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箭夺命李建成,为何剑术精湛的李元吉三箭都没射死李世民?

“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旧唐书·列传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且有能力的人的。李世民和他的幕僚大将们为了玄武门政变的成功,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而大难临头的李元吉和李建成还蒙在鼓里。

李世民一箭就能射死李建成不足为奇,而经常征战沙场的李元吉三箭都未射死李世民,就有些蹊跷了。

一、先来说下李世民杀李建成的事。

1、李世民自身的箭术硬,杀李建成轻而易举

李世民神箭手一般的存在,又是有备而发。

李世民年少从军,17岁就大破突厥10万铁骑,救出隋炀帝。18岁深入贼人魏刀儿的万众贼营中,大破敌军,一直到28岁玄武门之变时他基本没怎么离开过战场,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习惯先行攻击,文治武功不在话下。

李世民作战威猛武艺精深,擅长射箭。《新唐书》载,他的弓箭特意打造,尺寸规制超越一般弓箭的数倍,射程远,杀伤力巨大,使用时得心应手,会左右开弓,对敌“自以大箭射却之。”

以骑射闻名的游牧骑兵都曾被他用箭射得四散溃逃,听到他名字也畏惧他三分,对他那副特别的弓箭也是膜拜。面对敌军,“世民以大羽箭,射殪其骁将”。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寡不敌陷入重围,在差点被单雄信活捉时,依然能左右开弓,箭无虚发,还活捉了王世充的大将燕颀。逼王世充将慈涧之兵改移到洛阳,最终打败王世充,又打得刘黑闼去突厥逃命,平定河北。

对于自己的箭术李世民是非常胸有成竹的。

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曾自信地和尉迟恭聊过: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资治通鉴》

“去建德营三里所,建德游兵遇之,以为斥候也。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毙其一将。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从者咸失色”。——《资治通鉴·武德四年》

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于是按辔徐行,追骑将至,则引弓射之,辄毙一人。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人……”

武功高强的李世民对战功比不上自己的李建成当太子根本不服气,一直想取而代之。

就在李建成进入玄武门前,李世民早就埋伏好,选好了射杀的角度。

2、手下的紧密配合

李世民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因而他不惜重金供养各路门客。群侠大盗,文人墨客都愿为他赴汤蹈火,卖命跟随。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裴寂等,他的身边人才济济。玄武门之变前,众人集思广益,周密布局,一齐上阵。

李建成虽然也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但和李世民相比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差距的,尽管李建成比李世民整整大了10岁,又是嫡长子,顺利被立为太子,但他的对手太强大了。

李建成虽拿重金去收买李世民的手下,如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而李世民却收买了李建成身边的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率更丞王晊、中郎将常何……

太子内侍官王晊将李建成的计划提前告诉李世民,让李世民知道了李建成的昆明池计划:刺杀李世民后宣布其“暴病身亡”,接着活埋尉迟敬德……。这些都促成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如果李建成身边的人都能对他誓死跟随,怎会出现背叛、泄密呢?怕是死的人就是李世民了吧。可是李建成无法留住人才。

玄武门守将常何,曾跟随李世民、李建成作战,后来长期在外驻守,被李世民拉拢,还将常何调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门值守,赐他金刀子让他负责收买了玄武门的禁军将士,这是李建成万万没有想到的。

当李建成策马扬鞭进入玄武门,发现不对劲转身逃跑时,玄武门禁军竟无一人出来保护,接着城门关闭,堵了他的退路。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建成措手不及,心慌意乱,加上李建成当了太子后又很久未亲临战场,危急时刻无力应对,李世民借机一箭射死了他。

按说李建成手下的谋士、武将也不少,但在李建成时没几个真正给力的。看看韦挺、魏徵、王珪、罗艺、李瑗、薛万彻、冯立。

韦挺,虽和李建成是少时好友,“少与隐太子相善,太子遇之甚厚,宫臣罕与为比”,但因受杨文干谋反案(秦王府制造)的牵连被流放。

王珪受其叔叔王頍造反的牵连,在隋炀帝一朝逃命到终南山一躲就是十来年(“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武德七年,因杨文干之事,被流放到巂州(今四川西昌)。他在李建成那基本没啥功劳,玄武门之变后投奔李世民。

魏徵:“少孤贫,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参加过瓦岗起义,后来魏徵到了东宫,当了“太子洗马”,从五品,出谋划策辅佐太子。

魏徵发现李建成功绩不如李世民,就劝说李建成多积攒战功。李建向李渊请求讨伐刘黑闼,一举成功。擒斩刘黑闼不久,魏徵和前瓦岗将士们都进了秦王府。

武将冯立和薛万彻,因城门关闭他们无法进入救驾,错过时机。

冯立是李建成的心腹骨干,李建成被杀时,他在玄武门之外,奋力厮杀很长时间,还杀了屯营将军敬君弘,得知李建成被杀后,他只好对自己的士兵说:“微以报太子矣!”,说罢丢弃武器逃入荒野,不久归来向李世民请罪。

薛万彻是李世民的妹夫,跟随罗艺四处平叛起义军,成为李建成幕府。他弟弟薛万均是秦王李世民的幕府。

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率东宫士兵拼死要救李建成,无奈城门被关闭,他带着2000人又反扑秦王府,当他看到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他放下武器,带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在李世民的安抚下,进了秦王府。

罗艺虽是李建成心腹,战功赫赫的他早被唐高祖派去镇守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去了。到玄武门之变时,罗艺还在千里之外,根本无法赶到。

李瑗担任幽州都督,虽手握重兵,却不在长安城内。

李建成所处的环境危机四伏,毫无防备,身边连个保护他的将领都没有,自然很容易被李世民一箭夺命。

二、李元吉为什么三箭射不死李世民?

别看李世民箭无虚发,如果他和李元吉移位,李世民也可能三箭射不死李元吉。李元吉虽然最终死于尉迟敬德之手,但李元吉在个人身体素质上不比李世民差。李元吉三箭射不死李世民并不是心软。

李元吉的命运也够悲催的,他一出生就不招自己亲妈待见,亲妈窦氏还令人将襁褓中的元吉抛弃荒野,所幸被一个善良的侍女救下。李元吉从小生活在你争我斗的环境下,铸就了他心狠手辣的性格,后来他还将救下他的那名侍女杀死。

李元吉经常在外征战,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大。他深知自己不比众星捧月的嫡长子大哥,也不比爹娘手心宝的二哥,他只有靠自己去争取一切,而且做事稳准狠为。在夺位斗争中,他联合大哥,一直主张直接弄死李世民,还偷偷招兵买马培养敢死队,其中有些是逃亡罪犯。收买后宫嫔妃、中书令封伦试图来个里应外合,曾做出暗杀举动,让自己的护军宇文宝藏在李世民卧室隐蔽处,准备一举灭了李世民,但终在李建成的阻止下刺杀未遂。

李元吉三箭都射不死李世民也并非箭术比李世民差。

李元吉和尉迟敬德比武,的确是技不如人。

《资治通鉴·武德三年》:

“敬德善避,每单骑入敌陈中,敌丛刺之,终莫能伤,又能夺敌返刺之。齐王元吉以善马自负,闻敬德之能,请各去刃相与校胜负,敬德曰:“敬德谨当去之,王勿去也。”既而元吉刺之,终不能中。秦王世民问敬德曰:“夺与避,孰难?”敬德曰:“夺难。”乃命敬德夺元吉。元吉操跃马,志在刺之,敬德须臾三夺其;元吉虽面相叹异,内甚耻之。”

但那时李元吉还很年轻,尉迟敬德却是久经沙场的老手了。

李世民在遇见单雄信时,差点被俘甚至被杀,还是尉迟敬德出马,才脱离了危险。由此可以判断出李世民与李元吉的战斗力是半斤八两。李元吉比李世民健壮,后来还差点掐死李世民,那么为什么李四三箭都射不到李世民?

在李元吉射李世民时,李世民为了摆脱危险,只能向李元吉连放数箭。一是报仇,二是解除危险。可李世民张弓放箭,射中的不是李元吉而是李建成。这里有杀敌先杀王的因素,但也不排除李世民歪打正着的结果,毕竟老大和老四骑着马,距离比较远。

李元吉和李建成骑着马,慌不择路地逃窜,心里慌乱,策马狂奔,李元吉这三箭几乎是被迫防卫的射击。看到大哥已死,心里慌,距离目标又远,主要又是回头射,这个难度很大,射中李世民的几率很低很低。

李世民射死李建成后,继续放箭,这次竟然也不准了,李元吉被流箭所伤,逃跑 ,最终还是尉迟敬德结果了他。这还是李世民守株待兔,占据有利地势,气定神闲的结果,更何况李元吉策马狂奔,心慌意乱,一边主意前方,一边扭头回射,连发三箭也不过是“范弗利特弹药量”的低级唐朝版而已。基本可以把齐王之箭称之为盲射。

另外一个可能是,常何破坏了李元吉的弓。前面说过,常何是李世民早就安插在玄武门的内应,中间给了他很多金刀子金锭子让他收买了禁卫军,李元吉内部早就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在弓箭上做个手脚不是轻而易举吗?

如此这般,李元吉三箭能射中李世民才怪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