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士人终日“痛饮酒”,却一点也不开心,原因到底是什么?

旧文精选

引言:

魏晋时期,群雄逐鹿,英才辈出,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历史时期,而这一时期的酒文化,也有其显著的特点,“痛饮酒”成为名士的标志,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烂柯人带着大家一起揭秘。

(画像 竹林七贤)

一、竹林七贤的饮酒事迹

魏晋时期有很多名士可谓都是酒中仙,诸位看官要是想看他们到底能不能喝,先来看看以下饮酒的逸事。

刘伶可谓是古人饮酒最为出名的了。刘伶自称为醉候,每天都是喝醉的状态。刘伶出行的时候,经常乘坐一个鹿车,车上带着酒,让一个仆人拿着锄头跟着他,他说“死便掘地以埋。土木形骸,遨游一生。”有一次,他喝醉后在屋子里裸奔,有人嘲笑他,他说:“天地是我的衣服,屋子是我的内裤,你怎么钻我内裤里面了?”他因为喝酒太过于损伤身体,他的妻子便把酒藏起来不让他喝,他求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倒了酒、砸了酒器,哭着跟他说:“你喝酒实在太过分了,不是养生的办法啊,你一定得戒了酒!”刘伶回答说:“好吧,我无法自己戒酒,得在神面前许下誓言呀!你帮我准备一下祭神的酒肉吧。”他妻子说:“就照你说的办。”于是准备了酒肉,摆在神位前,让刘伶拜神发誓。只见刘伶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于是又喝的伶仃大醉。刘伶便成为千古以来酒的代言人,市面上便用“刘伶醉”这一商标来推销自己的酒。

(国画 刘伶醉酒)

在刘伶的同时代,有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六人与刘伶经常聚集在洛阳城外的竹林里饮酒作乐,时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这几个人喝酒自然也不相伯仲。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阮咸有一次跟他阮氏宗族的家人在一起喝酒,为图畅快,不用杯子装酒,用一个大瓮装,众人围着一起喝,他们喝的正痛快的时候,一群猪跑过来与之共饮,他们也不排斥,与群猪一同畅饮,场面极为和谐。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在当时被世人看作是第一流的名士,在他们之后,成为名士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能喝酒。此后东晋人恭讲“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成名士。”可见,竹林七贤之后,饮酒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二、生命体验与饮酒之风的兴起

其实在竹林名士之前,汉末饮酒之风已经十分流行,其中的代表人物当数孔融了,《后汉书-孔融传》记载说“宾客日盈其门,(孔融)常叹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曹操制定了禁酒令,孔融带头反对,多次与曹操进行争执。这为他的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其实曹操也是爱喝酒的,他的《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陈建斌 饰 曹操)

他们二人都提到了“忧”,那么忧来源于何处?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了社会上许多人不自然的死亡,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对于生命的强烈留恋与对于死亡的极度恐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身居高位睥睨天下,也不由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么普通人自然更难以纾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带来的痛苦。酒便成为一个很好的麻醉品。素有莼鲈之思美名的西晋人张翰也曾感叹道“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世事、生命的无常使人们转向于世俗的享乐,放浪形骸,终日饮酒。为了享乐,纵情于酒中与声色犬马之中是当时人的第一选择。从这一点上,也更好理解为什么宣扬长生、驱魔、除病、羽化成仙的道教和把生命寄托于彼岸的佛教在此时大行其道。

三、竹林名士与“痛饮酒”的代表

那么竹林七贤为什么要“痛饮酒”呢?导致当时的名士“痛饮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于现实的不满和逃避政治迫害。竹林七贤生活的年代处于魏晋禅代之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之后,曹魏的皇帝只是点缀,司马氏父子成为实际的朝政掌控者。

司马氏父子

在当时,名士阶层出现了三种选择,第一种是何晏、夏侯玄等人,他们坚决的与司马氏进行斗争,试图匡扶魏室;第二种是贾充、王沈等人,他们为了现实的利益,坚定地做司马氏的走狗,想做新朝的开国元勋;另一派则就是阮籍、嵇康等人,他们心怀魏室,不情愿与司马氏合作。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他们为了保全生命,逃避政治风险,选择终日沉溺于酒中,不问世事,为自己涂上一层保护色。

(国家宝藏 袁弘 饰 嵇康)

嵇康已经十分谨慎了,但司马氏始终是容不下“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领头人嵇康的,便借口不孝的罪名诛杀了他。此后饮酒之风便更为流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人事,只要喝醉了,如果说错什么话,做错什么事情,都可以借口说自己当时喝醉了。嵇康死后,竹林名士另一领头人、他的好朋友阮籍便终日醉醺醺的来逃避世事了。司马昭曾想与阮籍结成儿女亲家,为司马炎求婚于阮籍的女儿,阮籍便长醉六十余日,使者始终无法与之交谈,司马昭只好作罢。当时司马氏的走狗钟会来见他请教阮籍,钟会是陷害嵇康的元凶,在司马氏面前炽手可热,阮籍不想搭理,但也不想得罪他,每次钟会来,便喝的酣醉。

钟会剧照

竹林名士在生活中虽然表现的不拘礼法、放荡不羁,自由自在看上去十分逍遥。但他们内心是痛苦的。但是没有办法,他们对于现实不满、对这个世道不满、对周围的小人不满。除了“痛饮酒”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再没有别的办法。而由于竹林名士的美名,在他们之后,“痛饮酒”便成为名士们妆点自己的一个身份符号。

文史君说:

酒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酒在日常生活中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其他时期喝酒是单纯为了饮酒作乐不同,魏晋时期的酒文化被赋予了独特的色彩,社会战乱不定使人们感慨生命短暂、恐惧死亡。在这社会思潮影响下,及时行乐成为很多人的现实追求。同时,黑暗的政治与无情的政治迫害使许多士人只想借酒的麻醉性逃避现实,把酒当做一层保护伞。李泽厚先生讲,魏晋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苏醒的阶段,透过他们的饮酒事迹,我们也可以体会这一时期人的觉醒与士人人格独立的明显特征。最后奉劝各位看官,今日社会,我们生活祥和稳定,酒虽好,不要贪杯哦!

参考文献:

1、[南朝宋]刘义庆著、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07年。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3、[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4、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收入《而已集》

5、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