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刚先生代表作《白海参》预支稿费:800元
丁玲赞誉邓刚
丁玲曾与许多大连青年作家结下了友谊,其中就有“海蛎文学”的骄傲邓刚。
1979年,邓刚在大连本土文学杂志《海燕》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心里的鲜花》。1983年,邓刚的第二部中篇小说《迷人的海》发表在《上海文学》月刊。
这一年,邓刚可谓“双喜临门”,《阵痛》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迷人的海》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阵痛》被中国作协评为当时写工业题材最成功的作品,而《迷人的海》更轰动了全国文坛。
著名作家王蒙把1983年称为“中国文坛邓刚年”。
据媒体当时的报道,邓刚受到巴金、周扬、丁玲、冯牧等前辈的接见和好评。
丁玲不仅把邓刚请到她家里做客,还给他熬延安的小米粥喝。
丁玲对他说:“邓刚啊,我的眼睛已经不行了,所有的作品都是秘书念给我听,但是就你的作品我是自己看完的。我临死时,最后一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一定要写你的这部作品。”(媒体的记载原文)
丁玲果然没有食言,1984年3月,她写下了散文《漫读〈迷人的海〉》。
丁玲对邓刚赞誉有加:“不论是写小说,写散文,都要文字优美,意境深邃,发展有层次,叙事不啰嗦,文字不是大白话,读时令人着迷、动情。文章结束而情未完,使人辗转思索,不能忘怀。《迷人的海》就是这样一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一篇美丽的散文。……我喜欢这篇小说。这篇小说给人以全新的感觉。……看来邓刚掌握了大海,也掌握了描写一幅大海的语言文字。”
1985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按照丁玲的要求,再版《丁玲散文选》时,将《漫读〈迷人的海〉》用作序言。
邓刚代表作《白海参》稿费:800元
世间发生过的事情必然会以不同形式留存。
《白海参》是邓刚又一部代表作,讲述的是那动乱岁月里,一群“海碰子”的故事,似有自传的味道。
多年前,我在孔夫子网看到了这张领取稿费的单据,并收藏。其他无需再多说,旅大昔日的美好深深烙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