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那些年,我也相信爱情!
1
宋仁宗嘉佑年间,是王安石前半生过得最惬意的几年。
那时候,晏殊、欧阳修这些词坛宿将成名日久,而苏轼、苏辙这些后辈还在老家读书,籍籍无名。大宋文坛正处于青红不接的年代,亟需有人能填补这段空窗期。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光与比自己小两岁的王安石先后中第。从此,“唐宋八大家”的朋友圈里又多了两把交椅。性格相近,年龄相仿,才学相当,政治理想相同,两人很快结为莫逆,诗词相和,形影不离。
嘉佑六年,王安石与司马光一同被拔擢,进宫在皇帝身边编写《起居注》,成了皇帝的小跟班,前途无量。那时候,由王安石、司马光和吕公著、韩维组成的“嘉佑四友”名气响彻大宋文苑,声闻庙堂内外。
注:《起居注》,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书籍。
四人中,尤以王安石的声名最盛。干了没两年,王安石被擢为知制诰——专门为皇帝起草圣旨,由小跟班晋级为皇帝的专职秘书,着绯衣紫、赐膺九锡似乎指日可待。
彼时的王安石有三大人设:
有才;不拘小节;爱情专一。
2
王安石有才,“属文动笔如飞,见者多服其精妙”。
王安石那年高考,主考官是江西临川老乡晏殊。
晏殊十四岁中第,年龄小,才气重,能力强,进步很快。他与当时的文坛名将欧阳修合称“晏欧”,但,其实欧阳修还是晏殊的学生。
即使是欧阳修这样的门生,年少成名的晏殊都不是太瞧得上。有一次,晏殊与人议论“欧公有文声,似太草草”——
欧阳修水平也就那样!
可是,当晏殊看到王安石的考卷时,立即引为天人。当时他女婿杨察的亲弟弟、早就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杨寘也在同闱中出,晏殊毫不犹豫地把第一名判给了王安石,杨寘只给了第四。
如果按照初试成绩,王安石是妥妥的状元。可是到最后皇帝钦点的时候,由于仁宗是大才子杨寘的铁粉,就把第四名的杨寘排到了第一,王安石成了第四。
为这事儿,晏殊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成绩出来后,王安石去给晏殊致谢,晏殊拉着王安石的手说:“江西老表早就给我说过你的才能了,这次由我把你选出来,实在是我的荣幸啊!”
最后,晏殊还意犹未尽,一定要找时间请王安石吃饭,曰“休沐日相邀一饭”,且“待遇极致”。
事后,虽然王安石得到了晏殊、欧阳修、曾巩等人的大力推荐,但是混得却不好。不为别的,就因为大宋官场的“地域歧视”——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这些传统中原地带的文人瞧不上南方人,“本远人,未为中朝士夫所服”。
不过,这也难掩王安石的才气。当时的文坛新秀司马光、韩维等人都以结交王安石为荣,并经常听他讲史论道,王安石的才名一时争扬于朝。
当时,韩维是太子赵仲针(后来的宋神宗赵顼)的讲师。赵仲针每次听完韩维的课都意犹未尽,对老师的学识不住地称赞。韩维总是高兴地说:“今天这堂课的观点可不是我说的,是我的好朋友王安石说的。”
中原文人看不起王安石,在地方基层锻炼的王安石心里更瞧不上他们,甚至不屑与他们一起考试:
那年,上级安排他参加考试进京工作,“安石独否”;
文彦博当宰相后,要对他破格提拔,王安石“乞不次进用”;
让他进馆给皇帝当秘书,“不就”;
欧阳修推荐他进京当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让他进集贤院,“屡辞”;
让他和司马光一起修《起居注》,给皇帝当跟班,“辞之累日”……
多次推辞晋升,王安石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3
那时候的大宋官场,大家早就习惯了那套明争暗斗、虚与委蛇的官场文化。
这让王安石很看不惯,经常写文章骂人,针砭时弊,每每“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意思是,王安石的话高得不着边,一般人都无法理解他在说什么。
“议论高奇”,不媚俗流,这让王安石除了有司马光、韩维、包拯几个好朋友外,几乎没什么好友。时间一久,那些被王安石瞧不起的人就开始造谣,说王安石的坏话:
王安石有皮肤病,“肤理如蛇皮”,所以不太洗澡。就有人说,王安石“经岁不洗沐,亦不浣濯”,一年不洗澡也不换衣服。
更有甚者,因为王安石脸黑,就有人造谣说人家不洗脸,脸上都是污垢。
对于这些流言,王安石并不理睬。他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虽寝食,手不释卷”。想必此时的王安石一定在心里呵呵冷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安石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不与大宋官场同流合污,甚至有时候都不会把皇帝放在眼里。
一日,仁宗皇帝召开赏花钓鱼宴,作为皇帝文字秘书的王安石也参加了。
陪官家钓了一天鱼,王安石饿了,正好看见桌子上有一盘食品,于是拿起来就吃,并且“食之尽”。
过了一会儿,仁宗回头一看,“朕的鱼饵哪去了?”
原来,刚才王安石吃的正是仁宗钓鱼用的鱼饵。
为这事,仁宗很不高兴,“帝不乐之”——
吃了点鱼饵,把皇帝给得罪了。
不过,王安石也不是太在意,找了个理由辞官回家了。
4
仁宗时期的大宋朝继承了宋真宗的政治遗产——“澶渊之盟”,北部边境少有战事。虽然西北的党项人偶尔会出来敲个竹杠个,但西夏毕竟国小粮少,对大宋构不成实质威胁。
所以,仁宗时期的宋朝官员都很闲,经常无事可干。
史载:“近岁贵人,务以声色为得意”。就是说,宋朝的官吏都不务正业,追求声色犬马、妻妾成群的奢靡生活。
有一天,王安石深夜去书房读书。
推开书房的大门,一名年轻姑娘,朱唇皓齿、环珮璆然,正紧张地站在书房里。
王安石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名女子,才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女子?”
姑娘小声道:“我是吴夫人买回来的小妾!”
王安石一听立即就明白了,夫人这是担心自己每日工作太忙无暇顾及身体,给自己买个小妾照顾平时衣食起居。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夫家是谁?”
姑娘只好告诉王安石,自己本来是一名军官的夫人。军官运送公家粮食在汴河里翻了船,军粮丢了。根据大宋律法,军官需要偿还国家损失,于是就把家资都卖了。即使如此,军官还欠一些钱没能还上,无奈之下,只好卖妻还债。
王安石一听,很不高兴,“公愀然”,想不到大宋治下国阜民富,居然逼着一名国家公职人员鬻妻还债。于是,他让人把女子的丈夫找来,让他把女子领回家,“令为夫妇如初”。
从此以后,吴夫人再也不敢提给王安石纳妾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