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赏析/孙瑞欣:看似闲笔 实含深意

阅读推荐

前言:原遵化师范孙瑞欣老师在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评改学生作文数万篇。在其著作《特级教师孙瑞欣评作文》的“前言”中写道:“在这几万篇习作中,记不清曾有多少或篇章、或片段、或佳句令我惊叹过,感奋过,反复吟咏过……每遇佳作,我的笔尖便情不自禁地在学生的作文簿上流泻下一行行感动了自己、也激励了学生的文字。学生的习作经我指导,或获奖,或发表;而我的评析文字,也被好多人所称道,有许多经过整理后见诸书刊……”

  这些“精品”,篇篇都有独特之处。有的情节曲折,摄人心魄;有的一唱三叹,凄婉感人;有的绘景逼真,赏心悦目;有的富于哲理,启人心志;有的构思新颖,意境优美;有的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有的激情满怀,荡气回肠……它们大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或本世纪初在《语文报》《语文周报》《成才之路》《中师与小教》《童年的星空》等书刊上发表过,其质量是毋庸置疑的。现采撷其中的《微小说评赏》栏目中的9篇作品及评赏文字,以飨读者。

看似闲笔  实含深意

——《窗》评析与鉴赏

【原文阅读】

寝室里有一个窗,窗上有15块玻璃,一直15块,没有多,也没有少。

可有一天,吴奈却用篮球砸破靠近他床头的那块玻璃。原因很简单,夏天来了,砸破玻璃,既不要天天开窗、关窗,又可以享受那偶尔闯进来的凉风。

从此,窗上就少了一块玻璃,由15块变成了14块。寝室里的人既没有谁说吴奈,也没有谁告诉老师,可心里都记着,缺少的那块玻璃是吴奈用篮球砸烂的。

时间很公平,不快,也不慢。太阳远了,就公平地转到冬天。

冬天一来,寒风也就跟来。寒风很快就找到了窗上那个没有玻璃的洞,便迫不及待地挤了进来,直扑吴奈的床头。

吴奈没有办法,只得把身子缩得象一只刺猬,滚到墙角落里。

天越来越冷,风也越来越狠,连墙角落都不放过,吴奈终于感冒了。

没办法,吴奈只得跑到医院去买感冒丸。奇怪的是,吴奈却偷偷地带回了一块玻璃。

无奈,吴奈又得偷偷地把那块玻璃装在那个自已用篮球砸破的洞上。

从此,窗上又多了一块玻璃,由14块变成了15块。

寝室里的人没有谁讲吴奈,也没有谁评论,只是心里都知道,原来的那块玻璃是吴奈用篮球砸烂的,现在的这块玻璃又是吴奈自己买来装好的。

打那以后,寝室里那个窗上的玻璃就一直是15块,没有再多,也没有再少。

(彭纪冬)

【评析与鉴赏】

初读小小说《窗》,给人的感觉是含蓄蕴藉、主题朦胧、难以捉摸的。其实,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文中有两处描写看似闲笔,而实际上恰恰是打开这篇小小说主题之迷宫的钥匙,这也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夏天到来了,当吴奈为了自己方便,更为了“享受那偶尔闯进来的凉风”,用篮球砸破靠近他床头的那块玻璃时,作者紧跟着就写了寝室里人们的反应和心态:“寝室里的人既没有谁说吴奈,也没有谁告诉老师,可心里都记着,缺少的那块玻璃是吴奈用篮球砸烂的。”

当寒冬到来的时候,寒风从吴奈砸破的那块玻璃窗猛烈地吹了进来,“直扑吴奈的床头”,吴奈被冻感冒了。他出于“无奈”,装好那块玻璃时,作者又一次写了寝室里人们的反应及心态:“寝室里的人没有谁讲吴奈,也没有谁评论,只是心里都知道,原来的那块玻璃是吴奈用篮球砸烂的,现在的这块玻璃又是吴奈自己买来装好的。”寝室里的人虽然口中“没有谁评论”,没有褒贬什么,但他们心里有数,他们忘不了吴奈所做的“坏事”,也记住了吴奈后来所做的“好事”。

因此说,欣赏这篇小小说,切不可只注意到玻璃。

作者简介:孙瑞欣,遵化平安城镇中滩人,现居天津。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河北教育学院本科毕业。曾任教于遵化市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主任、高级讲师。获得过全国优秀老师、河北省特级教师、香港曾宪梓教师奖二等奖、河北三育人标兵、唐山市青年专家、唐山市十佳教师等荣誉。担任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辅导教师,独立开发教育部国培课程《教研员如何指导校本研修》,并在教育部全国教师继教网主讲:在《中国教育报》“名师开讲”栏目主讲《语言教学的激情策略》。所讲《师说》等课获得国家、省优质课,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出版独著《校本教研的7个关键点》等15部,主编《教师实用写作》《遵化名师》等书19本,在《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总著述达400多万字。许多作品被人民网等国家、省级网站转载。

顾问:关仁山  峭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编  委: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王翠红

杨晓键 张玉红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键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刘艳芹

古体诗词:刘艳芹  张志明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本期编辑:梁淑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