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强宏:玉溪河的眷恋
江强宏
微信版第873期
我从小生长在玉溪河畔,玉溪河陪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玉溪河不知是因由南向北绵延数华里,像玉带一般镶嵌于千年古村孙村而得名,还是因为依偎在玉屏山下而名之,现已无从考证,但世代滋润、哺育着两岸人民,被尊称为“母亲河”是无可非议的。她由马家溪、丰溪在村口汇合而成,一直往北于三溪注入徽水,是徽水河在旌德境内最大的支流。
玉溪河生态环境优越,现在上游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然氧吧——马家溪。没有污染,平日里,河水清澈见底,水面平静而清丽,仿佛空气中散发着甜润的滋味,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像鱼鳞,像碎金,令人神往遐思。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和大姐去河里洗衣服,有时会带上我,让我呆在一旁不要乱跑,可我看着水里成百上千的小鱼苗时而跃出水面,就会忍不住下河,弓着腰,把两只小手掌窝成小水瓢状,放在水里,不一会儿就有许多小鱼游入“瓢”中,然后我迅速将双手提起离开水面,偶尔会捉到小鱼。站在水里的两条小腿不时被小鱼叮得痒痒,真可谓开心至极。稍大点以后,我会邀上三五个玩伴,偷偷溜到河边逮鱼、捉虾、摸螺蛳、扳螃蟹。有时跟在大人后面光着屁股下河洗澡、学游泳,回家让父母知道后总免不了一顿揍。
玉溪河每年梅雨季节都会发洪水,而每次洪水退后,就有人在河里装鱼篮。记得有一次我两个哥哥也凑上了这个热闹,选了个略有斜坡的浅水地段,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在河里垒起一个V形小坝,在V字的尖端,用稍平整的石块码出1米左右宽、比膝盖略高的平面作为水口,在水口里边铺垫上小石子,让水漫出水口形成小瀑布,再用事先编织好的竹鱼篮兜在瀑布下方,将鱼篮后部垫高成一定斜度,不一会鱼儿就顺着水冲进了鱼篮。我站在河岸分享着其中的快乐。
每当雨季过后,玉溪河就会迎来一轮枯水期,这时水量很小,大片的河床裸露,有成片的鹅卵石、金色的沙滩和绿油油的草坪,我们一群放牛娃就会把牛赶向草坪,自己在沙滩上嬉戏玩耍,做着过家家的游戏,完了就骑上牛背哼着不上调的曲儿回家。
孙村是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座西朝东,背靠海拔808米的玉屏山,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人文景观众多,有古石桥、水碓、凉亭、牌坊、老街、长廊、古树等等。玉溪河穿村而过,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上还保存着木头桥、梅花桩桥、石板桥、古石桥等好几座桥。
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摇摇晃晃的木头桥。桥面由三五根约3米长的杉木组成,一倒一顺并列地用铁链固定在一起,再用杉树棍做成人字桩,撑在每个接头处,作为“桥墩”,人走在上面腿会不自觉地发抖。
梅花桩桥建在水面相对平静而水较浅的地方,听老人说,梅花桩桥坚固考究,每个梅花桩都是由五块上好的石块组成,像似一朵梅花,基中四块作基石,固定在水下,另一块长条形安插在四块基石中间,并露出水面,形成一个“桩”,每隔一步做一个桩,一个桩连一个桩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梅花桩桥。人走在上面,好似一步一步向前跳,真有点心惊胆战,生怕一脚踏空掉入水中,所以梅花桩桥又叫“仙人跳”。
说起石板桥,建造结构就比较简易和粗糙了,它是用石板条一块连着一块搭在用石块砌起来的桥“垛”上。石板条一般是从老屋基、路边头、河滩里搜寻捡来的,其长短、大小、宽窄、厚薄都不太一样,所以人走在上面要特别小心,而且石板桥桥面离河面较近,冬天很容易溅水结冰。
每年梅雨季节,洪水一来,木头桥都会被冲垮,梅花桩桥会被淹没,石板桥会被冲断,等洪水一退恢复正常后,附近老百姓就会主动把桥修好,方便行人。
最后说说古石桥——隆兴桥,那可是县级文保,始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历经多次水毁至今保存完好。隆兴桥为三孔石拱桥,横跨玉溪河,长42.6米,宽6.3米,桥东28级台阶,桥西14级台阶。为防山洪,三孔桥做了三个分水尖,这在古桥中是不多见的,分水尖建得非常夸张,远远地伸出桥身,像一首昂扬的大船,是孙村的标志性建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我们孙村和全国各地一样,紧跟时代步伐,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学大寨热潮。
1975年秋至1976年春,在玉溪河畔猴形湾,有一件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的大事——改河造田。
猴形湾是孙村大队的一个自然村,有三个生产队,人口多耕地少,位于马家溪、丰溪与玉溪三河交汇处。不知经历过多少洪水的撞击和冲刷,在紧挨着村子东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大片足有50余亩的河滩和一个二三十米高的山坡,杂草丛生,而且每年洪水一来就是一片汪洋。孙村大队一班人在“愚公移山”精神的鼓舞下,作出大胆的决策:改河造田,即让荒芜的河滩变成良田。说干就干,孙村大队辖有十多个生产队,在大队民兵营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下,召开动员大会,每个生产队由民兵排组建“×××民兵突击队”,一时间将孙村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向了高潮。
那一年我12岁,读小学五年级,亲眼见证了“改河造田”的许许多多精彩而动人的画面:在偌大的工地上,到处都是红旗招展,彩旗飘飘,悬挂着“农业学大寨”“愚公移山”“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等横幅标语、标牌。高音喇叭不时传来感人的声音,今天某某突击队天麻麻亮插上了第一面红旗,某某队得到“流动红旗”,张三全家老小齐上阵,李四轻伤不下火线,王五带病参战……记得我也上了一次高音喇叭,是因为小小年纪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积极主动参加劳动,搬石头,挑泥巴,这次表扬令我兴奋了好几天。
那个年代,我们这个偏远山区的劳动工具是最粗糙和简单不过了,锄头、铁锹,铁镐,运土用的是畚箕、板车,抬石头靠的是绳索和木扛,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但是,人们在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下,在大寨精神的感召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鼓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干劲,工地上每天都有数百人起早摸黑不停地劳作,虽然天气寒冷,却干得热火朝天。就是这种忘我的时代精神,才使丰溪河改道、荒滩变良田,实现了“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愿景,也缓解了村里农田紧缺的状况。
培育名牌旅游产品。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开发玉溪河,目前在玉溪河上有游船、漂流、垂钓等旅游项目,还衍生了赏梅、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附属项目,初步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避暑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示范村。
创建文明村风。村两委十分注重文明村风建设,倡导淳朴民俗的传承,移风易俗,兴建文化广场、法制广场、乡村大舞台,开办了文化活动室、老年学校、图书阅览室等等,同时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对街道、河道,公路进行亮化和美化,促进了村民道德文明素质的提高,使玉溪河两岸处处荡漾着讲文明创和谐的新风尚。清澈灵动的玉溪河和岸边的古建筑交相辉映,使玉溪河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态美景得到完美融合,吸引着八方游人前来观光。
玉溪河畔的玉屏村曾荣获宣城市第三届文明村、宣城市优秀文化特色村、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安徽省卫生村和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国家森林乡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