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养子功成名就,刘备养子惨遭杀害,孙权养子的一生最为悲催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 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用连环计,让吕布杀了董卓,而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曹操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后来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有四世三公之称的河北强大割据势力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士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时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北伐曹操,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一度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后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与陆逊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落入孙权之手。

曹操养子功成名就,刘备养子惨遭杀害,孙权养子的一生最为悲催

曹操的养子——个个功成名就

曹真,字子丹,因为其父为救曹操而死,得到了曹操的怜惜,成为了曹操的养子,自幼与曹丕同吃同住,一起成长。后来因为在被猛虎追赶的时候,一箭将其射杀,得到了曹操的赞赏,于是成为了虎豹骑中的统领,并逐渐成为了一代名将。

秦朗,是曹操的便宜儿子,他的亲生父亲,是吕布的部将,当曹操擒杀吕布,攻破徐州的时候,他的母亲被曹操收入了后宅,他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曹操养子,而且非常得曹操宠爱。不管是曹操时期,还是曹丕时期,秦朗都未能得到重用,倒是曹叡非常宠信他,使他身居高位,而他也没有辜负曹叡的厚待,在奉命征讨鲜卑叛乱之时,大获全胜,威震北疆,也是一代名将。

何晏,比起曹真、秦朗,何晏的名声要差的多,毕竟他曾是曹爽的党羽,有过很多恶行,再加上五石散的影响,以及“顾影自怜”、“傅粉何郎”等说法, 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差。但是,而成年之后,他尤擅清谈,是魏晋比较著名的玄学家。虽然曹操和曹丕都不认可他,但从后世来看,他本身的能力,并不算给曹操丢人。

刘备的养子——惨遭杀害

刘封。当初刘备初到荆州依附刘表的时候,还没有继承人,于是收养了刘封,并将其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但是后来,有了刘禅,他便改了心思,将刘封培养成了一员悍将。然而,他的结局并不好——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丢失了上庸,回到成都向刘备请罪,诸葛亮进言说,刘封刚猛,刘备百年之后,刘禅可能驾御不了刘封,于是劝刘备将其赐死了。至此,刘封的一片忠义之心,遭到了辜负。

孙权的养子——一事无成,最为悲催

原来孙权麾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凌统,是一个非常骁勇,且忠心耿耿的人。当初合肥之战,为了让孙权安全撤退,凌统舍命断后,身边的人都死光了,也没有后退,令孙权动容不已。后来凌统英年早逝,他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幼,于是孙权将其接入宫中,待若亲子。《三国志》记载:“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於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而且孙权特意请了名师,教导这二人,并在他们成年之后,把凌统的部曲归还了凌烈,可惜,他们辜负了孙权的期望,也埋没了其父的英名,并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凌烈还因有罪被免官,凌封泯然众矣!

小知识: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三国官制、兵制和东汉官制、兵制比较相似。曹魏的中央军,分中军和外军。“‘中军’是对‘外军’而来的,中外军的区别形成于汉建安时代(196-220),到黄初年间(220-226)都督制成立,中外军的区分及中外军的名称也就正式成立。建安以前,曹操集团只是割据的群雄之一。曹操迎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尤其是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取得冀、并、青诸州以后,他的统治区才渐具国家的规模。这时局面大了,再不能像过去一样,带领一支军队到处征战,因之便产生了留屯的办法。平定一个地方,留部分军队驻防,并由一人任统帅统摄辖区内诸军。这种留屯制,实即魏晋以下盛行的军事上分区的都督诸军制的滥觞。这种情形,发生于曹操打败袁绍占有冀、并诸州之后,到赤壁战后,三国鼎峙的局面形成,便渐渐固定为一种制度,而且发展为后来的都督制。国家的军队既在事实上分了内外,内外的名称自然也跟着形成,留屯在外的将军及都督所领的兵,就称为外军;中央直辖的军队,就称为中军。”

更多精彩:原神刻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