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胶东记:缅怀郭永怀
这是一篇写于去年同期的旧文,今天是郭永怀牺牲纪念日(51年了),重新登载一下,仅截取郭永怀一节,纪念大师,缅怀先烈!
下篇 红色胶东亲历记
4.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放弃在美国的安逸生活,毅然回国,投身艰苦的两弹一星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身体保护了国家的机密资料,他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先是看见他的汉白玉半身雕塑,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浮雕背景墙记录着郭永怀的一生,镌刻着那段峥嵘岁月;柱子上的对联“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志九霄不愧中华英魂”是对他伟大而光辉一生最生动的注脚。
在陈列馆里,有不少珍贵展品,“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章”、部分实验设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捐赠的建所初期的部分实验仪器;长七、长五火箭模型;郭永怀南开大学学生时代的考试成绩表;他亲笔往来书信、睡袍等生活用品等,讲述了这个伟大科学家奋斗的一生,优雅的一生。
陈列馆里,郭永怀的照片很多,仔细观察,不管是工作照,还是生活照,每一张都是很“修边幅”的,有些“洋气”,透着一份儒雅和安然。这种气质在钱学森等人身上也有,她的夫人李佩身上也有,但在孩子郭芹身上,童年时有,成年时几乎就没有了。应该说,高等教育和国外留学生活经历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心是中国心,经过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浸润,更显得与众不同。
在这个馆里,我们领略了郭永怀的爱国情怀,他在大学时学的是物理学的光学专业,后来战争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离开大学到走上讲台,变成一位老师,再离开课堂,走到西南联大,继续学物理,然而换了专业方向,改为武器相关的领域。为的就是能够保家卫国。而作为留学生,他出国的曲折经历,也让我们见到了他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同样关乎爱国情怀。首先是因为二战爆发,英国这边不能够提供相应的留学机会,后来改去加拿大。在去往加拿大的时候,第一次发现签证是日本使馆发放的,拒绝去。后来又辗转香港去加拿大学习,后来又去了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也是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十年间,他先后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在突破声障和应用数学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驰名海外。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筹划回国。1955年,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留学生出境的禁令。1956年10月,郭永怀携夫人李佩、女儿郭芹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
在这个馆里,因为自己是老师,我重点看了“家国情怀,大师风范”这一部分,郭永怀不光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甘当“铺路石子”,为培养人才殚精竭虑。他无私奉献,勤奋终身;实事求是,质朴正直;严以律己,淡迫名利,深受尊敬。其中一件展品,是郭永怀编写的教材《边界层理论讲义》,见证着郭永怀和他的学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这本讲义是他的学生毛鸿羽捐赠的。据毛鸿羽回忆,《边界层理论讲义》是郭永怀通宵达旦编写出来的,珍藏了许多年,虽然不舍得,但参观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后他深受触动,希望借讲义让后人传承和发扬郭永怀的家国情怀。还有一幅照片,几名学生围在他的身边,很自然,显然不是摆拍的镜头,那一份师者仁心,桃李满天下的感觉,竟然让我热泪盈眶。
这个陈列馆也记述了他的一些家庭生活。夫人李佩刚刚去世不久,关于她的文章也很多,而关于她的女儿郭芹,关注的不多,我也看过几篇文章,总的感觉,我们国家是亏待了这个孩子的,如果郭永怀一直生活在国外,郭芹会有着幸福的人生,也可能会有很好的事业。回国之后,教育环境变了,也看到他们一家和乐融融,围着郭芹看她弹琴的照片,但这一份安静和祥和应该在生活中并不多见,因为郭永怀去了“前线”,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郭芹得去下乡锻炼,去的是艰苦的内蒙古,一些文章也描述了当时的困难生活,也讲到郭永怀是如何关心她的女儿,但当时那样一个环境,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是炼狱。有些人可能从艰苦的环境中汲取营养,成长得更好,也有一些可能会被艰苦的环境所洇灭。后来父亲牺牲了,失去了父爱,母亲又被关牛棚,见不到去了母爱,这对于尚在青年期的他来讲,是何等的残酷,所以,国家,和家庭的变化,带给她们的创伤是巨大的。对于李佩来讲,她可以用自己坚强的内心去承受,而对于郭芹来讲,却是不能承受之重,我觉得郭芹没有完全的走出心魔,于是她也崩溃了,家庭生活不顺利,身体也亮了红灯,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从这一点上,我们国家亏欠郭永怀的,很多,亏欠李佩的,很多,亏欠郭芹的,更多。
催人泪下的是他牺牲的那一段,失事的飞机上,两个人紧紧的抱在一起,而分开他们之后,是一份绝密的导弹资料,这两个人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那一刻也许只有几秒钟到几十秒钟,做出的决定近乎人的本能,而他的第一选择是保护这份机密文件,我想只有把事业和祖国装到内心的人,而不是挂在口头上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从甲午之战的丁汝昌、邓世昌,再到抗日战争的天福英雄理琪、于得水、张玉华,到近代的郭永怀。无数民族英雄,写就红色的胶东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