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运首日数据的几点思考
今天是春运的第一天,看了新闻报道,各地车站的人都不多,记者到北京站实地走访,发现能容纳700余人的候车室,只有不到20位旅客在候车,和往年春运熙熙攘攘的场景截然不同。据统计:1月2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00万人次,同比下降66%,铁路部门计划安排开行旅客列车6595列,比2020年春运首日减少3307列,下降33.4%。今年别样的春运数据,从投资端也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最近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过年回不回家,除了几个省份,目前全国大部分都是中低风险地区,从表面上疫情的影响虽然在持续,但是大家早已习惯化,很多地区人们都习惯不带口罩了,大街小巷的测温仪,似乎也没有之前工作得那么繁忙。
从今天开始,回家过年需要做核酸检测,还有可能要面临居家隔离,其实从疫情的数字来看,还是很有这个必要的,比如2021年累计新增的本土病例已经超过1600例,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020年夏天6、7、8月三个月的1288例。从地域上来看,集中在河北,黑龙江,吉林三省,而北京、上海、辽宁等地也有零星病例出现。
关于春运管控的政策,也就是会直接影响人流量以及区域消费量的消息,定量上看,近期的几则新闻:
(1)铁路客运量:国铁集团预计2021年春运会低于2019年,现在春节前车票预售情况比往年来看同期还少了6成,按照这个量预测,最多2.9亿左右,这个数据在2020年是2.1亿,在2019年是4.1亿。
(2)地铁客运量: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交通部门预计,春节期间市内公共交通、公路道路交通量较2020年回升,但仍低于2019年,其中,地面公交2.02亿人次,较2020年上升36%,较2019年下降31%;轨道交通2.76亿人次,较2020年上升78%,较2019年下降24%。
(3)航空出行方面,价能的调整是我更关注的,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全国多地返乡机票价格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重庆、上海-广州降幅超过60%,截至1月25日,机票预订平均支付价格下降至651.36元,创5年来春运前机票预售平均支付价格的最低值,而且前天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称,自27日0时起,购买1月28日至3月8日春节期间机票的旅客,均可办理免费退票或至少一次改期。
(4)线下消费:近期不仅春运管控,连各地的庙会等大型集会活动也纷纷取消,这样看是不利于春节期间的消费的。比如北京12月零售同比下降3.1%,在2019年12月低基数(同比-1.8%) 基础上进一步下滑,可能受到12月下旬当地疫情扩散的影响。
(5)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现象是自驾出行意愿增强,根据春运交通量变化特征、车辆保有量、疫情防控形势等多方面因素,预计今年春运期间,高速公路网总流量约为10.22亿辆,较2020年增长明显,但较2019年同期有所下降,公众中、短途自驾出行意愿会明显增加。
根据携程的调查,近期租车本地用车需求呈上涨趋势,本地流量占比从疫情前的20%上涨至45%。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车型集中在经济型轿车和SUV,预订占比是全部车型的七成左右。这相当于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经过这次春节,未来节假日选择自驾出行的比例还会提升。
(6)还要说一下疫苗,目前全球疫苗接种情况中,美国2100万人接种数量位居第一,不过目前每周接种90万人是低于预计的200万人/周的,其次是中国1500万人,集中在医务工作者者、运输业从业人员、冷链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目前接种人次在70万人次/周,但客观来说,我们对疫苗需求的紧迫程度,确实比不了美国。
即使美国每周接种数量即使持续上升,但按照目前的速度,全美在夏天实现群体免疫是几乎不太可能的,所以个人对于疫情完全过去的预期可能会推后,从这一点也可以推测出,后续老美放水节奏上的维持期限拉长。
从目前中美接种节奏以及两国各自治理思路上看,有以下几点思考:
(1)春运加强管控,线下的消费以及春节消费大概率会受到影响,但是留在城市大概率也会刺激生产端,供给会加强;2021年个人比较看好的是供给端的制造业投资,这个指标与GDP高度相关,比起基建,消费,出口更容易有超预期的表现,而超预期可能就从“春节加班”开始。
(2)去年疫情初期,线上产业以及线上相关的娱乐传媒业绩很好,但是下半年随着疫情恢复,业绩开始不如意,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些产业和相关公司仅仅是受到疫情的因素刺激,但是却忽略了这种趋势带来的长期影响,比如某些线下娱乐消费场景的逐步被取代,消费以及工作的线上化趋势,这可能会给市场一定的预期差。
综上,春运的政策和消息,给到我们启示的更多是——真正对量能和价能有影响的,以及对长期的消费、出行、生活习惯能够产生影响的,才是值得关注的内容,比起消息和政策本身来说,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趋势和信号,这才是对投资来说更重要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