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别装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上世纪50年代,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用舞台演出艺术的原理来解释人们的社交活动,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表演。
面对不同的人,我们在语言跟举止上,会不自觉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伪装。
面具戴久了,人都会累,有时候摘下社交上虚假的面具,一个人喝杯茶也挺好。
生活可以装,但喝茶,千万别装,这是你放松精神的关键时刻。
喝茶,别不懂装懂
茶,往浅了说是饮品,往深了说是文化。
寻常爱茶人,不需要懂多少茶知识,只要心头喜欢,随时随地任何形式都能喝茶。
而注重茶文化内涵的人,追求茶的文化特色,细细品味,也是一种茶的滋味。
懂茶者能喝,不懂也能喝,喜欢就好。但也有那么一种人,明明自己对茶一知半解,却喜欢在茶桌上指点迷津,胡说一通,不懂装懂。
不懂不怕,不懂装懂才可怕。
茶席上。
懂茶的人侃侃而谈,不懂茶的认真去听,一个在分享,一个在学习。就算退一步,把茶当做日常闲谈时的一种佐品,也只需要细细品味,不需要多么在行,更不需要装在行。
不懂茶不丢人,装才丢人,装起来是面子,丢下的是里子。
拎得清自己,明白自己几斤几两,想喝茶就好好喝茶,想懂茶就多看看杯小茶。
时间久了,自然就懂。
喝茶,别死要面子
喝茶要面子,乍一看与上一条相似,其实不一样。
诚然,不懂装懂也是一种死要面子,但比这更糟的,是忽略了自己对口味的追求,一心只看茶的价格。
他们买茶、喝茶时,往往不看自身口味、不管茶本质好坏,只盯着包装和价格买。
亲朋来到,一边泡茶,一边炫耀自己喝的茶多昂贵,这些表现看似有面,其实很掉价。
生活富裕,家庭殷实的人,买一些价格更高的茶无妨,但若是本身经济有限,还为了攀比而刻意去买贵茶,那就得不偿失。
什么是好茶?
“茶无上品,适口为珍”,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对一个喜欢喝岩茶的人而言,再名贵的龙井,也不如寻常的大红袍更能让自己愉悦,反之亦然。
喜欢喝茶,不等于要攀比茶,也未必要把天下所有茶都喝过。
当你想到喝茶时,总习惯性拿某一种,并且沉迷其中,那便是找到了对的茶。
真正成熟的爱茶人,对自己喜欢的茶,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去选择,不会为了面子而买贵,毕竟他们要喝的是茶味,不是钱味。
喝茶,别装腔作势
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觉不舒服的泡茶礼仪?
茶桌上有礼仪,一些城市也有当地独特的泡茶礼仪。
其实泡茶礼仪是好的,它是一种仪式感,能让我们在心理上对一杯茶更期待,也对这冲泡过程更享受。
真正让人感觉不舒服的泡茶礼仪,主要是因为不分场合。
在施工现场休息时,塑料桶倒扣当茶盘,一壶三杯泡上几回是种惬意,但若硬是加上茶席的规矩呢?
农夫大杯里泡好的浓茶,解渴时打开来,对嘴'咕咚’几口是件美事,可若是要求你要倒在小杯子里才能喝,这不是耽误事吗?
对的场合用礼仪,那是一种雅的表现;在错的场合用礼仪,反而是装腔作势。
茶在每个爱茶人的心目中都不一样。犯不着在每个场合都要求别人配合自己。
好喝是茶最朴素的内核,其次是幸福感。
礼仪增添喝茶幸福感,但为了礼仪而行礼仪,如此装腔作势,就失了茶最核心的朴素,不值得。
“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
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每个爱茶人的生活中。
人生已经够累了,茶是少数的净土。每当卸下伪装,在茶里面静静发呆,放松身心,才是一杯茶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
喝茶,不装。不为了彰显知识而不懂装懂;不为了面子炫耀贵茶;不为了礼仪而装腔作势。
该朴素就朴素,该静品就静品,喝茶,真没那么复杂,只要真实就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