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清淡之风:无以匡世,唯有以茶助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
多年前去过一次酉阳,当小舟悠悠摇进酉阳的桃花源,熟悉的《桃花源记》映入脑海。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居然妄想可以寻得他的乌托邦。
图片来源:书香古语
我曾经也很向往「魏晋风流」,是因为欣赏“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超然与坦率,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洒脱,文人雅士结伴当歌、邀月共醉的诗酒年华总是那么迷人又让人羡艳,纵使做不成竹林七贤,也觉得人生应该有一次天地孤影任我行的潇洒。
我们都知道,在魏晋时期,文学、绘画、音乐、书法、雕刻、哲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那个时期,绝非一个幸福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上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最贫穷的时期。痛苦的生活,似乎造就了文学上的繁荣,文人无以匡世,渐渐兴起清淡之风,只能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魏晋名士狂放、不羁、自由的背后,有真才实学作为支撑才会广为流传为美谈。他们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不去追求文字的雕琢,崇尚自然的、简单的美。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无论世间如何混沌复杂,每个时代的人们总会找到一些生活的寄托,去对抗艰难的岁月,比如:茶事。
茶,简单而素雅,是养德之物。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被赋予新的价值,一直鲜活地展现着自己的思想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
西晋年间,张载写出了中国最早称赞茶的诗,他的《登成都白菟楼》中“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一句赞美茶的芳香怡人,滋味独特能传播到世间所有的地方。于是,就有了张梦阳“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一杯清茶就是安乐的感慨。
饮茶被文人引入艺术领域很常见,魏晋时期也将饮茶逐渐和修身养性、修德联系起来,成为文人雅士品行的象征。
晋人陆纳以“恪情贞固、始终勿渝”著称,《晋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东晋名士谢安是当时朝廷显贵和文人领袖,他曾造访吴兴太守陆纳。陆纳的个人生活非常俭朴,从不花费心思准备宴会招待贵宾,“所设唯茶果而已”。
陆纳的侄子陆俶了解他的性格,听说谢安要来,私下准备珍馐美味招待谢安。等到谢安离开后,陆纳杖责陆俶四十棍,责备地说:“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陆纳认为,以茶待客是高洁素雅的,是一项需要坚持的素业。茶已经变成了陆纳精神品质的象征,这也与后来茶圣陆羽提倡的「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不谋而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的饮法和唐代的饮茶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它在民间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浆类食物,可单独煮食,也可以与葱、姜、橘皮等一同煮饮,称为茗饮;又或者与粥菜共煮,称为茗粥或茗菜。
所以在那时,人们是吃茶而不是喝茶,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后,饮茶依然是朴素简雅的一种形象。
由于社会环境恶劣,加上魏晋时期崇尚的哲学就是玄学,魏晋南北朝成为佛道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精神追求中,饮茶也有着重要意义,茶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中医上,魏晋时期已发现茶有药效,茶作为百姓家的日常之物,比较容易获得,也有零星卖茶的故事流传后世,却只是一些斑驳的历史。
图片来源:书香古语
旧事随流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后主李煜这首绝笔,唱完了生命的哀歌与对故国的思念。魏晋时期,是充满苦难和悲伤、洒脱和无奈的时代。
可是无论是深宫红墙,还是民间街巷,一杯清茗始终遗世而独立,从于岁月中走来,洗净了铅华,荡去了历史的云烟。
茶,一直轻柔淡雅、与世无争,随天地吵闹,唯他俊逸逍遥,痴痴笑笑。
·参考文献:《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述论》王立霞 王俊暐主编。 《闲来松间坐》 王镜轮 著。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