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浩:兼职心理学教授的专职律所CEO之路

作者丨曹浩

贵州黔成起智律师事务所CEO,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

心理学家李子勋曾经说过:当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会后悔自己做过什么,因为做过就是生命的获得,他只会后悔那些该做而未曾去做的事情,因为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做了。

01

教师、情感专家、自主创业者

作为一个长期在大学兼职教心理学的老师,是如何跨界到律所专职做CEO的呢?说来话长,因为在跨入法律行业之前,我的人生经历的确有些复杂,甚至有些混乱。

 首先  我做过半年的小学老师、十二年的中学老师、半年的中专老师、一年的大专老师、四年的本科老师、并且客串过研究生老师。

 其次  我是贵州省首届心理咨询师,曾混迹于各大报纸、杂志、电视、大网站开设情感专栏,并担任常驻情感嘉宾,输入“心理情感曹浩”六个字百度一下,网上可以搜出一大堆我的情感解答,也就是说,我以前是专门诊治婚姻情感疑难杂症的,新浪微博以前的官方认证是“国内知名心理专家”,但由于最近两年,退隐江湖低调太久,现在他们给我省略了“知名”二字。

 最后  我自主创业过五年,期间经历过高峰,公益项目从社区一路高歌做到了省里面,创办的少儿舞蹈学校也曾一度开到了9个教学点,当然也曾跌落到人生低谷,2018年带领公司转型,创办了贵州省第一家私人睡眠中医诊所,投资失利,一下子从行业先驱变成了行业先烈。

02

误打误撞进入律所管理

直到2019年4月,才有了柳暗花明的转机,我决定做回老本行——婚姻情感咨询,这时候,我想如何才能找到客户呢?正好有一个朋友是专门做婚姻家事的律师,找她聊了聊,没想到一拍即合,于是她做离婚诉讼,我做离婚指导,我的具体工作如下:“三无婚姻”的判定、婚姻评估报告、夫妻关系模式梳理、如何降低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婚姻情感挽回、离婚情绪疏导等,这是我最早进入法律行业的初衷。

但那个时候仅仅是业务合作,经历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收入不稳定,来打离婚官司的人更多依赖于律师,而我常常陷入空虚寂寞无聊冷的状态,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多找几个婚姻家事律师合作,岂不是收入翻番?于是,我厚着脸皮把贵阳市大大小小的律所都陌拜了一遍,合作的律师没找到几个,但出于以前自己做公司的经验和对运营管理的敏感,我发现了这个行业的痛点:小律所不需要管理,中大型律所却非常需要专职的管理人才。

我静下心来,实地走访了几十家律所,并从网上和书上搜集了一些律所管理的观点,结合自己粗浅的所思所想,写了一篇报告,内容大致包括:现代律所面临的挑战、律所合伙方式及运作模式、盈科管理模式梳理、大成管理模式梳理、律所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律所一体化努力的几个方向、大中台模式的探索、律所做大做好的定位分析等。大笔一挥,洋洋洒洒20多页,那个时候感觉很OK,但经历了一年多的实战历练,现在回头来看,感觉很小儿科。

作为贵州省第一个本土律所CEO,我进入这个行业其实是误打误撞的,因为最早找我们现在律所合作,也是为了婚姻家事案子,我那时还不知道律所也需要职业经理人或者管理合伙人,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准备,非常感谢我们律所提供的舞台,以及对我的绝对信任,在我没有写任何工作计划的前提下,前面三个月授权给我,随便我怎么干。

03

从零开始的跨界之旅

进入律所从零开始,只能基于以前的经验,我想把以前管理公司那一套拿过来,结果发现此路不通,因为律师是一个很奇怪的群体,律所是一个很特殊的组织,大学里没有开设“律所运营管理”专业,市面上也没有现成的律所管理体系,律所管理者们,只能一路摸索。

何况每个人对律所管理的定义不同,如果你去问北京大所在某个地方分所的执行主任,她会说律所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落实总部的若干决议,对内部进行精细化管理;如果你再去问某个地方规模所,主任会告诉你,这个事情让我们的办公室主任或者行政总监告诉你吧;我有个朋友在京师(深圳)当执行主任,他认为职业经理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律所营销、资源配置、开拓与维护渠道;而我另一个曾经做了五年律所管理的朋友则告诉我,律所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三件事:风险控制、律师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打造办公场地的舒适感

上面谈到的那些点,有些是我在做的,有些是我没有做的,因为律所的实际情况不同,作为一个律所管理者,我觉得最主要的工作可能就是赋能,改变律所现在能够改变的,暂缓那些无法实行的,因为管理工作有时候“慢就是快”。

于是,我来了之后,针对我们律所实际开展了一些工作。例如:所有坐班人员请假制度的规范;授薪律师、实习律师每天动向管理的规范;重新制作了所牌以及对所里人员要求佩戴的规范;对律师及行政人员接待客户礼仪的规范;重新策划制作了我们律所的宣传册等,这些属于日常管理工作,我把它称为“对平台赋能”。

其次,定期召开授薪律师、实习律师、行政人员或者部分非授薪执业律师办公会,上传下达,将律所管委会的会议精神传达落实,并与他们探讨工作当中的实际困难并负责帮忙解决;我还积极推动律师团队化办案理念,强调办案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带来的好处,这些工作,我把它称作:对团队赋能。

然后,在公共案源方面,进行了流程管理,并建立了定期回访机制,在客户回访过程中,又为律所挖掘出新的案源。通过努力,我们接了建所以来最大的一宗套案,并加强了一些省级商协会,平台公司法律顾问合作意向的联系,还引入了其他诸如债务纠纷等案源,增加了律所收入,目前法律市场的外包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这些,我把它称为“对业务赋能”。

最后,我也积极的在推进“以律师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去影响我们的合伙人。我常在思考,律所的价值,对于律师,对于客户,能够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如果我们律所能站在帮助客户、经营客户的角度,能站在赋能律师的角度来做工作,那这个律所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黏性和价值。

04

入局律所管理的感悟

躬身入局,一路走来,感慨蛮多,作为律所管理者,如果从律所层面调动的资源有限,那么工作是很非常琐碎繁杂的,大到律所如何发展,小到会务如何安排,都可能需要你一一考虑并亲力亲为。所以,如果你不是在那种集团化的大律所任职,就一定不要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也不要执念于单一的律所管理角色,否则会很失望,甚至绝望,也做不好律所管理。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做了多年心理学的人来说,做律所管理,从来没有想过人生还会有这样的一次转身,虽然前行的路上,的确会有一些挑战,但还好,我依然痛并快乐着。除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之外,总结下来,我觉得还有几个原因帮助了我,让我能够坚持,在这里与君共享:

 一  得益于我自己的创业经历,五年创业的摸爬滚打,非常艰辛和具有挑战,当一个人用创业的精神、心态和能力,到一个平台做职业经理人或者管理合伙人,没有干不好的。

 二  因为我跨界到法律行业之后,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和热爱这个行业,并且发现这个行业比心理学赚钱多了,这是实话。哎!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比努力重要,明白这个道理时,已快迈入不惑之年了。

 三  得益于我十多年的心理学从业经历,对我来说,心理学早已不是我的专业了,而是我的视觉、思维和工具,我把它运用于律所管理之中,对于一个律所管理者,沟通、组织、协调工作是每天都需要面对的,这是律所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因为他的目标就是全所的目标,全所的目标也就是他的目标,他需要集合全所之力,向上管理,向下负责。

 四  得益于我脸皮厚、爱学习、有闯劲、有韧劲,刚进律所那三个月,我几乎是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律所,晚上八九点才下班的,学习公众号、看书、缠着许多律所主任拜访交流,边学习边实践边调整。

现在我的主业还是在做律所运营管理,我的副业还是在各个大学教心理学,当我游走在这两个角色之间时,我发现这里面其实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都需要“知人心、懂人性”,因为无论是研究心理学还是做律所管理,最终都需要回到与人打交道的本质上来。

较高的情商,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感谢各位看完我的唠叨,当越来越多的非法律人进入法律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不是来偷偷盗窃的,更不是来跨界打劫的,我们是希望构建出一个法律行业的新生态,来共同推动整个法律行业进步的,请相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