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善于利用期望效应培养牛娃
在罗森塔尔的研究中,来自大人的正面期望在孩子身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是负面的期望,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恶性循环,就像我在父母的暗示下变得邋遢一样。
还记得吗?老师的期待在年龄更小的孩子身上起了更大的作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期待,让孩子头脑中建立起正面的信念,在生活、在学业中有更好的表现。
你可以怎么做呢?
❶ 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孩子
首先,咱们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不要总盯着孩子当下的不良表现。
对孩子的身体、大脑、心理的发展规律有基本了解,理解不同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大局思维,而不是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问题或是不达标而焦虑。
有一次看到妈妈群里有人问:孩子 9 个多月了还不太会爬,是不是有发育障碍啊?
许多大孩子的妈妈纷纷跑出来安慰她——
▶ 没事啊,我家娃 10 个月才会爬,然后居然 11 个月就会走了;
▶ 我闺女是 8 个月会爬的,但是孩子之间差异很大,9 个月还不会属于正常范围;
▶ 呃,我儿子也是一直没爬,谁知道后来就直接走路了,我查资料说没啥问题!
有时候孩子能力不达标,或者没能像隔壁同龄孩子一样自己吃饭,其中有很多个性化的表现和原因,不见得就是真的「落后」「表现差」。
孩子的大脑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开始都是中性的,看到的就是行为本身。是我们大人给各种行为赋予含义,孩子才慢慢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是否合适。
想想我们容易纠结的孩子「调皮多动」、「害羞」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积极的角度去解释:调皮多动的孩子,其实是有活力、有创造力、运动能力好;孩子害羞?他可能只是在专注而已!
❷ 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第二,咱们要多关注宝宝的优点和进步,看到孩子闪光的地方。
毕竟是自己家的孩子,看到他有好的表现,一定要把他哪里做得好说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很出色、做得比上次好,不然怎么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让孩子越来越聪明呢?
当你给予孩子真诚的夸奖和鼓励,他得到你的认可,就更愿意在这些优势方面继续投入努力
我曾经参观了一个充满创造力气息的家庭,爸爸给女儿专门留出一面墙,用来悬挂她的各种画作、手工制作等等,还给每个作品做了记录,比如「妞妞画的猫」「妞妞画得太阳越来越像了」等等。
他说:「妞妞从小就很有创造天分,两岁就拿彩笔涂鸦,能画出很特别的图案。你看,她每次都能越做越好!」
从他的目光和言语,以及这一面实实在在的作品墙中,我都能看出爸爸对女儿的欣赏和鼓励。妞妞也真的一直在儿童绘画班里表现突出,总是很有自信。
对此,我还有一个(利用期望效应的)小技巧与你分享:逢人就说自家娃的优点,千万别谦虚,这样让别人也对娃形成好印象、好期望,形成多重期望效应!
❸ 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刚才说到,孩子是借由大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行为,进而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我们总是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那就会不小心把孩子塑形成我们常说的那个样子。
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给孩子贴上了坏的标签:
▶ 哎呀,笨手笨脚的,还不如我来收拾;
▶ 这孩子太怕生了,一出来就哭!;
▶ 怎么男孩子连滑梯都不敢玩,看看那个弟弟!
结果你发现,孩子越来越笨手笨脚、越来越怕生、越来越胆小……
因为,来自大人的负面评价(责怪,冷漠,贴标签等)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当他觉得「我就是这样子」「妈妈觉得我做不到」时,他也不会再去尝试,没有条件再练习我们想要让他学会的事情。
那么,面对孩子犯错,或是做得不够好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或者要换个说法,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
很简单,我们要帮孩子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儿童技能教养法》一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孩子们不是故意犯错,只是能力还不足。
我们大人该做的,就是帮孩子增强能力、练习技能,耐心地帮助孩子获得进步。请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和信心,绝大多数的宝宝,只要你肯等等他,把该学的技能掰碎了好好教给他,宝宝很快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