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与粘手:王宗岳《打手歌》集解(三)

散手与粘手

一一王宗岳《打手歌》集解(三)

李新方

【原文】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解曰】有关打手的基本概念,除前面讲过的推手和打手之外,还有很多,而且大多都是成对的范畴,如搭手和接手,说手和比手,顺手和顶手,先手和后手,出手和收手,硬手和软手,高手和低手等等,一阴一阳之谓道故也,这里谨谈谈其中的散手和粘手问题,因为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就很难真正理解王宗岳的这篇《打手歌》。

谈到武术实战,或模拟实战,人们多以为散手(散打)为实战的最高阶段,就连许多太极拳研习者也这样认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没必要学太极拳了,直接学散打(散手)岂不更好?实际上,太极拳的粘手才是打手的技术实质,粘手就是散手,是散手的最高阶段。散手是各家武术的通用术语,又叫做散打,泛指不受套路或规定动作限制的徒手对打,粘手是太极拳派用于散打的实战训练体系。

太极拳的实战训练体系总称为打手,即太极散打,其中粘手与散手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实际上粘手就是散手,散手就是粘手。粘手与推手有所不同,推手是粘手的初级阶段,一般要讲究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技术方法的训练和运用,粘手则是“掤捋挤按皆非是,妙手一着一太极”,一搭手就什么都在里面了,分不出哪是掤,哪是捋,哪是挤,故能知人而不为人知,制人而不为制。但在实际运用中,推手和粘手又很难分得清楚。

近三十几年来的推手比赛,人们在比赛中很难看到掤捋挤按等太极拳技击用法,而且伤害事故远远超过散打比赛,在十几年前的一次大型推手比赛中,就有多人发生骨折,据组织者讲,有一位国外的拳击家观摩推手比较后说:“都说我们拳击野蛮,可我从来没有见过像太极拳这么野蛮的运动”。原因就在于,无论是拳击还是散打,一般都在外圈进攻,看似凶猛,但击中对方时已是强弩之末,杀伤力是很有限的。

推手比赛规则一般规定,攻击范围在咽喉(不含,下同)以下,耻骨联合以上,手挨着以后才可以进攻,即不允许空击,在这样的规则之下,掤捋挤按等技法,如果是一着是一着,当然是用不上了,处于推手技术阶段的人也只好用蛮力了,只有处于粘手技术阶段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体现太极拳技击特点的打法,杀伤力远远超过一般的散打,而并不违反比赛规则。

推手的技术方法主要是沾连粘随,粘手的技术方法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推手的沾连粘随大多是一下是一下,而到了粘手阶段,沾连粘随在同一瞬间完成,接劲不接着,接势不接形,舍己以从人,从人而由己,接触点粘住不动,劲由内换,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即化即打,故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王宗岳《太极拳论》),在一个点上完成虚实转换,攻和防、化和打合而为一,方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妙,如果还要分开完成,就还没达到粘手的水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胳膊动不是太极拳”。

打手中的散手训练,是为了摆脱对方的沾连粘随,由外圈攻入里圈的技术方法,故又称断手,在打手训练中,可由两人交替配合进行。但粘手与散手又难以分开,散手虽曰断手,但强调“劲断意不断”(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接触点虽然断开,而意仍然是沾连粘随的。散手以打着为主,是技术;而粘手以打劲为主,是功夫。故曰无劲非着,无着非劲,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功夫,再好的着也不好使,不是着;如果功夫练到了身上,用什么着都好使,什么着都是高着、妙着。是以只能用散手打人,还是处于较低的层次,如果练成了粘手,则当然也同时具有散手的功夫,无论在里圈外圈,都可以轻松地掷人于丈外,故太极拳以粘手为主,又称粘拳。(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