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原来是痰淤耳窍
耳鸣耳聋与肺肯定是有关系的。肺为储痰之器。很多类型的耳鸣耳聋其实就是痰湿淤堵了耳窍。我们仅凭生活中的几个常识来判断。
第一:感冒的时候,容易耳鸣,嗓子里有痰存留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出现耳鸣现象,感觉耳朵那里好像被一层薄薄的膜给堵住了。用力把嗓子里的痰咳出来的时候,会觉得耳朵也清亮了许多。
第二;当我们坐飞机,飞机下降时,我们会感觉耳朵蒙蒙的,这时候咽一口口水立马就会把耳窍打开。从这一点来看,耳朵跟这个咽喉部位也是有关系的,肺经的循行路线就是要经过咽喉部位。《黄帝内经.灵枢.经别》篇中的肺经是这样论述的: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 这里的肺系就是咽喉部位。由此可见:耳朵蒙-咽口水-咽喉-肺经,是有非常紧密联系的。
第三:当我们捏住鼻子往外鼓气的时候,耳膜会感觉被鼓起来,捏鼻子堵住的气是呼吸的气,是肺气,受影响的却是耳朵。可见鼻子跟耳朵是通的。
第四:我们有时候打个喷嚏,会发现耳朵会晕一下,或者有的耳朵蒙的人打个喷嚏就会把耳窍打开。
从这几点常识来讲,就能判断耳朵跟鼻子是有100%的关系,而且中医认为七窍相通,不仅鼻子跟耳朵,而且跟眼睛,跟嘴也都是有关系的。
《中诗禅道》前面的文章“鸣金收兵治耳鸣”就是针对肺的问题导致耳鸣这一类的,也就是痰淤耳窍。今天通过一下案例,我们把这个问题解释的更加清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湿飘起来以后把耳朵堵住。针对这类耳鸣,降痰、祛痰、化痰一定是最明确、最主要的思路。
我遇到过一位耳鸣患者,耳鸣时间有四个月,他就是有这种痰湿飘起来堵住的感觉。他自己说,每当嗓子清利的时候,耳鸣的现象就减轻,每当嗓子里感觉痰多的时候,耳鸣现象就比较严重。我开始用理中汤的思路,因为考虑到脾为生痰之源。目的是通过健脾,让痰湿不再产生。但是,吃了一周以后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又改为温胆汤加减,既能降痰湿,又能温胆经,但服用三天后效果还是不明显。最后我想到了瓜蒌薤白白酒汤,这是针对痰火扰心、痰迷心窍、宽胸顺气这一类症状的,我想既然能把淤堵心窍的痰化掉,那是不是嗓子和耳朵的痰湿也能化掉呢?方中的君药全瓜蒌配合其他中药是不是能起到作用呢?“全瓜蒌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作用,可以治疗便秘。归肺经、胃经、大肠经。可用于粘稠、积滞、不易咳出的痰浊,有化痰降痰作用”。尤其针对不易咳出的痰湿有奇效。想到这一点,我给他开了三帖以全瓜蒌为君药的方剂,配合九炁流天灸督脉大椎穴、任脉神阙穴、胆经肩井穴、肺经中府穴,以及耳朵周围的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翳明穴。嘱其当天回去就煎煮中药服下。
第二天中午,他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说耳鸣现象几乎完全消除,而且自己感觉最多一天就能彻底治愈。他说早上打了个很大的喷嚏,打完的那一瞬间就感觉耳窍清亮了,那种蒙蒙的堵塞感瞬间消失。简直不可思议。
这是非常典型是痰淤耳窍导致的耳鸣,将痰浊清除就起作用。九炁流天灸起到温通肺经、胆经的作用,耳部周围穴道多数属于胆经、三焦经、小肠经。这些都与耳朵息息相关。九炁流即能温通经络,又能配合中药汤剂引药入经事半功倍,能够产生如此快速的效果实在是一个奇迹。
很多中医经典也明确写到耳与肺的关系,下面选取一部分: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并认为手太阴之络会于耳中。
《难经》:“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黄帝内经》认为手太阴肺经外感与内伤皆可导致耳聋,指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耳聋”
《素问·气交变大论》);“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