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1000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1000年的生命。
1000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充满哲理的思辨,优美的语言微微道来,精美的文字,如同散落在字行里间的珠玉,闪烁着诗情画意,折射出思想的光芒,让人在美好的感受中受到文化和历史的启迪。
惊鸿一瞥,千年一叹,一场文化苦旅,西北廖廊的神秘重见天日。敦煌曾经古代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沉睡千年之后终于活了起来。
如此厚重而震撼的文字,也只有余秋雨能写的出来。所以,贾平凹说:余秋雨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这样的人百年难遇。
白先勇说: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
1992年,余秋雨以“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为主体,孤身一人来到敦煌莫高窟,走进历史和文化的深处,写下了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刚一出版,迅速风靡全国,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成为中国目前印刷量最多的现代华文文学书籍。余秋雨一炮而红,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江南才子和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余秋雨对传统文化非常痴迷,他迫切的想从历史痕迹中找到属于中国人的智慧和文明,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
如果你想在繁杂而现实的世界中了解历史,探索文化,得到静谧的享受,提升人文品位,不妨看看余秋雨的作品集:《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老子通释》……
这些经典的作品会让你对中国千年文化的来龙去脉做一个详细的了解,读完后,让你对人生和知识的传承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果你想跟着文化大师余秋雨看尽中国文化的沧桑巨变和苦难历程,点击下方的看一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