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龄作品欣赏‖端午常青【客都推荐】

端午常青
文/李松龄
久违的龙舟水又到了,梅江河水飘飘摇摇,潋潋艳艳,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摇溢出儿时的光影,心便也跟着飞翔起来,看到那山青水秀之地,龙舟之乡,怎不让人忆端阳!
客家人称端午节为过节。一年一节,客家人过节的隆重仅次于春节!能想办法的父母都会在过节时设法给孩子们换一身新衣服。薄薄的夏衣,闪亮整个围龙人的眼睛,最是孩子们欢天喜地时。穿上新衣的猴孩子们最喜欢在人头攘攘的墟日摆显,在过节前的一个墟日,有新衣的都会穿上新衣跟着阿妈出街,墟场上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最适合孩儿们显示新衣和玩耍。
包粽子
在人头动的墟场里,在一筐筐水灵灵绿油油青滴滴的棕叶前,看阿妈仔细挑选肥大些的没损伤的棕叶,拿回来用井水洗净,然后凉干备用。我们一个围龙屋就只有耀叔婆包的棕子最好吃最漂亮,于是到节前几日,一家家轮流把浸好的糯米,一盆一盆地摆在她家的吃饭桌上,耀叔婆早几日已把棕榈叶刈好,此时正仔细地把它们撕成细条,好供整个围龙屋人用,老人家撕得非常认真,象在把过去的岁月梳理得井井有条。我们围龙屋厅堂多,每个厅都有一张吃饭桌。晶莹的糯米,浸发了一夜后,一个个变成胖乎乎白莹莹如珠似玉。小孩儿象过年一样围着闹,才不管这个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的食品,只将胖胖的小手指直插进去,嫩嫩的小手指漏下如玉雨、指间沙,如流水延续千年梦。大人们喊小孩把自己发的草碱拌云,一会儿,白玉变黄金啦,小孩们搅得更疯了,使劲地翻淘,玉珠儿爬上了小脸蛋,水珠儿嵌在衣摆间,直到耀叔婆说:弯起你的左手掌,把两片棕叶弯成圆锥状放于虎口处,头朝内份量少些,尾朝外份量多些,舀一汤匙糯米进去,按实,把叶子尾部向下压,母指和食指用暗力托紧,让下压的叶子尾巴紧紧封住接口成三角形,然后用嘴咬住一根棕榈叶撕成的坚韧的绳,右手绕一圈将两个三角边捆紧,呈密实的圆锥尖,打上死结,五个一组就成了,就这么简单!
吃粽子
冷水放入棕子,慢慢地水中有了绿。待水一开,满屋浓烈的糯米香和着青青的棕叶香,香香相佐,让围龙屋茵蕴在奇香之中,咋就这么香?但是,要笑到最后才是最好,棕子放进大锅煮好后拿出,个个只见绿黄的棕叶才是上品。而我们做的,大米闻了棕叶的清香,禁不住诱惑,探头探脑地全都从边角上胀出来,露出调皮的小脑袋,真急死人呀!这是失败的包粽子。待大人把棕拜过祖宗,祈求保佑子孙学习好身体棒后,燕子早已迫不及待地寻着诱人的清香冲来冲去,闹着尝新。香气攻击着你的嗅觉,吃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小弟弟早已按捺不住满含口水赶紧咬一口,咦?棕叶的清甜鬼灵精般跑到糯米里去了,再蘸上满满的白糖,黄澄澄白晶晶,咬一口,淅淅沙沙,弹着欢庆调,嚼一口,清香柔韧爽口甜润,那是一个美呀!加一个,不够,再吃一个,还想要,直至肚饱滚圆,直至大人们的制止。大人们总是先要东家送一串西家送一串,路遇乞丐也不忘分享,送好了最后才回家吃棕,早已饱餐后的我们,看着阿妈沉醉于美昧时,美味里却有了绵绵长长的回味,仿佛咀嚼着端午节悠长的历史韵味,让我们透过棕子纯情的清香,看见一个爱憎分明的长者,长衣飘飘,正怀抱白石,踽踽于汨罗江畔。
过节风
做棕时我们边学边玩边闹,叔婆说: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叫端午呀?我们个个瞪着碌碌转的大眼睛摇头。一个个坐好了,别闹了,我告诉你们,初和端都是开始的意思,五和午也相通,所以叫端午。按天干地支来算呢,五月正是午月,午时为阳辰,端午呢,有文化的人叫端阳,又因为月日都是五,也称重五、重午。记住啊,要做一个文化人啊。”
尽管夏风已经燥热,蝉儿卯足了劲,燕儿跳起了舞,春花已谢幕,只有绿不肯跟着春天走,宁愿陪着瘦竹伊伊伢伢把歌唱,歌声中洒下点点亮光行行又直直。叔婆说,现在端午节算什么热闹,以前端午闹龙舟,那才叫一个热闹喂!节前要请龙王、祭龙首、装龙舟、举龙身、舟下水、安龙头、装船舵、游江、热身、比赛等,就在我们的松口码头举行。河水奔放,翠竹依依,客家人一个个站在岸边,一手拿棕一手拿酒,点点飘于空中抛落于水上,让河水带走客家人飞扬的梦,告慰屈大夫,让深情的雄黄酒飘渺于深深浅浅的河水中,飘向屈大夫,请饮一杯客家酒!让屈大夫发泄吧斥责吧,然后顺风顺水,平平安安!客家人全都来拜龙王、摸龙须、沾龙气,除了我们松口,还有梅县圣母庙的“祭龙舟”仪式,它是竞龙舟中的首要仪式,主要人物和商家才能出席,圣母庙前的树湖坪热闹非凡,附近的油罗码头人山人海,一片欢腾。人们都为能沾点龙气而兴高采烈,投棕子,使自已的胸怀像大河一样的宽广,象屈大夫一样天下为人。倒雄黄酒,和着屈原的诗情。在客家人心目中屈原也成了龙的化身,一切都在为龙而转,客家人自古就全力演绎出尊崇“龙”文化的独特民俗风情。
“挂青啦”,上山刈草回来的后生一声喊,艾枝,菖蒲, 桃枝,各家各户自已随意取舍,用来悬挂厨房门口右边上,老太太说可驱瘟避邪驱蚊保平安。艾,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条,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我们山里的田坎边生长,叶片狭长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但老太太告诉我们客家人不能忘的故事。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战乱,我们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漫漫南迁路,烽烟不断,南逃客人涌涌。黄巢头戴黄头巾,骑着一匹黄膘大马,率队追击唐军。半路,他见一逃难妇人,身背十一二岁的大男孩,手牵三四岁的小男孩奔逃,怒吼:“站住!你这个妇道人家为何把大孩子背在背上,而把小孩子牵在手中?任他稚弱的双脚奔波吃苦?快点把道理告诉本王,否则,我手里的剑可不认人了!”她把两个孩子紧藏于身后说:“这个大男孩是我哥嫂的遗孤,他们两个都遇难死了,这是他们的独苗;而这个小男孩是我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也要保住我哥嫂孩子的性命,让他长大成人,传递下一脉香火。” 天哪!多么值得敬佩的客家人啊!黄巢说:“你到新的地方以后,记住在门框上挂起新鲜的葛藤,我回到军营之中会晓谕自己的士兵,不要骚扰门前挂有葛藤的人家,你快走吧。”这妇人把消息告诉了所有客家乡亲,当他们来到了石壁村安家后,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了绿色的葛藤,此时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大军像狂风般席卷而过,因为葛藤的缘故,客家人免遭洗劫,至今客家人都不敢忘了祖宗迹“ 葛藤坑”,世代纪念。因为客家人是中原知书达理之人,是感恩之人,来到南方山水之地,尽管满地拾翠,但端午节插青,传了一代又一代。
过节追思
只可惜佩带香囊早已少见,去年在云台山王维写诗处,遍地香草,当地人用它来做端午的香囊,顿觉香草充满诗意,情带山水。在香草身上,我还看见了不了情:遥想宝玉和黛玉吃了香喷喷的端午棕后,宝玉拚出了一句真心话,让黛玉从此安心,端午节后的黛玉是全新的黛玉,曹雪芹借端午解放黛玉沉压的心,让文学人都忘不了这个端午节。
客家先祖来到广东,想吃饺子已成梦想,于是酿豆腐咸鲜脆嫩,清淡爽口的酿苦瓜解毒清热明目,败火暖胃宜气。客家人早期多居住在山高水冷的地区,气候潮湿多雾,所以饮食上养成宜温热,忌寒冷的特点。但终归是中原不了情!小时候过节,雄黄是不可少的。我家上代行医,而我的父母却与医学无缘,但端午节的雄黄不是东家送一块就是西家讨一块,有的干脆就送雄黄酒,阿太又说了白娘子饮雄黄酒后,现出蛇形的传说,让我们在在房子四周遍洒雄黄酒,即可破解蛇蝎蜈蚣等毒虫侵害;饮些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小小的我还认认真真看了白娘子的连环画,很是担心围龙屋哪个人喝了雄黄酒会现形!以至我们家装水的水卸里长年放着一小块雄黄。
客家人就这样按乡俗过着地地道道的端午节,这才叫过节!
客家先人后已的精神常青,客家乐为大众的精神常青,客家龙文化的精神常青,客家节日故事里科学之路常青。
作者:李松龄
作者简介:客家松龄、李松龄,广东梅州客家人。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进修学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北京作家报专栏作家、散文选刊签约作家。曾在《人民文学》、《安徽文学》、《红豆》、《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曾获中国百篇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多篇作品入选《十年精品优秀作品》及文学丛书 。出版25万字专著《客家松龄》,获孙犁散文奖及中国散文论坛大赛一等奖。出版合著《客家古民居——梅县卷》,获梅州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7年叶剑英元帅诞辰,出版合著《叶帅故里——雁洋》。
(0)

相关推荐

  • 【西南作家•散文】邓训晶 /棕叶飘香话端午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棕 叶 飘 香 话 端 午 邓训晶(四川隆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划龙舟,喜洋洋&qu ...

  • 宁化石壁“葛藤坑的传说”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福建省宁化县禾口乡石壁村是客家人的祖地,位于闽西,武夷山东麓,为闽赣两省交界地,距宁化县城23公里,紧邻江西石城.广昌县,是三江(闽江.赣江.汀江)源 ...

  • 松龄作品欣赏‖客家人“打吊聚”【客都推荐】

    打吊聚 文/李松龄 客家人"打吊聚",在民间一直流行.原本是物质方面的"吊聚",后来也发展到精神方面的"吊聚".勤劳的客家围龙人,在物质生活 ...

  • 松龄作品欣赏‖梅江水【客都推荐】

    梅江水 文/李松龄 梅州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一水",要应付八山及一分保命的田,可见水对客家人来说,是多么的稀珍! 客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以水稻为主,水稻有收么收在于水.过去,靠山 ...

  • 松龄作品欣赏‖石狗金狗和狗

    石狗金狗和狗 人的一生有很多无奈,岁月有时也无奈得让人只听见声声叹息. 在客家人的历史深处,有一种动物,确切说来是石雕的动物--狗,它曾伴随着客家人的南迁一路走来.上古时代,汉民族以龙为图腾,而南方的 ...

  • 松龄作品欣赏II回首望去月正圆

    回首望去月正圆 文/李松龄 月如屋,地为山,月圆夜照尽一山秋.月里装满围屋深思念,月下铺满圆圆长追忆.客家人古时从中原迁徙而来,带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根基饱受迁徙之苦,崇文重教,而这些又都是为了参加科举考 ...

  • 松龄作品欣赏II客家女人

    客家女人 文/李松龄 夜色渐浅,晨光未至,灰蒙蒙大地一片寂寥.突然,"嗨--嗨--"两声,健硕的水牛听懂了阿君嫂的第一声问候,默默下田去.可它还被美梦纠缠着,再睡一会多舒服呢,前面 ...

  • 松龄作品欣赏II胞衣迹 ,我们频频回顾念念不忘渴望厮守

    客家人的故乡在中原,千年不断的迁徒,在乡土中为客,又"客而家焉".其间,客家妇女的吃苦耐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客家妇女成了客家精神的象征.因为传统的客家思想:男人以厮守家园为耻,以 ...

  • 李松龄‖感恩杨家女将【客都推荐】

    感恩杨家女将 文/李松龄 梅州城北,众矮山玩起了手帕歌,急急传递中,把手帕堆成高山样,悄悄丢在了明阳寨的山岗上,让这一骄子形成了众皆矮小我独高的姿势.梅州电台发射塔长于山上,曾有一支部队扎于山上.过去 ...

  •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3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3

  •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2

    李巍松经典作品欣赏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