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尖字何干撮口呼
网上有文,谈及尖团字辨识,言:尖字当存于“齐齿呼”与“撮口呼”之中。对这个说法,颇感疑惑。沉思良久,觉得还是应该说一点看法,与爱好京剧的朋友们交流。
尖字与团字的区别,简单说在于字音的声母。汉语拼音Z、C、S为声母的字是尖字。现代汉语里很多J、Q、X为声母的字,在京剧的传统字音里要改为Z、C、S作声母,才能合乎传统京剧的字的读音。这是令现在学戏的人的容易困惑的地方。这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传统京剧里用的字音都是老年间字音的读法,跟现在汉语读音不一样。举例说,“羞”字,现代汉语念xiu,一声。老年间不这么念,读音作siu,现代汉语里还没有现成的字是这个读音,只能用拼音表示其读音。再比如,“秋”,现代汉语读qiu,一声,老年间读作ciu,现在的汉语里也是没有这个读音的现成的字,只能从拼音里念出来。所以有人又说,尖字其实也是一种上口字,这是有道理的。
再说京剧的四呼。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是为四呼。这是京剧特有的控制字音的口型。
字音唱出来正确,要靠准确的口型来保证。四呼就是提供这种保证的。举例说,“发花辙”的字,用的就是开口呼的口型。“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唱“发”时,口型是张开的。
有意思的是,这四呼对保证字音却各有侧重。象开口呼,更多在字尾归韵,而齐齿呼,则专用于字头的口型。只要稍加思索就会明白,汉语里,无论古字今字,有哪个字的字尾,或者叫韵母是用齐齿呼的呢?所谓齐齿呼,要领就是上下牙门齿对齐,牙缝中出音,这样,才能发出Z、C、S在京剧中的发音。同理,撮口呼也是一样,撮口口型也仅是为了字头的字音。
这点要分析得多一些。汉语字音里,字头,或称声母用到撮口的,只有W音。汉字有现成的字就发这个音:屋。用到字头上,比如“春秋庭外风雨暴”的“外”字,字音分解W-a-i,字头用撮口口型,发出“屋”的字音。撮口,就是把嘴唇撅起来,突出并且拢圆。“姑苏辙”的字都是用撮口。
那么,在字尾归音或称字音韵母里,有没有发“屋”的音呢?有。“u”,就是韵母里发“屋”的音。那是不是也是要用撮口口型?不是的,可能很多人不解也在于此。
京剧字音的归音,也就是字音韵母部分,口型上分,又有“归音五法”:曰:抵腭、穿鼻、入喉、展铺、和敛唇。凡十三辙之字,皆不能出其范围。字尾或是韵母里的“屋”音,用“敛唇”的口型保证字音,不能用撮口。敛唇区别于撮口的地方,嘴唇不突出。“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陈伯愚年半百无后苗。”唱一下这句里的“五”和“无”字,就知道撮口不能用在字尾了。
在电视教学节目里曾经看到过教程派唱: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这 个“陡”字,字尾音是“u”,教唱用的撮口,听着很别扭。读者可以自己分别用撮口和敛唇试试这个字的归音,看是用哪个口型更好。
至于网文中说到的韵母“i”音“一”,和“ü”音“淤”,这两个音即使作为韵头,也跟尖字发音没有关系。
简单解释一下“韵头”的说法。汉语拼音中,所有字母分为两部分,声母和韵母。声母用在字头,韵母用在字腹和字尾。但有时,韵母里最靠前的一个,往往和声母和在一起作为字头。比如:“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这句唱的“殿”字,声母“d”和韵母“ian”里最前边的i,共同组成“殿”字的字头:di——发音“滴”。韵母参与字头发音,所以叫做“韵头”。中国传统字音的注音方法,叫做反切。分别用两个字,各取其声母韵母,组成新的字音,大致也就是现在汉语拼音的意思。不过,反切没有复合音韵母的概念。象上面说的“ian”,汉语拼音说这是复合音韵母,三个字母发音连在一起,汉语注音的韵母都是念成一个,不分几个音素的。所以说“韵头”这个概念,只应存在于汉语拼音范畴之中。
继续前面的话题,还举例说“姑苏辙”,因为韵母的u音用在字头,可以看作是相当于声母w,所以用了撮口。顺便说,念这两个字,撮口而后敛唇,字音才会感觉舒服。就是因为韵母u既作了韵头,又作了字腹。如果一直把撮口保持到底,就会很别扭了。唱起来更是如此,即撮即止,一撮马上敛唇,字音听起来才好。
而i音和“ü”音,无论用作字头、字腹和字尾,都跟齐齿呼没关系,所以也就跟尖字没有关系。另外,这俩字音和撮口呼也没有一点关系, i音用的是“展铺”之法,ü音用的是“敛唇”之法,不知网文中何故把i和ü归入齐齿和撮口。
如果能知道撮口不能用到归韵,只能用到字头上,就会明白尖字发音跟撮口呼并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