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这事儿,其实你可以说了算

上次发了一篇喜欢看书,但却看过就忘, 这套方法助你阅读更高效,有朋友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看过的东西记得更牢固呢?
在我看来,要让已学过的知识长久地保留下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知识流动起来。
怎么才能让知识流动起来呢?那就是输出,让它变成我们项目或者项目的一部分。用我常说的那句话就是「用输出倒逼自己输入」。输出,本质上就是知识的流动,尽管有时我们的输出并不能把我们学到的每一点都包含在里面。
有没有一种记得牢固的记忆术呢?答案是肯定的。为了更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我这段时间专门围攻这个话题,看了不少有关神经认知科学的书籍(这里可能有伙伴已经想到了,这就是主题阅读,我们没有必要整本书去一页页地看,而是带着我们已有的问题,去查询这些工具书。)
神经认知科学家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由无数的神经元节点构成(包括初高中生物中学习到的突触)。而我们的思考和记忆,就是去打通这些节点。也就是说,当我们打通的节点越来越多时,那么我们对于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就会更加牢固。
因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习的本质就是神经元的连接。
研究表明,神经云有三个特性:
性质1:先后激活-->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什么意思呢?高中的生物课上,生物老师会讲到当我们身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里面会有神经云之间通过突触释放神经因子建立起连接,把新信息继续向下传递。
同样的, 我们接触到新的知识,如果不把它和我们大脑中已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那我们就忘得快,甚至于看完后面的就不知道前面在讲些什么了。这也就是老师们经常告诉我们的一条,“要通过这些新的知识点联想到之前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系统。”
性质2:双向激活-->强化连接
前面我们了解到神经云是通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系传递信息的。那如果我们能让更过的节点参与到这里面来,那我们就能激活大脑的记忆,使之印象更深刻。
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围点打援,从多个方面来围攻这个问题。这就和我们阅读时的主题阅读原理一样(做相似的事情),我们去找权威机构、搜索各种相关的文献,这些都能让我们的神经云节点能够很好的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
性质3:第三者干扰-->弱化连接
那既然做相似的事情可以强化连接,那么反过来我们只要做一些不相关的事情就可以弱化连接了。
这个有什么用呢?让自己去做另外一些新的事,可以让我们自己忘掉不愉快的事。这和我们平时觉得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一样,先去做,慢慢地方向就出来了。
好,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学习的本质就是神经元的连接,我们唯有不断进行加工重构,让以前学习过的旧知识和我们最新接收到的新知识建立起联系,消除它的不确定性,建立稳定,那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知识库系统,以便能随时查找调用。
当然,这只是一种记忆知识的方法,我们获得知识更应该去运用知识,也就是让知识流动起来。
那有什么办法让其流动起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输出,我们可以和他人分享,把我们掌握的用外行人都能听懂的语言给讲出来,这里就涉及到我们对知识的加工与重构。我们还可以写日记,把我们的想法,得到的感悟记录下来。另外,还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分享出来,现在有众多分享平台,具体大家可能都比我清楚得多。
当然了,要是周围有这样一群人那就是最好的了。一群人总能碰撞出新的灵感与启发。就如人们常说的“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
你能遇见谁,也取决于你是谁。
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一切的观点,一切的联系,皆源于我们已有的素材,也就是我们的旧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扩展我们旧的知识库。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一没有,一个都没有。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连接方式;指数型技术在迅速颠覆现有的商业世界;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抢占人们的岗位......
未来,将属于终身学习者!
优秀的人往往通过阅读建立足够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获得异于众人的思考和整合能力。阅读必定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
配图:月影孤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