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厦门还好吃的泉州,满城都是古早味,美食多到让你不想走
说到泉州这座小城,它的名气总是被掩盖在隔壁的厦门之下,嫌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这也是被盛赞“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但无论你知不知道,都无法掩盖这座城市的光芒,红砖古厝,榕树森森,烟火腾腾,藏着最市井的人间烟火气息。
如果你要寻找一份最地道的闽南古早味,那么泉州,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蚵仔煎、面线糊、润饼、满煎糕、蒜蓉枝……每一样,都让人让人心心念念。
面线糊
在泉州,早起并不是什么难事,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勾动着每一个泉州人的心。
面线糊,起源于泉州,流行于整个闽南地区,而不同的地方对于食物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泉州面线细如银丝,以虾米、鱼骨熬制而成的鲜汤做底,徐徐勾入淀粉,煮成之后烂而不糊。
乍一看,这碗面线糊像极了细粉丝,但是入口却是截然不同的口感。煮至软烂的面线细腻爽滑,与浓稠重芡的汤汁完美融合,真正做到一抿即化。
别以为它看着寡淡无味,实际上还要加入一些自选配料,卤蛋、卤大肠、海蛎、鱼丸……再撒上胡椒粉、炸葱花提味,那滋味别提有多美妙了。地道的泉州人还要配上面线糊的完美伴侣——油条,蘸着汤汁的油条香酥不减,又多了一层鲜咸的滋味。
除了油条,面线糊里绝不可缺少的还有醋肉,泉州炸物界的顶梁柱。猪里脊用永春老醋、白糖、酱油等香料腌制好,裹上地瓜粉入锅炸透,外酥里嫩,还带着一股老醋的酸香,即可单吃也可入菜。
这一碗古早味,就是泉州风味的名片,看似朴实无华却大费周章,注定是只能够在泉州吃到的地道风味。
牛肉
一千多年前,一群阿拉伯人来到泉州落叶生根,带来的,还有他们偏好牛肉的饮食文化。至今,泉州人对于牛肉都有着执着的偏爱,牛排、牛肚、牛肉羹……都能够出现在泉州人的一日三餐上。
泉州人吃牛肉自成一派,虽然是异国食物,却并不是油煎火烤、三五分熟的西式牛排,改良过的中式牛排,与泉州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脾性一脉而成。
牛肋排肉价格不高、丰俭由人,除了八角、香叶、桂皮等传统香料,还会加上来自南洋的咖喱和沙茶酱一起炖制到软烂脱骨,光是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拿到手赶紧咬上一大口,汁水瞬间在口中爆开,牛肉更是鲜嫩弹牙,足以慰藉所有无肉不欢的食客。按照泉州人的习惯,这个时候还得配上一碗咸饭、一碗牛肉羹,美美得吃个饱。
咸饭,在泉州人的眼里,绝对是家乡古早味的代表。米饭是每天新鲜烹制后倒入大炒锅里持续翻炒加热,再加上沙土萝卜、红葱头、猪肉、香葱增味。
米饭颗粒分明,油而不腻,猪肉的丰腴和萝卜的清甜在唇齿间弥漫,淋上牛排咸香的汤汁拌一拌,吃上个把月都不会腻!
作为经典搭配的牛肉羹,要把剁成泥的牛肉反复捶打直至纤维打散,这样才能保证筋道。加上地瓜粉调和之后捏成短条下入高汤,再撒上切得细细的姜丝和葱花,去腥的同时也增加一丝醇厚的滋味。
牛肉滑嫩筋道,汤汁清透鲜浓,一口下去,五脏六腑都被熨得服服帖帖的!
四果汤
炎热的夏天,自然少不了凉饮,而泉州人的消暑佳品,必须是四果汤。
最早的四果汤,只有银耳、仙草、绿豆和红豆,加上半碗冰和一勺糖水就大功告成了。现在,人们的选择变得更多样了,蜜饯、芋圆、水果……而最佳拍档,还是石花膏。
用富含藻胶和丰富矿物质的石花草制成的石花膏,如同果冻一般又Q又弹又嫩,吸溜一口吞下肚,清甜与冰凉相互碰撞,再热的天气都不怕~
蚵仔煎
泉州人向海而生餐桌上自然是少不了海味的,而最长吃最有名的就是蚵仔煎了。
外地人到泉州,被推荐的第一道小吃基本上都是蚵仔煎,但是街头上那种随处可见的放了很多地瓜粉和鸡蛋,被摊成饼状的蚵仔煎,却并不是传统的泉州做法。
首先是选料,地道的蚵仔煎,一定是选用最新鲜的本地野生海蛎,肉紧、味浓。其次是火候,拿捏不好海蛎就会因为翻炒太久失去皮脆肉嫩的口感。
满满的海蛎,拌上地瓜粉和葱花一起煎到金黄就可以出锅,鸡蛋放不放随意。
这个时候一定要趁热吃,地瓜粉微微发甜,海蛎和鸡蛋嫩滑,混合着葱花的辛香,再配上甜辣酱,立刻就把油腻味给淹没了,只留下鲜香在口中慢慢扩散开来。
而更为地道的吃法,是配上自家腌的萝卜酸,自带清脆生甜,是解腻的利器。
土笋冻
土笋冻,初来乍到的你可能会将之视为黑暗料理,但却不得不尝一尝,毕竟没有人能够逃过真香定律。
别看名字里带个“笋”字,这土笋其实是一种蠕虫,富含胶原蛋白,熬制冷却之后就会凝固成晶莹剔透的果冻。
吃的时候加上蒜蓉、酱油、陈醋调味,冰凉又爽口,那滋味,吃过一次就不会忘!
懂生活的人自然也懂美食,这句话在泉州人身上得到最真实的体现,泉州人用心经营着自己每一餐饭食,无数美妙的滋味就是这样被酿制而成。
有空的话,就去一趟泉州吧,一定要把这个充满市井烟火的小城,吃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