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对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目的:通过分析李中梓的生平、学术渊源、所属学派、学术理论内涵,研究易水学派医家对于李中梓学术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李中梓对易水学派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挖掘李中梓的学术思想特色,探讨李氏遣方用药的特点,以期完善李中梓的相关研究内容,同时对当今中医药临床工作有所裨益。方法:本研究以文献研究、理论探析为主,以数据统计、寻找用药规律为辅,并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首先,追本溯源。以史籍和相关文献为基础,了解李中梓的生平、学术渊源等背景因素,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李中梓的学术思想特色以及形成的原因。其次,旁采诸家。研究李中梓著作中所引医家的学术理论,理清李中梓学术理论的继承脉络,探寻李中梓所属学派的核心学术思想,以及李中梓在历史长河中所做出的学术贡献。再者,数据挖掘。以《里中医案》为基础,利用频数及共词聚类分析,寻找李中梓临床遣方用药的特点,从而深入挖掘李中梓临证治疗思路以及方药使用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探寻李中梓学术思想特点。最后,回归本源。通过研究李中梓的医著以及与李中梓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度挖掘李中梓的辨证治疗思路与临床施治特点,系统地归纳总结李中梓独特的学术思想精髓。

结果:李中梓学宗《黄帝内经》,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博采众医家之长,私淑易水学派医家张元素、李东垣、薛己、张介宾等名医的学术思想精华,并与自己的临证经验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关于脏腑辨证理论,张元素着重探讨了脏腑的寒热虚实病机,强调了脏腑本身正气强弱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李东垣阐发了“脾胃论”,发展了脏腑虚损从脾胃论治的理论。薛己私淑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并发展为脾肾并重。李中梓发展了易水学派重视脾肾的学术思想,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从生理、诊断、治疗等方面阐发了脾肾二脏的重要性,丰富了脾肾学说的内容。先后天之本论的提出标志着易水学派脾肾为本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成熟。对于先后天的关系,李中梓主张二脏“有相赞之功能”,因此常脾肾同治。对于肝肾之间的关系,李氏提出乙癸同源论并主张肝肾同治宜补肾泻肝。另外,他从五行相生的角度阐发脾、肺二脏之间的关系,主张脾有生肺之能,肺无扶脾之力,因此认为补脾之药尤要于保肺也。张元素的升降浮沉、药类法象、归经和引经报使理论是与其脏腑辨证理论相契合的遣药制方法度,其弟子李东垣将这些理论充分应用于临床,创制了许多方剂,并示以随时随证加减之法

。薛己深受张元素、李东垣的影响,重视脾胃和肾命的辨证,注重温补,以生发脾胃阳气。李中梓继承了易水学派的药性理论,并有所发展,主张温热之药均以补虚,凉寒之药均以泻实,故在临证时多行温补,痛戒寒凉。另外,李中梓还丰富了易水学派的临床用药法,包括丰富了煎煮法中不同药物的应用、对服药方法的完善等。对《里中医案》中所用方剂进行频数统计,发现李中梓用方有三个特点:一为脾肾双补,偏重补脾;二为两方合用,偏于补益;三为加减灵活,细致精准。对《里中医案》所用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对高频药物进行性、味、归经分析以及共词聚类分析,李中梓用药以温性、微温性药物为主,从五味来看,以甘味、辛味、苦味药物为主,归经多归脾、肺、肾、心经。

通过系统聚类,得到4个类团

:七味地黄丸(出自《删补颐生微论》);补中益气汤;生姜、大枣药对;附子、干姜、半夏药组。

这体现了李氏的用药特点:十分重视温补脾肾,尤重于脾;注重调和脾胃;脾肾双补,相辅相成。结论:李中梓在易水学派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他私淑张元素、李东垣、王好

古、薛己、张介宾等医家,继承了易水学派诸家的学术成果,在脏腑辨证、方药理论等方面都进行了发展。在脏腑辨证理论方面,他强调先天、后天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并对脾肾、肝肾等脏腑间关系做了深入的阐发。在药学理论方面,李中梓主张药性合四时,将药性按照四时分而论之,并丰富了易水学派的用药方法。对下,李中梓之学一传沈朗仲,二传马元仪,三传尤在泾,推动了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李中梓作为易水学派发展到后期的代表医家,学术思想已经较为成熟,医学理论雄厚广博,临证经验也十分丰富,因此门人众多,这些门人很好地继承了李中梓的医术和学术思想,而且自己亦著书立说,对李中梓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弘扬和传播,使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传播更为广泛。...

(0)

相关推荐

  • 张元素,开创易水学派惊艳中医900年

    岐黄医学薪火传,河间易水并比肩.金元学术启争鸣,中医流派拓纷繁.燕赵医家重临证,理论新说竞开先.汇通结合现代化,传承创新九百年. 10月仲秋,大河之北,易水汤汤.在第二届京津冀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研讨会现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了理中丸与附子理丸的临床的应用如何来鉴别,这一节我们来讨论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用量,用多少是最合适的?或者说,临床上我们用附子的用量一般是多少? 我们经常用着用着就忘了原方的用量到底是多大了 ...

  • 易水学派张元素金代张元素治医学,很重视《...

    易水学派张元素 金代张元素治医学,很重视<内经>研究,结合自己潜心研究整理,自成其从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辨证的学说,较前诸家实有所提高. 他是为革新的医家,提出"古方今病,不相能 ...

  • 国医大师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中医药发展蒸蒸日上,医药圆融在中医药发展中体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药人才培养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德""行"& ...

  • 郑钦安对《伤寒论》脾胃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自<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仲景开辨证论治先河以来,不断有医家继承前人之学,补充发展,启发后人之思,郑钦安便是其中一员.郑氏作为清代著名的伤寒家,对<伤寒论>的研究造诣颇深 ...

  • 漫谈李中梓对“补脾补肾并重法”的理论应用

    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倡"补肾不如补脾",宋代严用和提倡"补脾不如补肾",明代薛己师从李东垣注重补脾,同时又注意补肾,明末李中梓又将此发展为先后天根本论,那么今天咱们 ...

  • 医宗必读 李中梓(明) 明崇祯10年

    中医,医学类书籍 635m 656页<医宗必读>综合性医书.十卷.明·李中梓撰于1637年.卷一医论及图说.卷二为新著四言脉诀.脉法心参及色诊三篇.卷三-四本草征要.卷五-十论述以内科杂病 ...

  • 情多,人不寿!明代大医李中梓的医案,教你清心火,治杂病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里中医案>.<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 ...

  • 124.泽泻汤治遗精我读完李中梓《医宗必...

    124.泽泻汤治遗精 我读完李中梓<医宗必读>,收获很大,特别是边临证边读古书,进步更大. 江老师说,医生应该半日读书半日临床,读书可以广见闻,临床能够提升实战水平.读书是充电,临床是放电 ...

  • 防眩汤清代李中梓《病机沙篆》:“盖眩晕似...

    防眩汤 清代李中梓<病机沙篆>:"盖眩晕似乎小症,卒然眼花倒仆而不可救者,治之不可不早,故曰防眩,多服受益,不可一二剂不见功而止也." 防眩汤:人参三钱,白术一两,熟地 ...

  • 中医经典语录,李中梓

    中医经典语录,李中梓

  • 故事:李中梓辩证用药的故事

    原创郭俊田讲中医药故事2021-03-31 16:09:30 李中梓辩证用药的故事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登基后的第一个冬月,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在江南的一条水路上,一只航船正冒着风雪,缓缓西进. 一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