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文人与酒
2021-9-24摘于网络
很多作家都喜欢在写作时喝一点,但古龙这样的酗酒却不多见,真的爱喝酒的话,三杯微醺真的刚刚好。
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他不浓也不重,只要把握好平衡和节奏,酒精就像一剂良方,让你茅塞顿开,仿佛平时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也没那么重要了。
作家王欣这样描述喝酒后的状态:“相信我——人在微醺的状态下,写的文字会特别优美,看的文字也会特别生动,你会永远记住在那个状态下,读到的一个美好句子,然后被温暖、被打动。”
对于成年人来说,白天往来于人事之间,疲于应付,晚上回到家,角色瞬间转换,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活着,而带一点微醺的酒意,生活看起来也会可爱很多,这也许是很多文豪巨匠,离不开酒的原因......
王尔德视苦艾酒为创作灵感之源,这一点,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如果能够和他隔空对话,一定很有共鸣。
波德莱尔也把酒视为写作的灵感之源,对喝酒与做诗有着深切的体验,认为酒就是他创作的兴奋剂。他曾说:“每个人都应该经常沉醉,或沉醉于美酒,或沉醉于诗歌,或沉醉于美德。无论沉醉于什么,只要沉醉就好。”
花开半看,酒饮微醺,只要微醺就好。
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往前看大有希望,顾后也没断绝生机。
在这一点上,我最佩服李白,李白坎坷的半生加上重情义的性格,注定他和酒有缘,虽然他真的没什么酒量,凡事还都喜欢来一杯。
悲伤如太白:“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自信也可似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的狂放洒脱,大约满足了中国文化对饮者最美的幻想。不知是饮酒成就了诗仙,还是赋诗扬出了酒仙的名,总之,李白就像是酒神赋予中华文化的礼物,千年来成为至美的谈资。
我也爱喝酒,自己独自一人住的时候,夏天傍晚回家,抛开令人烦闷的工作,舒舒服服洗个澡,穿着睡衣,看窗外傍晚微黄的阳光扫在地上,也不开灯,打开冰箱,拿出一瓶啤酒,刺啦一声,开启一天里最好的时光。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喝酒?
大概是生活中很多事情在太清醒的时候看不清楚;喝上一杯,反而更能认清生命的本质。
那么,我们喝酒是为了什么呢?
大概是为了自己开心。在不知不觉间唤醒心中的沉睡的另一面,在理智范围内放纵自己,全世界都模模糊糊却异常美好,一切在刚刚好的程度,已经是人间难得的欢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