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写作教学就是这样,应该有梯度,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写作的触发点

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证明为骨

聪明为丰腴

图中的樟树子是写作材料

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写作文的材料无处不在:捡一片树叶,见一朵花,遇一个人,做一个梦,蜘蛛在织网,壁虎爬在墙角,苍蝇撞在玻璃上……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写作文的,而且还能写出有意思的作文。不是说某样东西很特别,我们才去写作文,而是因为我们写了作文,才使这样东西变得特别。写作是创造。

比如,这堂课作文,我在路边捡了两棵樟树子。我问学生:“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他们很有兴趣,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不认识的学生表示,下课要去捡来玩玩。我觉得,这对他们认识生活是有帮助的。我们讲知识,第一是“知”道,第二要“识”别。但现在,多少学生的知识是跟生活脱节的!他们会写“樟树”这两个字,但是不知道樟树长什么样,哪怕在他们的校园里就有樟树,哪怕放学路上的行道树就是樟树,反正就是不认识。

看着樟树子,我问学生:“你们想到了什么呢?”灯笼,葫芦,皮球,铃铛,珠子……太多的答案,太多的想法,这每一个想法,都可以写成故事。下面就是他们写的几个故事,统统与樟树子有关。


我要你快乐

文/沈赵鑫磊(三年级)

秋天到了,樟树结了好多小果子,这些果子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

在福利院工作的螳螂很想要!

“樟树大哥,我用我的大刀给你剪枯叶,作为交换,你给我一些果子,好吗?”

“好啊!成交!”樟树瓮声瓮气地说。

螳螂一跳一跳地爬上了大树,挥起大刀——流星斩,“刷、刷、刷”枯叶一片片落了下来。

“好功夫!”樟树拍手叫好,一下子把树叶都拍红了。

樟树给了螳螂很多果子,螳螂吃力地把一大袋果子拖回了家。

接下来的几天,螳螂一直没来福利院。一天、两天、三天……十二天了,螳螂终于来了!他背着一个大袋子,袋子里鼓鼓的,全是用果子做的小玩艺,有小杯子、项链、灯笼……他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件礼物,小朋友们开心地拍红了小手!

院长见了,一定要发给螳螂奖金,可螳螂还是拒绝了:“我不要钱,我最想要的无价之宝,是孩子们的快乐……”


温暖的果子铺 

文/郑雅云(二年级)

樟树爷爷站在路边,身上挂满了果子,大声叫卖着:“又大又甜的果子,又便宜又可口的果子,快来买哟!”一只可爱的小兔又蹦又跳地说:“老爷爷,我要一个又大又甜的果子。”樟树爷爷伸出手,请小兔自己挑一个。小兔挑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果子,她踮起脚尖,给了樟树爷爷一个深深的吻。

第二天,樟树爷爷又在叫卖:“又大又甜的果子,便宜又可口的果子,快来买哟!”一只调皮的小熊,从樟树爷爷的背后窜了出来:“我要一个又便宜又可口的果子。”樟树爷爷伸出手,请小熊自己挑一个。小熊挑了一个又便宜又可口的果子,他跳了起来,给了樟树爷爷一个温暖的吻。

樟树爷爷开的这家路边果子铺,从不收钱,只收Kiss(亲吻)。


樟树卖皮球和灯笼

文/鲍晨楠(三年级)

樟树开了一家卖皮球的店,只要为他做一件事,作为交换,就可以得到一个皮球。

第一天来的是一只蟋蟀,他帮樟树挠痒痒,樟树给了他一个皮球。蟋蟀高兴地拿着皮球,和他的伙伴们一块儿踢去了。

第二天来了一只螳螂,他给樟树捉害虫,害虫都抓完了,樟树显得更美了。樟树高兴得不得了,所以他给了螳螂两个皮球。螳螂把第二个皮球给了他的朋友。它们高兴地去玩皮球了。

眼看就要过年了,樟树想了想,说:“要不我开一家卖灯笼的店吧。”

蟋蟀再次来到樟树的店,问:“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啊?”

“有免费的新东西!”

“是什么?”

“喜庆的灯笼。”

蟋蟀高兴地当起了送送货员,把灯笼送给大家,告诉大家:灯笼是樟树送的。

过年了,樟树收到了好几个小动物送来的礼物。这个故事说明了,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特别的项链

文/蒋李依诺(二年级)

今天是小螳螂的生日,螳螂妈妈想给小螳螂一份礼物,可是螳螂妈妈不知道该送什么好。

于是,她出了家门去找小螳螂的生日礼物。她走过了小桥,翻过了一座大山,来到了公园里,看到了一棵樟树,上面有好多小果子。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先去柳树那里讨一根柳条,再来樟树这里摘几个果子,做一根项链送给小螳螂。

说干就干。她先去了柳树旁,问柳树姐姐:“能给我一根柳条吗?”

柳树姐姐说:“可以,但是你能帮我把烂掉的枝条剪掉吗?”

螳螂妈妈说:“可以。”说完,她就伸出“大锯子”,把烂掉的柳条锯掉了。柳树姐姐给了她一根最柔软的枝条。

然后,螳螂妈妈来到了樟树下,她说:“樟树爷爷,您能给我几颗小果子吗?”

樟树爷爷说:“可以,只要你帮我挠下痒痒。”

她二话不说就爬到樟树上去了,挠好了痒痒,她也摘到了小果子。

她把项链穿好,送给了小螳螂,小螳螂高兴极了。


樟树下

文/陈至柔(二年级)

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气非常晴朗。小花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放,小草随着风儿轻轻地摇荡。

七星瓢虫和小蚂蚁到一棵樟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把皮球给踢丢了,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蚕宝宝。

这时,小蚂蚁叫道:“七星瓢虫,快看,樟树上的果子真像我们的皮球,不如我们摘一颗来玩吧!”

七星瓢虫说:“好啊,好啊!小蚂蚁,你这个主意真不错。”

于是,他们爬啊爬,爬啊爬,一直爬到树顶上。他们一起摘下一颗又大又圆的果子,又开开心心地玩了起来。

故事还都挺不错的,对吧。当然,这些故事还能写得更好,这几个学生才二三年级,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在我的作文课上,没有相同的作文,他们都是自己写自己的,这一点对作文教学来说特别重要。


下面,我要往深处谈一谈“故事情节设计的波折”。以陈至柔的《樟树下》为例:七星瓢虫和小蚂蚁在樟树下玩皮球,可皮球踢丢了。他们抬头看见樟树子,真像他们玩的皮球啊,摘一颗玩玩?好的。然后,他们摘了一颗,玩了起来。

我问陈至柔:“七星瓢虫和小蚂蚁一开始就决定一起爬到樟树上去摘果子吗?七星瓢虫会飞,他为什么不飞上去摘呢?他飞上去摘,不是更合理吗?”

经过几个回合的问答,我们有了一个更“复杂”的情节设计

1.七星瓢虫会飞,他飞上去摘果子。如果成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所以安排他不成功,因为力气太小了。

2.那背着蚂蚁一起去摘吧?蚂蚁太重,七星瓢虫背不动;或者蚂蚁害怕“坐飞机”;总之这回又失败了。

3.最后,七星瓢虫和蚂蚁一起哼哧哼哧地爬上去,他们一起出力,得了一个新“球”。

这1-2-3的设计,便文似看山不喜平了。其实这里边有一个作文公式:目标—努力—失败—成功。目标:摘一颗樟树子。努力、失败:七星瓢虫飞去摘,失败;七星瓢虫背蚂蚁飞上去,失败。成功:七星瓢虫和蚂蚁一起爬上去,摘到了樟树子,成功。一起来看看修改后的作文,认真感受并与修改前的作文比比看。

樟树下(修改版)

文/陈至柔

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气非常晴朗。小花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放,小草随着风儿轻轻的摇荡。

七星瓢虫和小蚂蚁在一棵樟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把皮球给踢丢了。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蚕宝宝。

突然,小蚂蚁叫道:“七星瓢虫,快看,樟树上的果子真像我们的皮球,不如我们摘一颗来玩吧!”

七星瓢虫说:“好啊,好啊。小蚂蚁,你这个主意真不错。我可以飞上去摘!”

话还没说完呢,七星瓢虫就飞到樟树上。他挑了一颗最圆的果子,伸手去摘,可是,果子长得太结实了,他一个人摘不动。七星瓢虫飞了下来,对小蚂蚁说:“小蚂蚁,我一个人摘不动,你爬到我的背上来,我们一起飞上去摘。”

小蚂蚁点点头,爬到了他的背上。七星瓢虫驮着小蚂蚁,又往树上飞去,还没飞到一半呢,七星瓢虫就觉得有点儿飞不动了,摇摇晃晃的,他们俩差点一起摔了下来。

没办法,他们只好又回到地上。商量了一下,他们觉得爬上去摘才是最好的办法。小蚂蚁爬累了,七星瓢虫鼓励他;七星瓢虫爬累了,小蚂蚁给他加油。他们爬啊爬,爬啊爬,一直爬到了树顶上,一起摘下了那颗又大又圆的果子。现在,他们又开开心心地玩起“球”来了。


这样的情节设计,其实还是简单的,也就是把情节拉长了,让学生有东西好写。还能再难一点儿吗?能的。过程就不细说了,直接看学生作文吧。

球之祸福

文/章旆扬(六年级)

“咻——”一道快速移动的黑影闪过天空,“哗啦”一声打碎了窗户,接着房间里传出一阵“丁零哐当”。听样子,有许多东西被弄坏了。我和小明同学站在操场上,一时不知所措。刚才我们踢球,我用力过猛,失足将球踢进了校长室。不一会儿,校长室的窗户里探出一个脑袋,我与小明赶快闪到一边。

我对旁边脸色发白的小明说:“怎么办?这球虽然是我踢的,可你也不能抢那么紧,你我都有责任,等会儿我们一起去道歉吧!”

“不要了不行吗?再买一个就是了,我可不想被挨骂!”小明脸色开始变青,眼中尽是惧色。

“那是小红的球,借出来时她对我千叮万嘱,说这是他爸爸送她的生日礼物,是从店里私人定制的,全天下独一无二!”

“啊,独一无二?”小明似泄了气的皮球,双腿发抖,“那我不陪你了,再见!”说完便兔子似地溜没影儿了。这时,广播响了:“我是校长,刚才是谁把球踢进我的办公室了?请在中午前认领!”

完了!完了!我心里纠结着:如果去校长室,肯定要受罚,但不去又怎么向小红交代?脑袋中仿佛有两人在比武,一会儿这个击倒那个,一会儿那个踢翻这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我权衡利弊,去,顶多是通报家长;不去,小红也一定会查到,那时真就尴尬了。思前想后,去呗!

几分钟后,我在校长室说明事件的原因,磕磕巴巴地讲完后,并无想象中的破口大骂,只有校长那和善的笑容。“爱运动的小伙子难免犯个错!诚实第一要紧。我原谅你了!”

我目瞪口呆地走出校长室,风中摇曳的枝叶像是对我赞许,阳光似母亲的爱抚,我久久不忘的是校长那暖心慈祥的笑容。


这样的写作,已经从一颗樟树子,升到童话世界,又转到真人真事了——但这颗“樟树子”是一直都在的!而且,章旆扬写的,只是丢球之后、取球之前的一段时间,难度自然又不一样了。写作教学就是这样,应该有梯度,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写作的触发点;写作就是人、事、景、物、情、理在时空里的故事。我的这堂作文课,就是和学生一起讲了“樟树子的故事”。记住,樟树子是从路边捡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