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这位作家一部书让我感受颇深
读吴恒侠散文集《柳的另一风景》有感
上一节回顾:灵璧一位作家的书引起大反响,你读了没?
当我拜读完 恒侠学兄整理的农村民俗文化遗产六篇后,恍如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回到了孩啼时代跟着奶奶拜灶神、年三十吃饭先敬天,回到了少年时代跟着玩伴“闹洞房”,回到了亲人们健在时虽贫寒却有爷爷奶奶、父母关爱的家,回到亲人离去那悲痛欲绝的葬礼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民俗文化渐被淡化,“过大年”也越来越没什么年味儿了。作为源于“周礼”、延绵千百年的、人人都经历过却没有引起关注的、具有文化自觉教育,约束人们行为“社会规范”意义的传统民俗文化遗产,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人们通过借神的力量,修炼一家人道德修养的“祭灶治家”行为;传递千千万万小家庭对天的信任与期待,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随人愿的“发天纸”行为;曾经成为人民之道德国家之信仰、农民对土地寄托“土里刨食”情感的“祭拜土地神”行为;孕育了农耕文化创造了社会文明,吃水不忘挖井人“抢水头”祭井行为(《春节四大祭》)。这些都是曾经左右乡村村民自觉文化。
中国传统的“葬礼”文化,那么感天动地、那么净化灵魂、那么“当大事”,恐为中华民族所独有,足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似乎能把世界洗得干干净净、洁白庄重肃穆的灵堂布局;那个不了的儿女情、子孙情和失去亲人泪满灵堂的“守灵”;那孝子、叔侄及亲朋六揖九叩、二十四拜或四十八祭拜“行大礼”;那怀念之泪、血缘之泪、忏悔之泪、心结之泪的“泪洒灵堂”。每一节葬礼仪式,都让孝子、亲人“肝肠寸断”,让来到灵前每一个人,都会受到一次心灵洗礼!(《灵堂前的洗礼》)
《柳的另一风景》,作为哀棍、永旗迎宾送客祭奠亲人,成为过世人的孝子贤孙。留在坟前长成大树,为世去亲人遮风挡雨,形影不离地守护着远去的亲人“人柳合一”风景;新生命诞生第十二天最神圣的祝福庆典(《人生命中最神圣的日子》);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和浓浓的农耕文化气息布置讲究的新郎新娘洞房(《洞房里的生命之歌》);“以孝字修身,忍字养性”共同寻根祭祖的张姓《小家族坚守大文化》。这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传统民俗文化。
千百年来,民俗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均产生并仍然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生活压力,心性愈加浮躁。作为千百年来沉淀凝集的优秀民俗文化遗产,能认真搜集、精心整理,此对坚守并承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均具有现实及历史意义!
(未完待续)
写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13日修改于六安
安徽作家,灵璧中学1967年初二的老三届校友。灵璧人,现居六安。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刘培廷老师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