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6.21【2016-11-24】
#每日学论语#6.21【2016-11-24】
【原文】
樊迟问知(zhì,下同),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yuàn)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nàn)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算聪明有智慧。
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实践做人的伦常道义,肃敬鬼神而疏远它们,就可以称得上智了。”
樊迟又问怎样才算是仁。
孔子说:“仁者总是先难后获,吃苦遭难抢在他人之前,获益享受退居他人之后,这就可以称得上仁了。”
【微言微感】
作为孔门最小的徒弟,樊迟能成为孔门七十二贤,跟随冉求在季氏府上做事,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而且从论语记载看,也是比较勤学好问的。他向夫子问过耕田种地,问过管理果树,问过孝,问过智,问过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孔子并不像对待颜回、子路、子贡、子夏、冉求等弟子那样爱护有加。孔子骂过两个人,一个是昼寝的宰予,一个就是这个樊迟。还私下说他是小人,指责他视野不够宽阔,志向不够高远。
这一次樊迟问智、问仁,夫子还是能够比较耐心地指导他。
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义”,有几种解释。
一说正义,“之义”就是趋向于正义,当官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趋向于义。
一说“适宜”。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十个美德,就是人之义,它是做人的本义。
还有一种说法是意义,把这句话解释成“专心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
我倾向于第二种,所以翻译成“专心致力于实践做人的伦常道义”。意思是说,你在季府管事,如果能用义来服务好百姓,敬畏祖宗神灵但是不迷信,那就是智慧了。
这容易做到吗?用现在词说,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敬畏规则,服从领导不执拗,保持清醒判断,不能迷信。如同我们教育工作者,说实话,做实事,做真教育,培育真人,不弄虚作假,不随波逐流,不跟风盲从,其实并不容易。
都说应试教育有问题,拼命追求高分数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但是谁又能保持淡定呢?谁又能实心实意推行素质教育,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奖金、职称、评优而片面追求升学率呢?
至于仁,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何其难也。
孔子是反对不劳而获的,无功不受禄,付出和收获对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付出和收获不对等,拿了不该拿的,取了不该取得,则是可耻的。不是我的我不要,多给我不要,白给更不要。
商人做到了“先难后获”,不取无义之财,不拿不该拿的,就是诚信经营,就是合乎商道的仁义。
为政的做到了“先难后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就不存在财产不明和贪赃枉法之说了。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付出多少,收获多少,这一定是平衡的。扛得住多大压力,就能担当多大使命。付出多少心血,就有多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