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看远,看透,看淡

午夜烟灰缸曰:

提起陶渊明,我们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他的《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一个渔夫迷路,划入一片桃林。在桃林的尽头,他发现了世外桃源。

肥沃的田地,秀美的池塘。桑树成群,翠竹修长,田间纵横交错着绿荫小路,美若仙境。

村子里的人热情招待了渔夫,并反复叮嘱他:“这里的任何情况,不要对外面的人说。”

然而渔夫出去后,却背叛了诺言,他和太守汇报了自己的奇遇,以此邀功。太守派人跟他再去那里,他却再也找不到那条路。

这个故事中的各种隐喻,把陶渊明品质高洁,淡泊名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性,淋漓跃现。

陶渊明虽一生穷苦,却不为物质所束,活出了自己心之向往的境界,为后人所赞颂。

少年时,看远

公元365年的正月初五,在山清水秀的庐山山麓的西南区,东晋大司马陶侃的孙子陶逸家,一个男婴出生,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隐逸词宗”陶渊明。

据陶渊明《命子》一诗中说的:“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我们方得知,他的祖父做过太守,父亲还有一房妾室,他最初的家境,大概还不算太坏。

相对富裕的物质条件,每天在青山绿水间玩耍,追赶飞翔的鸟儿....童年的美好生活,是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后来很多山野气息很浓的诗歌,都是从这里出发。

可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有限。

陶渊明八岁那一年,父亲去世,失去了经济来源,从此家道中落。

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陶渊明“头悬梁,锥刺股”,立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依靠读书进入仕途以改变命运。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在那个不读书、弄虚作假风气大盛的时代,陶渊明读书并不是虚荣心作怪,不是为了夸夸玄谈,他之所以坐得住冷板凳,是他真的以读书为乐。

表面上他儒雅谦逊,但内心则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年时,陶渊明就自有自己宏大的目标,不为眼前的困局而牵绊心情。

陶渊明在二十多岁的时候,遇上连续几年的灾荒,家里没有其他收入,为了一家子的生计,也为了心中的宏愿,他出来做官。

那一年,他二十九岁。

中年时,看透

陶渊明初次出去做官,其实心里充满了美好的未来设想。

江州的州府衙门设在九江,距家乡不算远,他赴任的官职是江州祭酒,就是给上层人物或者官宦人家的子弟讲学。

这份工作,符合陶渊明的兴趣,离家不远,还能利用官家的资源读到许多经典的书,更有一笔收入可以养家。

但是人在仕途中厮混,必须收藏起自尊,学会左右逢缘。陶渊明侍奉庸俗的上司,周旋虚伪的同仁,违心说客套的话,这对于一个生来傲骨的人,可以说是度日如年。

原来做官,并不是想象那般。

他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不久便主动提出辞职,卸甲归田。一心回来要过悠悠向古的生活,结果却被现实残酷一击:妻子因难产而死。

一年后,陶渊明娶了第二个妻子,她的妻子为他生下四个儿子后,生病去世。

没有办法,四个孩子需要母亲,陶渊明又娶了第三个妻子翟氏,也是她陪伴着陶渊明一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饭量也一天天增多,贫穷的生活使孩子们经常挨饿,他很自责。

所以当接到江州刺史桓玄的邀请信时,陶渊明没有犹豫,赴任去了。

第二年的冬天,他的亲生母亲孟氏去世,他回家乡居丧,就离开了桓玄。

陶渊明服丧期满,又被当时的镇军将军刘裕召为参军,东下京口赴任。这一次的军营官场,仍然没有栓住陶渊明的心。他终于还是离开了军营,回到故里,过起了耕植的生活。

第四次和第五次出任官吏,因为实在不愿拍逢上司,所以都是几个月的光景。

他用了12年的光景,五次出任官吏,这时候的他,早已看透世事纷杂,政局本质的涣散。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他在诗中,暗自发誓,自解印绶,正式归隐田园,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清醒。

这一年他四十一岁。

老年时,看淡

陶渊明动荡与仕与隐之间,这个振幅摆动最后停止在四十一岁。

他这一生最为出名的《归去来兮辞》,也在这一年创作。

陶渊明最后他把自己定格为,庐山底下的农民,耕田便是他惟一的事业。

他这种生活,虽是从少年已定下志趣,但中间也还经过12年的波折。他精神上经过一番交战,结果觉得做官混饭吃的苦痛,远比挨饿的苦痛还厉害,他才决然弃彼取此。

《归去来兮辞》序,便是这段事实和这番心理的自白。

从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的政治态度已经相当的明确,思想上也成熟起来。

苏东坡评价他道:“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古今名士,多半盯着富贵利禄,却假惺惺说不愿意干。

而陶渊明正好与之相反,他从来都是心口一致,因为他生平最讨厌那些心口不一的同僚官吏。

以后的二十二年,他每天都在耕种,闲暇读书、喝酒诗文创作更是进入旺盛期,写出了《归园田居》系列作品,又创作了《读〈山海经〉》十三首。

公元427年,渊明安然谢世。临死之前,他神情平静,嘴里念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这一年他六十三岁。

陶渊明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卸下所有的虚荣功名,归隐自然,这不是行为表演艺术,亦不是对俗世的愤恨,而是对世俗教化的高度洞见,更是一种淡然于世的态度。

守住心中的淡定和清朗

曾经看过一句话:

一个人就像一座城池,看似安逸平和,实则内心风水起,默默攻城略地。

这句话送给陶渊明再适合不过。

他在迷茫和痛苦之时,仍能坚持心中的梦想,仍能保持自我反省,仍能每天读书写诗,仍能对这个世界保持亲善。

生时,他的诗文无人欣赏,百年之后,他的诗文大火,因为真诚而智慧,亦是必然。

那是他超越时代信念的加持:我们无法选择出身、长相、智商、父母.……可是我们仍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

请记得守住心中那份淡定和清朗,才能在繁芜历史长河中,过自己想过的,真正丰盛的人生。

(0)

相关推荐

  • 陶渊明: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陶渊明: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 山水中国(13)|浔阳江畔寻故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浔阳江畔寻故人 文丨管苏清  图丨网络 曾经的陆军上校,现为上海市12345办公室副主任 九江故人多,许多会在梦中相遇.相见之地旧时叫浔阳,亦称江州,是有2200多年的文化重镇. 那 ...

  • 一个向儒,一个向佛:从仕途到田园 ——陶渊明和王维的诗词差异

    陶渊明与王维都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代表性诗人,表面上看,二者都在追求一种自在洒脱.任真自得的境界,但在精神内质方面,二者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儒道思想为精神支撑,主张委运物化,顺应自然.王维以禅宗的空定 ...

  • 忒不靠谱的陶渊明

    忒不靠谱的陶渊明 说的就是那个"伟大"的陶渊明.他的"伟大"指的是他的诗.辞赋和散文,他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派.关于这一点,我不是十分 ...

  • 诗人王维的最后一年

    诗人王维的最后一年 李颖燕 今天是 "读言" 陪伴你的第2269天 761年,王維病逝于辋川,从少年得志到半宦半隐,他见证了盛唐的繁华与寂灭.但相对于他为诗坛留下的浓墨重彩,史书则 ...

  • 蒋寅|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遁世观念的由来及其实践 陶渊明(352-427)在我们的文学史叙述中常给人以与时代风气格格不入的印象,因为不处在文坛和人们关注的中心,边缘化的位置很容易让人误解他是个远离时 ...

  • 人生三境界:看远 看透 看淡

    有一种境界叫舍得,有一种境界叫孤独. --红枣读书会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 但凡杰出人物,莫不是少年怀志,心锐志远.秦始皇出巡时,所带侍者.大臣.士兵数千,浩浩荡荡,场面恢弘,气势磅礴.项羽见之,不为其 ...

  •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接触的人越多,越发现一件事: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相似的,二十岁的人常迷茫,三十岁的人多焦虑,四十岁的人易患得患失. 但人生,就是一个打 ...

  •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年老时看淡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年老时看淡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从年轻走到中年,从中年走到老年.什么是境界?境界就是人生之始能看远,人生中途能看宽,人生终年能看淡.年轻时要看远,中年时要看宽,老年 ...

  • 「夜读」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接触的人越多,越发现一件事: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相似的,二十岁的人常迷茫,三十岁的人多焦虑,四十岁的人易患得患失. 但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大格局的人会明白一件事:认清自己这 ...

  • 【中安夜读】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文:彭春花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人生在世,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问题.大格局的人,会明白一件事:认清你这个年龄段的问题并处理好它,你就可以拥有自信的人生.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

  • 人生的三重境界:看远 看透 看淡

    人生三境界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 看透,才能洞若观火: 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境界 音乐: 群星 - 太极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 但凡杰出人物,莫不是少年怀志,心锐志远.秦始皇出巡时,所带侍者.大臣.士 ...

  • 夜读 |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GIF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作者:彭春花 主播 :田晓敏 编辑:刘璐(实习) 文章已获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我是个热爱交友的人. 早年喜欢到处跑,经常一个人背着相机去采访 ...

  • 【图文】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

    文 | 彭春花 · 主播 | 林静 十点读书原创 我是个热爱交友的人. 早年喜欢到处跑,经常一个人背着相机去采访. 因为这样,我总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 他们的社会地位迥异--有上市公司CEO,有高校 ...

  •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

    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晚年时看淡.二十岁的人常迷茫,三十岁的人多焦虑,四十岁的人易患得患失-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段的困惑和使命.而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认清自己这个年龄段的问题,然 ...

  • 看远看透看淡人生哲理文章

    人生三境界:看远,才能览物于胸;看透,才能洞若观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但凡杰出人物,莫不是少年怀志,心锐志远.秦始皇出巡时,所带侍者.大臣.士兵数千,浩浩荡荡,场面恢弘,气势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