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的一些准备:此生逍遥

01 读书之缘起

有人问我:“因何发心,要读传统文化?

这是个好问题,读书需要发心吗?读其他书我不知道,但读传统经典的源头书籍,是需要的。

细想来,所谓发心,思来想去,无非是好奇二字。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

好奇里藏着深情。

人若无好奇,便不会有奇遇,读书若无好奇,便终难持久,也难有所得。

所以,要先回顾一下读书的缘起,只想看书籍推荐的,可以拉到文末,有庄子相关读本介绍。

第一份好奇,源自对经典本身。

以读论语为例,不满足于孔子于我只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符号,在对其褒贬不一的评价中,我想找到自己的答案,我大概不想要糊涂。

第二份好奇,源自对生命本来的追索。

养育孩子是一个契机,孩子到来之后,一个生命从零开始,宛如一幅空白的画卷,你脑海中浮想联翩,却不知道第一笔从何处下手。

我也曾跟风买了很多来自西方的育儿书,现在它们还占满了 书店育儿一栏,但我看了几本之后,便再也不想看了,你只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却没让我看清我为什么没有像你说的那么做?你只给了我一种眼光,告诉我要如何看待孩子,却没有给一个更本质的眼光,那是首先如何看待我自己。

我由此认识到,任何东西都有源头,这却开启了我的另外一份好奇,到底这些五花八门的理论,来自何处?这些东西并不完整,并不高屋建瓴,所以每每遇见具体事实,就完败,用我朋友的话说,修炼了十多年,还是个半人半鬼的样子。

突然我就产生了一种觉悟,我应该回到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当中,回到对生命本身的认识当中,这些都是三观的部分,是哲学的部分。

用丰子恺先生人生有三层楼的理论,虽然一直住在第一层,但却有走向第二层第三层的愿望。只不过,楼梯得自己搭。

第三个好奇,来自与艺术相关的领悟。

借着读曾国藩、梁启超、苏东坡,他们都指向了同一个读书的方向,中国的儒释道,中国思想的最高处,最源头。我不想仅仅满足于仰望和欣赏他们,还想着要努力给自己补补课,可以跟他们一起站在某处山顶看风景。

从17年学习书法绘画到现在,有两个感受最深刻:

第一个,艺术脱离了人的价值,便没有价值。

是那些鲜活的个人让书法有了永恒的审美价值,这个审美价值不单单是字的好看,字只是一个外显,内核是人,那这些人又是如何被塑造的?他们的内心是如何被养成的?在这里不断进行着形势变幻的艺术里,审美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部分?这是我的追问,这些追问到最后,又是两个方向,他们读过的书,他们经历过的事,这就是哲学和历史。

第二个感受在于:是书法和绘画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心灵自由的可贵。

我写不出自己的字体,我也画不出自己的画,甚至是不敢下笔,到底是什么东西束缚了我?不走进艺术,你永远不了解自己活得有多拘谨,多封闭。

找不到这个答案,我永远是个艺术的门外汉,连好好欣赏都不太有资格。

02 读书次第及方法

我很重视读书的次第,读书也很像是绘画上色,越是底色的部分,越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想“尽人事,听天命,齐生死,“,是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于是便现有《论语》,《老子》,到《庄子》这样的次第。

要真正领会中国传统经典的内容,需要两个阶段:(这个不是我的原创,梁启超先生说的,我转化了一下表述)

第一阶段是打通文字文意,算是形式上读完了,我的做法是自己先上网搜索注解版本,对照着原文和注解来读,写读书笔记,这是完成第一步。注解版本不分古今中外,能写注解的人,都有自己的读道眼光,把这些注解看做一种虚拟的读书交流会,一切都是丰富的看法。

第二阶段更难,是要带着圣人的智慧,保持觉知,深入生活,觉知的意思是:遇事思索体悟,不断翻新对第一阶段的认知,这个是更长远的,也是读书能否变化气质的关键,没有这一步,就容易变得迂腐,或者感觉自己满腹经纶而滋生傲慢,很难有变通,没有变通就不会通达.

两个阶段加在一起,就是知行合一。

有人卡在第一步,第一是不相信自己能读懂文言文,第二是被有些方法论引导,不敢有自己的看法,总觉得应该有一个深不可及的解读权威存在,于是总在门外徘徊。

还有人忘记了第二步,于是第一步所得的认知,很快就会受到自我及周遭世界固有现实的冲击,经典还是经典,但与我何干?

03 庄子初印象:逍遥

孔子曾经是一个礼教吃人的靶子,但读完论语之后,他是我心中真正的圣人,有着宽博的胸襟,坚定的理想,带着仁爱的智慧,可爱又可敬,鲜活无比。我去孔庙拜孔子,比拜释迦摩尼更为虔诚。

老子曾经被解读为愚民政策的代表,充满了政治家的谋略,但道德经读完之后,老子对天道的领悟,对无为的阐释,对辩证思维的完整建立,彻底改变了我看待事物的眼光,并打开了宇宙的一角。

庄子的初印象是最好的,他在我眼中,是苏东坡的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是李白的浪漫恣意,是王羲之的一死生,齐彭殇。

如果把这三个人当做领路人,那么孔子带我们走在大地上,可以成为一个坦荡有为不惧的君子,是一个修身以完成的大人,老子则是一个仙风道骨若隐若影的仙人,你知道他在前面引路,但你却看不到它,它存在于天上,走在地上的你,要学会看天。

庄子呢,他直接带你飞,飞到了外太空,带你看地球上化为小点的人。

如果说读庄子真的需要有所准备的话,就是心灵的准备,舍弃地球的一切,放空自己,翱翔起来。

但庄子也许还有另外的面相,待读完之后再来对照。

庄子之后,就可以读《世说新语》、《楚辞》、《诗经》,所以,庄子这本书的阅读,于我非常重要。

也是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庄子于我,是一种延迟满足,我可以慢,愿意等.

04 读庄子的相关书籍:

从左至右说明:

第一本中华书局简体带注解版,字体合适,最适合初级入门。

第二本钱穆先生的庄子纂笺,繁体竖版,适合有一定古文理解力,以及熟悉钱穆先生语言风格的读者,之前钱先生的《论语新解》是我的大爱,所以只要有他注解的书,我都会买,钱先生学问真是大,注解用字也非常讲究,与原文有浑然一体的感受。

第三套中华书局三册,郭庆藩版本,繁体竖版,无论原文的篇目和注解都更多,适合进阶。台湾杨照老师推荐的,他曾说当年做进步青年,有可能蹲监狱的时候,就想着带着这套书,可以读三年,我被种草了。

第四本庄老通辨,钱穆先生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老弟是“老庄”还是“庄老”。庄子和老子究竟谁在前,谁在后,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他又是如何进行学术论证的,对这个问题感性的小伙伴可以入手。

第五本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其实是读老子的时候买的,但没用上,里面有老子逐章的原文和白话译文,此外,他还按照老子的章节内容,跟庄子进行了章节内容的索引链接,算是一个工具书,我现在打算倒着用,读庄子的时候,接着他的链接,重新温习一下老子的内容,并找出他们彼此的关联。


阅读形式上,依旧延续道德经的共读模式,我会逐章写读书笔记,线上读书群里讨论,公众号读者可以留言探讨,感谢大家的同行!

(0)

相关推荐

  • 从《西南联大哲学课》里,让我们一同去领略中国哲学思想的巅峰

    1937年,平津沦陷,北京.清华和南开大学三所大学临时决定合并,重开一所大学. 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炮火,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了云南,暂时驻扎在此,这所临时的大学正式被命名为" ...

  • 写在书成时

    写在书成时 1 从今天起,我就是一个读过整本<论语>的人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整本地读过<论语>?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整本地读<论语>,但还没有开始读,或者还没有 ...

  • 【湖南】许天麟《读“庄子说”有感》指导老师:彭石佳

    读<庄子说>有感 宏宇小学六年级 许天麟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是庄子的名言警句.最近我在看<庄子说>这一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庄子,名 ...

  • 读庄子《齐物论》:世人为了争得一个“是”字而妄加了许多界限

    (一)人的形骸不断地老化,人的精神也随着消亡,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的一生,本来就如此昏昧吗?还是只有我一个人昏昧,而别人也有不昏昧的呢? (二)说话的人各持一家的言词,他们所说的话并不能确定为是 ...

  • 【公开课】正是时候读庄子:逍遥游(一)北冥有鱼(讲师蔡璧名)

    【公开课】正是时候读庄子:逍遥游(一)北冥有鱼(讲师蔡璧名)

  • 怎样读庄子

    <庄子>有多种读法.首先可以把<庄子>当作文学经典来读.唐宋"古文运动"就是提倡用先秦的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来扫荡六朝绮靡浮华的文风.<庄子>是 ...

  • 庄子: 放下纠结, 你才能逍遥

    摘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点击加载图片 魏王送给惠施大葫芦的种子,惠施种出了大葫芦之后,发现这葫芦用来装水不够结实,用来做瓢又太大,没什么用处.于是他向庄子抱怨,庄子就对惠施说他不懂得怎 ...

  • 读庄子《齐物论》有感

    大块噫气岂凡功, 万窍形异吹不同. 謞宎激譹咸自取, 喑哑何必怨天风.

  • 读“庄子”,做减法

    读<庄子>已经好几个年头了.人到中年,要静下来,要学会守虚,用时髦的话说要给生活做减法.庄子,就是生活中诗意的数学家.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

  • [夜读庄子.能让心灵闲适,也是有用之物

    [夜读庄子.能让心灵闲适,也是有用之物] 作者:徐志频 <逍遥游>纪事: 老朋友惠子一天找到庄子聊天,惠子说了最近一桩苦恼事: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种子,我随意将它种在家门口,谁知金秋时节, ...

  • 松颜读庄子

    松顏客曰:六達謂之莊,全備親切謂之周,是謂莊周. 老子者也,玄玄也:孟子者也,雄辯也.玄玄與之雄辯,矛盾乎?集玄玄與雄辯於一身者,莊子也.余嘗有思:倘道家無莊子,其玄玄可傳乎? 余非敢"言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