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汝坟注译
周南汝坟注译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注释:
遵:遵循,沿着。
坟:堤岸。
条枚:树枝。
惄:心中忧戚。
调饥:即朝饥,早上饥饿。
条肄:细枝。
赪:赤色。
王室:王事。
毁:即燬。
今译:
沿着汝水的堤岸行走,折下树上的枝条。没有见到邦君,像早上饥饿一样忧戚。
沿着汝水的堤岸行走,折下树上的细枝。已经见到了邦君,没有将我远远放弃。
鲂鱼的尾巴赤红,王室的事情紧急如火。尽管紧急如火,我的父母就在很近的地方。
赏析:
君子,在诗经中,都是贵族,而没有丈夫的含义。所以任何诗中,将君子释为丈夫的解释,以及由此附会的恋情、夫妻之情的解释,都是错误的。毛诗序认为是“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朱熹诗集传认为这是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之作,而闻一多《诗经的性欲观》,则直接从“惄如调饥”下手,认为这是女性的性渴望。所有这些,都是没有细读文本的结果,更是不明白“君子”的含义。
诗中“王室如毁”,即“王事如火”,也就是王事很急,但“虽则如毁,父母孔迩”,即便王事很急,但父母很近,我还是要去先看望父母之后才出发。由此来看,本诗根本就不是妇人所作,而是一位要去周庭出差的士卿的作品。汝坟,已经指明了该事件发生的地方,就是汝水两岸,陈蔡之地。因此本诗中的“君子”,应当是陈公或蔡侯。而“我”,则是陈公或蔡侯的士卿。
由此倒推“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应当是“我”接到了君子的命令,来面见君子,因为不明白什么事,可能也已经听到了需要“我”去周庭,要失去当前的职位长期在外,因而心中焦虑,“惄如调饥”。而见到君子之后,才得知这是君子派“我”去周庭只是短期的工作,而不是君子“弃我”,故而得以安定下来。因此才有后面的,尽管“王室如毁”,我仍然认为“父母孔迩”,需要先去禀告父母。
因此,诗中的“伐其条枚”、“伐其条肄”,也可以赋予实际含义,即在往见君子的路上,折枝来排遣心中的不安。而从作者需要从“汝坟”去国中面见君子,也可以推断作者是有封邑的大夫,或者此时作者此时正在国都外面工作。而父母孔迩,则说明作者在外,而父母在国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