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楚相孙叔敖

千秋楚相孙叔敖

♣ 王 剑

春秋时期,一个少年在上山砍柴的路上,遇到了一条两头蛇。按当时楚国的风俗,看见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少年心想:“既然要死人,那就死我一人吧,不能再叫旁人看见了。”于是,他挥起柴刀,斩杀了这条蛇,并将其埋入山丘。回到家以后,少年担心再也见不到母亲了,就伤心地哭了起来。母亲知道原委后,宽慰他说:“不妨事。我听说暗暗做了好事的人,上天会保佑他的。”

这个斩蛇的仁德少年,就是孙叔敖,河南淮滨县人,以贤能闻名于世。当时,孙叔敖居住的期思邑经常蒙受水患。于是,他率人“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充分利用废旧河道和两岸湖沼洼地,成功修建了依地势高低、由多个小型水库串联而成、能实现自流灌溉的先进水利工程——期思陂,一时间名声大震。

楚国令尹虞丘子听说后,就把孙叔敖推荐给了楚庄王。楚庄王想考察一下孙叔敖的才能,就派他到沂地修筑城池。孙叔敖使用量化管理的方法,不仅计算土方量、运土的距离,也精准计算民工应该携带的工具和干粮。由于计划周密,运筹得当,30天就完成了筑城任务。楚庄王心中大悦,没过几年,就任命孙叔敖为楚国的令尹(楚相)。

江淮地区是楚国东抗吴越、北取中原的战略要地。孙叔敖上任伊始,就征集民力在江淮之间疏沟开渠,兴修水利。最著名的工程当属“芍陂”,这里原是一片洼地,孙叔敖因形就势,围堤造陂,凿渠引水,建成了一个人工大湖,可浇灌淠东平原万顷良田。不久,江淮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一跃成为楚国东北部的重要粮仓和兵源地,为楚庄王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楚国崛起后,晋楚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大战“邲之战”。其时晋强而楚弱,孙叔敖机智灵活地指挥了这场战斗,把强晋打得措手不及,仓皇北逃,楚国得以成为中原霸主。

楚国称霸以后,胸怀气度也不一样了。有一天,楚庄王觉得楚国使用的蚁鼻钱太轻,有失大国体面,便责令市场上一律更换大钱。老百姓觉得用大钱很不方便,怨声四起。商人们也纷纷放弃经商,贸易市场出现萧条迹象。孙叔敖知道情况后,赶紧去见楚庄王,据理力争,晓以利害。楚庄王答应恢复旧币,很快楚国市场又恢复到原来繁荣的局面。

楚国民众爱坐矮车,但楚庄王认为不便于驾马,下令把车的底盘改高。孙叔敖表示反对,他认为,政令多了,百姓会无所适从。建议加高闾里的门槛,这样,百姓乘车出入,自然就会把车子底盘改高了。

安定时间一长,楚庄王又觉得没意思,就想攻打晋国找点乐趣。群臣认为不适宜,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但都不敢劝。孙叔敖找到楚庄王,并不直接提攻打晋国的事,而是说:“大王,我的后园有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在高声鸣叫,却不知道后边有只螳螂正准备捕食它。螳螂捕蝉的时候,却不知道身后有只黄雀伸着脖子呢。如今,大王只知道贪占晋国的土地,却没想到要爱惜士卒的生命,没想到战争带来的后果和祸患。”庄王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孙叔敖的劝告,决定不去伐晋了。

孙叔敖为相期间,楚国“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民乐其生,吏无奸邪,盗贼不起”,楚国国力进入了全盛时期。

孙叔敖为政有方,深得民众的拥戴,楚国官员和百姓纷纷称颂。然而,有一位老人却身着丧衣、头戴白帽前来拜访。孙叔敖见老人这幅装扮,感到十分疑惑,于是问他:“敢问老人家,是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我呢?”老人忧心忡忡地警告道:“你的地位很高了,对人的态度就要更加谦卑;官位变大了,做事情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了,就不要再索取他人的钱财了。”孙叔敖听到这样的话,赶紧恭敬地叩拜致谢,表示接受他的忠告。

孙叔敖一生谨记老人的叮嘱,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悲,“持廉至死”。楚庄王多次重金封赏他,他都坚辞不受。他衣着朴素,饮食简单,“妻不衣帛,马不秣粟”。史书说他“冬羊裘,夏葛布,枯鱼之膳,栈车牝马,面有饥色”,连孔子都觉得孙叔敖平时太过节俭。

楚庄王二十一年(前593年),孙叔敖病重去世,年仅38岁。弥留之际,他把儿子叫到床边,告诫他:“我死之后,国君必然会加赏于你,你千万不可接受过于肥沃的土地。”孙叔敖死后,他的妻子和儿子穿着破旧的衣衫,靠打柴维持生计。伶人优孟看不过去了,就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在庄王的寿宴上唱“慷慨歌”泣诉,留下了“优孟衣冠”的佳话。楚庄王得知真相后很受震动,连忙招来孙叔敖的儿子,把荒凉而又贫瘠的山地“寝丘”封给了他。

“楚相千秋业,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业冠中华。”作为“古今第一清官”,孙叔敖被司马迁的《史记》列为“循吏第一”。1957年,毛主席视察淮河时多次提到孙叔敖,称他是“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0)

相关推荐

  • 楚国故事

    虞丘让贤称尊 虞丘物色到孙叔敖以后,就想把令尹的职务让给他自己告老逊位.一天,虞丘朝见楚庄王,诚恳地说:"臣能在大王身边做事,万分荣幸.无奈臣年事已高,精力衰竭,不能再担任令尹这个重要的职务 ...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知识《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 ...

  • 楚相孙叔敖:人挤的地方不要去,否则有性命危险

    春秋时期,楚国人孙叔敖主持治理淮水流域,历时三载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遏制了频发的洪水,造福淮河黎民百姓. 后来,他受到楚庄王赏识,因出色的治水.治军和治国的才能, ...

  • 【首届行参菩提诗歌奖参赛作品】楚相孙叔敖/万里号

    淮河故道 沃野千里 您从海风中走来 带着大海的宽厚 和帝王的嘱托 目光散落在农家院里 身影奔走于田间地头 那柄锋利的农铲 寄托您沉甸甸的期望 百姓的柴米油盐 揉碎了您多少个黑夜和黎明 青丝熬成白发 系 ...

  • 《趣话五千年》第51回,孙叔敖竭力治楚,楚庄王邲战称霸

    上回书说到,楚庄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但城府极深而且极善用兵,是一位了不起的全能型人才,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知人善任和善于纳谏,这两点在起用孙叔敖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公元前601年,孙步敖正式 ...

  • 汉史钩沉:病入膏肓的孙叔敖,将儿子叫到床旁:。。。一定要选寝丘之地

    公元前593年,病入膏肓的孙叔敖,将儿子叫到床旁:"为父将不久于人世了,楚王一定会赏你封地,你知道怎么选吗"?儿子嘿嘿一笑,当然是选富饶的良田了.孙叔敖说道:"傻孩子,这 ...

  • 话说宰相(11)孙叔敖:“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宰相(11)孙叔敖:"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余大中 孙叔敖(约前630年-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郢都(今属湖北荆州)人.楚庄王 ...

  • 历史治水名人——孙叔敖

    简介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期思(今河南淮滨)人,春秋时楚国令尹(宰相),著名政治家.水利家,一生政绩卓著,而尤以治水最为世人所称道.主持修建了期思陂.芍陂 ...

  • 孙叔敖的现代

    <孙叔敖的现代> 崔小红 孙叔敖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令尹,一代名相.他主持兴修的安丰塘,至今已有2600年历史,仍然为寿县发挥着重要的水利调节作用. 若想进一步了解孙叔敖,就需要走近安丰 ...

  • 水利人物----孙叔敖(春秋)

    孙叔敖,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初为楚国大夫,楚庄王时官至令尹(相当于宰相).拜令尹时,倾国吏民皆来朝贺.有位布衣老者姗姗来迟, ...

  • 宣公·宣公十六年 大傅士会 体荐折俎 孙叔敖逝世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夏,成周宣榭火.秋,郯伯姬来归.冬,大有年.(公元前593年) [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杜预 注:" 甲氏 . 留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