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甘能缓”理论的药食同源甘味药及其药对配伍规律研究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医药“甘能缓”的理论,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药食同源的甘味药及其药对配伍规律,以期进一步阐发中药甘味药的药性理论,以及中药七情配伍理论,为中医临床应用“甘能缓”的甘味药在安全合理用药,尤其是减毒(剧)增效方面提供参考,为中医科研、新药开发、中药炮制、食疗药膳组方及推广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基于“甘能缓”的理论,选择甘草、炙甘草、蜂蜜、大枣、粳米、黑豆、绿豆、饴糖等8味药食同源中药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筛选出相关方剂共7289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使用频数分析,探讨分别与8味甘味药配伍药物的功效、药性、以及组成的相关药对的主治病证情况;使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常用药对、常用含毒性药物药对;使用网络拓扑分析,分析其主治病证的核心药对,总结其配伍规律。结果1甘草药对配伍规律常配伍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配伍药物的四气(性)以温性为主,其次寒、平性;五味多甘、苦、辛味;多归脾、肺经;配伍50种有毒药物,总频次1748次。当置信度=1,支持度≥10%,得出21组常用药对;支持度≥5%,得出10组与毒性药物配伍常用药对。甘草相关药对可用于治疗530种病证,得出治疗感冒的核心药对甘草-黄芩、甘草-生姜;治疗咳嗽的核心药对甘草-桔梗、甘草-苦杏仁;治疗虚劳的核心药对甘草-人参、甘草-当归;治疗喉痹的核心药对甘草-桔梗、甘草-薄荷、甘草-玄参。2炙甘草药对配伍规律常配伍补虚药、解表药使用。配伍药物四气(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平性;五味多甘、苦、辛味;多归脾、肺经;配伍39种有毒药物,总频次1336次。当置信度=1,支持度≥10%,得出20组常用药对;支持度≥5%,得出7组与毒性药物配伍常用药对。炙甘草药对可用于治疗370种病证,得出治疗虚劳的核心药对炙甘草-人参、炙甘草-白术、炙甘草-茯苓;治疗感冒的核心药对炙甘草-生姜、炙甘草-大枣;治疗咳嗽的核心药对炙甘草-苦杏仁、炙甘草-生姜、炙甘草-五味子、炙甘草-人参;治疗泄泻的核心药对炙甘草-人参、炙甘草-白术、炙甘草-茯苓。3蜂蜜药对配伍规律常配伍补虚药、清热药使用。配伍药物四气(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寒性;五味多甘、苦、辛味;多归肾、脾、肝经;配伍49种有毒药物,总频次1464次。当置信度=1,支持度≥10%,得出22组常用药对;支持度≥5%,得出9组与毒性药物配伍常用药对。蜂蜜可用于治疗356种病证,得出治疗虚劳的核心药对蜂蜜-人参、蜂蜜-茯苓;治疗咳嗽的核心药对蜂蜜-苦杏仁;治疗便秘的核心药对蜂蜜-火麻仁、蜂蜜-大黄、蜂蜜-枳壳;治疗腹痛的核心药对蜂蜜-人参、蜂蜜-白术、蜂蜜-干姜。4大枣药对配伍规律常配伍补虚药、解表药使用。配伍药物四气(性)以温性为主;五味多甘、辛、苦味;多归脾、肺经;配伍36种有毒药物,总频次243次。当置信度=1,支持度≥10%,得出20组常用药对;支持度≥5%,得出10组与毒性药物配伍常用药对。大枣可用于治疗280种病证,得出治疗虚劳的核心药对大枣-生姜、大枣-人参、大枣-白术;治疗感冒的核心药对大枣-生姜;治疗泄泻的核心药对大枣-生姜、大枣-茯苓、大枣-白术;治疗咳嗽的核心药对大枣-生姜、大枣-人参、大枣-苦杏仁。5粳米药对配伍规律常配伍补虚药、清热药使用。配伍药物四气(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寒性;五味多甘、苦、辛味;多归脾、肺、胃、心经;配伍12种有毒药物,总频次41次。当置信度=1,支持度≥10%,得出10组常用药对;支持度≥15%,得出8组与毒性药物配伍常用药对。
粳米可用于治疗78种病证,得出治疗虚劳的核心药对粳米-人参;治疗咳嗽的核心药对粳米-大枣、粳米-桑白皮;治疗消渴的核心药对粳米-甘草、粳米-麦冬。6黑豆药对配伍规律常配伍补虚药、解表类使用。配伍药物四气(性)以温、平性为主,其次为寒性;五味多甘、苦、辛味;多归脾、肝经;配伍21种有毒药物,总频次73次。当置信度=1,支持度≥10%,得出15组常用药对;支持度≥10%,得出7组与毒性药物配伍常用药对。黑豆可用于治疗66种病证,得出治疗
痢疾的核心药对黑豆-罂粟壳、黑豆-炙甘草、黑豆-干姜;治疗水肿的核心药对黑豆-白术、黑豆-茯苓、黑豆-桑白皮;治疗中毒的核心药对黑豆-甘草。
7绿豆药对配伍规律常配伍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使用。配伍药物四气(性)以寒、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五味多甘、苦、辛味;多归胃、心、肺经;配伍15种有毒药物,总频次41次。当置信度=1,支持度≥10%,得出10组常用药对;支持度≥15%,得出5组与毒性药物配伍常用药对。绿豆可用于治疗48种病证,得出治疗粉刺的核心药对绿豆-大皂角;治疗中毒的核心药对绿豆-甘草。8饴糖药对配伍规律配伍药物以补虚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配伍药物四气(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平性;五味多甘、苦、辛味;多归脾、肺经;配伍6种有毒药物,总频次14次。当置信度=1,支持度≥15%,得出18组常用药对;支持度≥50%,得出2组与毒性药物配伍常用药对。饴糖可用于治疗23种病证,得出治疗
虚劳的核心
药对饴糖-白芍、饴糖-大枣、饴糖-生姜;
治疗咳嗽的核心药对饴糖-蜂蜜、饴糖-苦杏仁。
结论通过对8味药食同源的甘味药所组成的药对的数据挖掘资料的统计,得出所配伍的药物多为补虚药;四气(性)主要为温、平性;五味多为甘、辛、苦味;归经多归脾、肺经;可配伍50种有毒药物使用。根据以上结果分析,以上8味甘味药药对的组成多遵循中药七情理论中的相畏、相杀、相须、相使配伍原则。“甘能缓”的理论,涵盖了通过缓和药物毒性、缓和药物寒/热/燥性、缓和峻烈药物药力、缓和药物不良气味、同味配伍增效等,以达到减毒(减烈)增效的目的。所组成的“甘能缓”药对,具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缓中补虚、益气缓咳等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相关病证。本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对中医临床、科研开发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