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这么说?——读《孔子原来这么说》

推前记:今天课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论语·乡党》中“寝不尸,居不客”,有学者根据早期甲骨文和金文中“尸”字,是人箕踞而坐的象形,因此应当“寝不尸”应该解释为“睡觉的时候姿势不粗鲁乖张”,而并非传统所说的“睡觉的时候不应该像尸体那样仰卧”(古今《论语》注本,一般注“尸”为尸体。)这位学生问我,这种解释是否能够成立。我回答她说:“尽管古文字中”尸”有“箕踞”之义,但是我们要注意,在孔子的时代,“尸”却并没有这个意思,(查了《王力古汉语字典》,“尸”字的义项中并没有“箕踞”这一义,可见早期“尸”字中“箕踞”的这个义项,在后世已经失传了。)因此,不管是孔子,或者是记录《论语》的孔门后学,都不会想到“尸”有“箕踞”的意思,还是应该按照传统的旧说来解释,而不应该根据古文字中的考证来推翻旧说。我突然想到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这位作者也是根据古文字中“朋”字有“钱币”的意思,(“朋”字的形状是两串贝壳,而贝壳是远古时期的货币。)就将《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解释为“有钱从远方来”。这明显是不通的,因为在孔子的时代,“朋”字的“钱币”这个义项,已经不为人所知了。由此可见,在运用新出的古文字方面的材料,来阐释古籍,应该慎之又慎,至少要充分考虑到语言的时代性问题,对于某些新出的义项,应该多想一想:该时代的人,或该书的作者,是否有可能知道这种新出的义项。

最近在教学生读《论语》,对于一些跟《论语》解读有关的书往往会随手翻阅。今天看到一本《孔子原来这么说》,这题目足够引人注意,我就翻开,看看孔子到底原来怎么说。

看了目录,大概知道这是一本类似《论语》创解的书,即对于《论语》中一些历来相传比较难以解释通顺的章节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目录中有“学而时习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无友不如己者”等章的解释,因为这三章我也有兴趣,因此就先看。一看之下,果然见解非常之独到,独到到只能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奇葩”这个词来形容。且看“学而时习之”这一章的讲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者十分博学,旁征博引,前后共写了20来页,近2万字。其间的正论、反驳太过烦琐,干脆直接抄录他的正解吧:

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作为民办学校的教师,在做教育、教化工作的同时,可以不断复习已学到的东西,这样的工作不是很愉快的吗?有人持币从远方前来拜师求学,是对我们价值的肯定,这不是太让人高兴了吗?这样,别人不赏识、选拔我们,我们也不会烦恼,不是可以像贵族一样不依附于人,保持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吗?”

作者认为余英时先生对先秦时期中国士文化的分析还不够到位,应该用“师文化”来概括。他认为:“'士’,作为四民之一,在孔子之前早就存在了,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文化心态也早就形成了。而'师’与'师文化’,则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也是他以一生的努力、实践来确立的。官办学校里也有'师’,但这'师’是由贵族来担任的,或由官方聘任的,就是吃皇粮的,所以还是依附性的。而孔子身体力行的'师’,民办学校的'师’,要确立的'师’的概念,是独立性的。这个'师’是个全新的概念。”(第11页)

有了这个先行的概念,又因为早期的“学”这个字的确兼有“教”的意思,作者就把整部《论语》中的“学”字,大部分都解释成了“教”,“学而优则仕”变成了“教而优则仕”(教书教好了就可以当官?)“仕而优则学”就变成了“仕而优则教”,但若说官做好了就可以去当老师,显然并无此理,于是作者这回就把“教”解释成了“教化”,说是“做官优秀的要抓教化”。当然,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作者那里,就自然而然地解释成了“教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了。“作为民办学校的教师,在做教育、教化工作的同时,可以不断复习已学到的东西,这样的工作不是很愉快的吗?”

看来在作者眼里,孔子办的不仅是民办学校,而且还是民办师范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日后教书赚钱。如此看来,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这个“学”也应该是“教”了,那么在作者看来,孔子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了!只是我有个疑问,既然从小就立志当一个民办教师,为什么他老人家不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传道授业解惑赚钱,却要到了晚年还带着一大帮学生去周游列国呢?难道是为了扩大生源,或者做国际巡回讲学?

既然事关民办教师与民办学校,就不能不涉及到学费问题。因此底下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者也一扫依傍,将“朋”解释为“币”,(查《汉语大字典》,“朋”的原义是一种货币单位),当然,“币”没有脚,不能自行从远方来,于是就解释成持币的人,这在古文中却倒也有此用法,不过我仍然有疑问:孔子不是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么?孔门的学费很微薄,只要送十条干肉,意思意思,表示尊师的礼节,也就行了,怎么在作者这里,就变成收现金了呢?另外,看到有人大老远“持币”来求学,就乐不可支,而且还绘声绘色,对着弟子们直言“不亦乐乎!”这会不会太俗了?

当然,作者是并不这么认为的,因为在他看来,孔子教书收钱当然不是为了发财致富,而是为了打下经济基础,以“保持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这句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因此,“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知”,就被辗转解释成了“赏识、选拔”,而“君子”一词,也从一向所认为的“有道德的人”变成了“贵族”。(按:《论语》中“君子”一词既可指出身高贵的人,即贵族,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历来的注释家此处都讲成道德高尚的人,绝无异词。)

不可否认,作者的解释还是有着坚强的语言学基础作为支撑的,因为“学”的确有“教”的意思,而“朋”的原义也的确是一种货币单位,可以指代货币。但是孔子的原义真的就是这样的吗?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他也绝对称得上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但这一切其实都是偶然的,或者说是不得已的。孔子的宏愿是效仿周公制礼作乐,恢复周朝的礼制,并辅佐君主,治理好天下。若非世道大乱,主张不行,他怎么可能彻底甘心,在家聚徒讲学、宣扬儒家之道呢?何况就算是收徒讲学,他要培养的,也绝对不是纯粹的教育人才,而主要是政治人才。孔子想培养的,是道德高尚的君子,为民谋福的官员,而绝非教书育人的教师!

因此,作者对于这一章的讲解,貌似创见,新人耳目,而且也不乏严密的学术举例与论证,但却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他如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断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将“无友不如己者”的“如”解释为“宜”,也都有类似的弊病,至于书中对其他章节的“创解”,我想就不值得再浪费时间去看去说了。

附记:写完此文,从网络上找到一篇文章,叫做《焉能如此解“女子”》,作者是邱鸣皋,最后一段说得很好,不妨复制于下:

经典的某些旧注不是不可以“颠覆”的,但必须“颠”得信而有征,否则,只靠凭空猜度,信口雌黄,旧注“颠覆”不了,反而“颠覆”了自己。面对愈出愈多、愈出愈奇的“新解”、“新译”、“颠覆”、“揭秘”之类,不禁令人想到:国学热,要的是实热,怕的是虚热、邪热,而后者多了,足以断送“国学”!

注:本文附录于拙著《论语择善》一书末尾(九州出版社,2014年8月版)。

作者简介: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复旦大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工作以来,时勤时堕。前年颇知发奋,先后著《论语择善》,编《四库全书总目选》,点校《宋史翼》。教研之余,颇事笔墨。然外表沉潜宁静,内心张狂躁动。近来性情一变,作别青灯,抛却古卷,转玩公众号,专以文艺创作为事。露才扬己,任取笑于通人;掀天揭地,是快意于吾心。管他儒林文苑,过我诗酒生活。近作一诗,颇示己志,录之于下,以飨知者。诗曰:

也曾静默慕沉潜,
少年头角时峥嵘。
板凳难坐十年冷,
初心不使一尘蒙。
可能骏马作喑马?
到底书生是狂生。
文章著成宣天下,
记取莆阳吴伯雄。

(0)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里仁第四.22

    里仁第四 二十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1),耻躬之不逮也(2)." [注释] (1)古者言之不出:古者,古时候的人. (2)耻躬之不逮也:耻,以--为耻.躬,自身,亲自去做.逮( ...

  • 金方廷 | “管仲之器小哉” 新论

    编者按:本文原载<古典学研究>第七辑<〈论语〉中的死生与教化>(刘小枫主编,林志猛执行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感谢金方廷博士授权"古典学研究 ...

  • #每日学论语#9.14【2017-2-12】

    #每日学论语#9.14[2017-2-12] [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打算到九夷那地方居住.有 ...

  • 论语:好勇疾贫(8-10)

    民众如果长期居于穷困地位,必定心生不安,还会犯上作乱.但是,对于那些不仁之人,不能逼迫得太过厉害,不然也会生乱.这都将影响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 ...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

    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 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 ...

  • 读孔子的书,你可以做圣人!读老子的书,你会做神人…

    老子不但是我们中国的圣人,而且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救星.盼望大家用心研读老子的金言玉语.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4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五,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

  • 假如孔子有朋友圈…读后整个人清醒了

    作者:读书君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2500多年前的思想,亦能照亮现在的路. 写在最后: 我们所理解的孔子,是一位充满仁爱和智慧的圣人.  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他 ...

  • 孔子真的看不起女人?

    孔子曾经在<论语·阳货>中说过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理由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将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 所以后人觉得 孔子对待女人并不怎么友 ...

  • 孔子真的主张“三思而后行”吗?

    民间画卷--孔子讲学 朗诵:王承强 文 :窦小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在提醒或者劝诫他人做事要慎重,多加考虑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说,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 " ...

  • 论语日课213:孔子真的被逼急了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泰伯>9.05) 子畏于匡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发生 ...

  • 义门裘氏 | 读孔子世家谱,做裘氏的世系图

    民国十七年,孔族中人倡修合族大谱.全谱成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由孔德成任总裁,参加工作人员60余人,历时7年.全谱共分四集,108卷,总计154册,根据这部家谱,凡属孔裔不论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 ...

  • 我们又冤枉孔子了!​孔子真的杀少正卯了吗?

    近年来关于孔子杀少正卯的评论又多了起来,各说各论,莫衷一是.笔者久居乡野,孤陋寡闻,最近两年学会了玩手机,查百度,通过各家评论的细读才知道杀了与没杀少正卯对现代社会影响还很大呢.主要是如果杀了少正卯就 ...

  • 纪念孔子诞辰 | 今天如何读《论语》

    最初读<论语>,我们都免不了把它当作格言集,随便翻一下,抄几条当座右铭,贴在书桌上或墙上,时时作鞭策. 这固然是一种方法,却容易断章取义,把论语教条化抽象化.比如宋代时,司马光过世,刚结束 ...

  • 世界阅读日|深圳首家孔子学堂书友汇落户青青莲子,孔子嫡孙带您读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作为青青莲子的老朋友,2018年4月21日,山东省政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