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晏湾的十番锣鼓
灵璧记忆
晏湾的十番锣鼓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时值1953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大早我就起来了,急急忙忙地吃着母亲用黏秫秫面擀皮、白芋糖做馅的汤圆。吃着吃着,忽然屋后传来了锣鼓声。顿时,我的心就毛了。也不管汤圆烫不烫了,把剩下的两个汤圆一股脑儿扒进嘴里。筷子一扔,出门就跑。
我一口气跑到俺庄最热闹的地方——大门底,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只见俺庄的锣鼓班子正在排练十番锣鼓。俺庄的锣鼓可是十分有名的。“晏湾的锣鼓渔沟的龙,xx玩的死长虫。”这可是咱们这儿老百姓的口头禅。这里的xx我就不点名了,说出来得罪人,反正大家都知道。俺庄的锣鼓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它不是一个节奏,而是有十番。而且循序渐进,一番比一番难。即使是常配合的几个人,到后面几番,也经常出错。我到跟前,正在演奏第五番。别地方的锣鼓多由鼓手指挥,俺庄却是由铴锣(俗称小铴子)指挥。一般的铴锣是两面,系在罗架上,形似眼镜,用小罗锤敲击。俺庄的又不同。
俺庄的小铴锣只有一面,用左手食指挑着,其余四指配合,敲击用的是小罗尺。第五番的节奏是“尺噹尺嘚尺咚哐—哐哐依哐哐哐哐”。这番的后半部分没有丝毫难度,难的是前半部分。这里的“尺”是指挥铴锣,“噹”是小罗,“嘚”是钹(俗称小镲子),“咚”是鼓,“哐”是大罗。司铴罗的是我本庄的叔叔晏民东,司鼓的是民东叔的胞兄晏东修,司大罗的是我父亲,还有几位叔叔司小罗和铙、钹。只见民东叔每敲一下铴锣,就用罗尺依次指一下该敲击的乐手。可是,由于紧张,有的乐手不是快了,就是慢了。不是鼓手错了,就是罗手、钹手错了。终于全对了,大家登时松了一口气,进入正常节奏,开始过渡到下一番。
忽然,人声轰动了,原来花挑子、旱船来到了。于是锣鼓声停了,大家准备列队去渔沟辉山会上去表演。哎呀,忘了说了,俺庄还有一件独特的乐器——呜嘟尖。
这件乐器长有一庹,类似于西洋乐器里的长号。可是它不能演奏完整的乐曲,只能吹奏“呜嘟嘟—嘟”这一简单的乐调,而声音又比较尖,这可能就是它得名的由来吧。这乐曲只有肺活量特别大的人才能吹响。而一旦吹奏起来,就声震长空,响彻里许。所以,远远地,只要听到呜嘟尖的声音,人们就知道是晏湾的演出队来了。
一切准备就绪,于是,前面嘹亮的“呜嘟嘟—嘟”打头,铿锵的锣鼓紧随,接着花挑子、旱船,后面簇拥着大队看热闹的人群,浩浩荡荡地向渔沟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