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痹证医案9 !
左侧颈椎病
于某,男,50岁,干部。1978年11月5日就诊。
患者于1年前左侧颈、肩部疼痛,每遇阴雨天或受寒则加重,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但均未能愈。3天前因过劳,又值天气骤寒,疼痛大发,除肩、颈部外,并向左前臂及拇指放射,昼轻夜重,痛楚不堪,服用消炎镇痛剂无效,夜间需用杜冷丁1针,方能止痛3——4小时。X线报告:“左侧颈椎病”。现症见:面色晦暗,口渴喜冷饮,但饮而不多,溲黄便秘,不思饮食,患肢厥冷,颈部经热敷后较轻快,舌淡苔黄而不干,脉弦滑、略有数象。证属阴寒内盛为本,痛痹日久,渐至血瘀,伴有瘀而化火之象,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稍佐清热利湿,方用乌头汤加减。
处方:
麻黄5g,白芍20g,甘草10g, 川乌5g,附子15g
鸡血藤30g,当归15g, 桂枝15g,黄柏10g,防已15g
水煎服,日一剂。2剂。
二诊:服药1剂后,当夜酣睡一夜,其痛若失,又服1剂,前症稍有反复,询问小便清长,大便通下1次。视舌苔转白,中心罩黄,脉弦而弱,已无数象。乃于原方中加淫羊藿15g、续断10g、熟地20g,黄柏减为5g。
三诊.上方连服5剂,疼痛明显减轻,以后遇劳虽偶有发作,但程度甚轻,且服此方1——2剂即愈。
按语:本例患者痛痹日久,渐致血瘀,此次因操劳而爆发,兼有郁而化火之象,证虽寒热错杂,实以寒滞血瘀为本,故用乌、附、桂、麻以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并用养血活血之品以散血瘀,少佐黄柏、防已以清热利湿,药证相投,故效若桴鼓。本例仅用乌头5g、附子15g,与群药同煎,剂量虽然不大,但亦能使此等非度冷丁不能止痛的爆发病例,疼痛基本缓解,可见乌、附只要临床辨证准确,应用得法,确能散寒通络、逐瘀活血而收效甚捷。
㈣.肘关节炎(肱骨外上髁骨质增生)
蔡某,女,40岁。1983年7月12日就诊。
患者体质素虚,居住潮湿,腰膝时有疼痛已2年余。此次左肘关节疼痛已5个多月。初因感寒而起,疼痛逐渐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治,服用中西药而疗效不显。现症见:左肘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阴雨天疼痛加重,触冷水疼痛难忍,滴水亦然,且痛由手背至肘,患肢表皮发冷,左肘关节骨外上髁增生,突于表皮,似黄豆般大小,无明显压痛,纳食减少,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证属寒湿内侵,流着关节,凝滞筋骨,阳气痹阻,营卫不畅,治宜逐寒祛湿,通利关节,调和营卫,方用乌头汤加味。
处方:
制川乌15g,附片45g,麻黄10g,桂枝12g,白芍15g
生姜15g,甘草6g,大枣12枚
1剂,先加密煎川乌90分钟,继下附片,再煎40分钟,最后入诸药同煎30分钟。初服50ml,无反应增至100ml,4/a,共2天服完。
二诊:服药后无瞑反应,肘关节疼痛已减。于是继服上方3剂,服后疼痛大减,左上肢转温和,饮食增进。原方川乌减为12g,附片减为30g,再进8剂,3日1剂。
三诊:疼痛消除,舌质转淡红,白苔已减,脉沉细和缓。改黄芪桂枝五物汤善后。共治疗50余日,诸症消失,左肘关节肱骨上髁增生已不复存在。
按语:此例属寒湿偏盛的痹症,病程较长,未能有效治疗,病情逐渐加重,虽盛夏之日,沾冷水疼痛难忍,足见寒邪之甚,且寒湿侵淫于肘,经脉痹阻不通,寒主收引,邪重着粘滞,流注关节,致使左肘肱骨增生,其疾之顽不同寻常,此证非一般治疗痹症方剂所能凑效。《金匮要略心典》谓:“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痛在筋节,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散之。”故本案用乌头桂枝汤温经逐寒湿,调和营卫,能利关节止痛而获良效。乌头有毒,当今对本方证报道甚少。临证中如能谨识病机,辩证无误,则效如桴鼓。但具体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乌头剂量及煎服法,则安全无恙,顿见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