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你是谁?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你是谁?
当你去一家机构办事时,
一般保安会问你三个问题。
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
这还不简单吗?
回答:我是某某,某某单位的,要去找某人。
其实你回答的只是社会身份的问题,
仔细思考一下,
你这个“我”从哪里来?
你是否意识到,
“我”和“我的”,只是思想的产物。
保安三问,
其实提出了哲学的终极问题。
在西方,有个心理学家、哲学家,
弗洛伊德先生。
他认为“我”是由三个部分组成。
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学说,
他认为,人在做决策时,
本性是依据快乐原则的,
“本我”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但是你不能违背现实的规则,
你需要很理性的遵守社会规则,
这就是“自我”,
而指导和规范“自我”的,
就是道德规范和信仰,
或者是古人所说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本我、自我、超我”,
这三个“我”就代表自己了吗?
就能说清楚你是谁吗?
不尽然,非也?
我们来看,早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与母亲的关系,建立了自我的意识,
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自体”,
有了自我意识,
有了关于“我”的词汇。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
就有了“我的”体验,
“我的”人生,
“我的”配偶,
“我的”学习,
“我的”感受,
“我的”意见,
“我的”房子,
“我的”孩子,
“我的”名字……
其实,
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我”存在,
儿童的“我”,
青少年的“我”,
成人的“我”,
其实都不是同一个人了。
只是我们心念相续的一个概念“我”。
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重新建构自我而已。
真正的你在哪里?
这就是《六祖慧能传奇》里,
六祖慧能点拨婴行时大喝一声:
“没有你时,你在哪里?”
是呀!没有我的时候,我在哪里?
其实,我和自己的心是在一起的,
心在哪里?
人就在哪里!
你就在那里?
所以,认识你是谁?
势必要认识自己的心!
王阳明说:心即理。心外无物。
此时你是否已经蒙圈了,
越来越糊涂了,
不认识自己了。
我是谁?
曾经看到一本书,
《灵魂的出生前计划》,
这本书提到了每个人都是围绕一个主题,
在这一世要修行完成的,
比如爱、健康、友情、金钱等,
唯有“爱”是破关的密码。
不知道,
这是否冲击了你的三观。
当你真正成为你自己的时候,
才会从社会角色中脱离出来,
看到本自具足的东西。
我有情绪,但我不是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不是思想;
我有欲望,但我不是欲望;
我有性格,但我不是性格;
我有疾病,但我不是疾病;
我有困惑,当我不是困惑;
我无所不在,我无所不能,
就像电影《超体》里的露西,
给德尔里奥的手机发一条信息,
“我无处不在”。
关于“我是谁”的话题,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
成龙主演的《我是谁》。
还有国内心理专家朱建军教授,
写的一本书《我是谁》。
通过意象对话技术,了解你真正的自己。
还有复旦大学金穗研究项目,
关于“曹操墓人类基因调查的历史学研究”
出版的历史人类学丛书之一,
《我们是谁》。
当然如果你有孩子,
陪孩子一起读一读,
绘本的《我是谁》会更有趣。
滋养生命,点亮心灯
大罗心理师:13999989783
爱的语言,
让你体会美好连接,
让你细细体会,正念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