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太极拳友皆有一问:为何有时无意间之发...
诸多太极拳友皆有一问:为何有时无意间之发劲,对方却感觉脆猛;而有时用心奋力为之,却不得其效?
——允升园记之太极篇(97)
之于内家拳包括太极拳,欲击人非发劲不可,不知发劲焉能击人?当然,养生之太极拳不必考虑。
之于发劲,诸多太极拳友皆有一问:为何有时无意间之发劲,对方却感觉脆猛;而有时用心奋力为之,却不得其效?
分析其中原因,除去落点、方向、时间等因素外,自己之力能否发出,亦是常见之重要原因。
行拳之中,发劲者虽自觉有劲,但实际上其劲并未全部透出;而其自觉无劲者,彼劲已全部透出。
故发劲须如放箭,曲中求直,当完全吐出,毋稍停留于手臂中。
盖发劲多不畅者,每有三停:
以上肢言,一停于肩穴,二停于拐肘,三停于掌根;
以下肢言,一停于髀,二停于膝,三停于踵;
以中部言,一停于胸,二停于腹,三停于丹田。
发劲中,内气之运用有二:
之一,由前往后,俗谓由先天往后天,是为气沉丹田,再由丹田逼出,贯之于四肢。
之二,由后往前,俗谓由后天往先天,是为气贴脊臂,再由脊臂而出,实之于四肢。
吾之体悟,拳势为阳,意气为阴。以意行拳,原则有二:
其一,意必须放在体外,否则,意念放在自己身上,想哪紧哪,越想快越慢。人体之意念重心,本就在体外。
其二,以意行拳,须知象形取意之奥义,此为关键之关键。先前各门派之内家拳名家,皆知借意修真之奥妙。王芗斋大师由此化出“意拳”,更强调意之作用,借虚而练实,其技击与健身之作用,已举世公认。
拳照欣赏:意拳宗师王芗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