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杨建增|父亲的远行 2024-06-25 00:53:22 新锐散文情怀温度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父亲的远行 父亲一生去过许多的地方,但绝非是为了观光旅游,留在他乡的永远是养家糊口的身影。细究起来他去过次数最多的地方只有两个,一是去天水南山的林区搞副业,一是到陕西宝鸡一带当麦客,不论在何处他过的都是用生命做代价,用血汗换钱财的日子。父亲在南山一个叫东岔的地方搞过多年的副业,在那特殊的年代,人们的出行往往受到诸多的限制,即便是你再想出去,也没有接纳的地方,因而缺钱少吃是人们生活的常态。父亲是由生产队统一安排外出的,可生存的圈子更为狭窄。他们搞副业所挣的钱主要供生产队购买农具之类的东西,如打场用的木锨、扫帚、连枷、簸箕以及耕地用的犁铧等等。那时父亲正当年轻力壮,又不惜力,虽性格耿直但又能关护不如自己的人,为此许多人愿和他搭伙结伴。出于农民的质朴和干活的细心,在东岔他们逐步建起了一个稳固的副业点。在前往林区时,他们每人要挑上百斤的担子,翻两座大山,趟一条深沟才能到达有车的地方。肩挑的是生产队上年预留下的谷子和糜子,是专为搞副业人准备的口粮,到地方后他们再找磨房加工成面粉。凡吃过糜、谷面的人都知道,没有油、盐的调和,蔬菜的滋润,时间一长,肠道会干皱起来,进而影响新陈代谢。加之处在深山无处买菜,他们只好到山中去挖一些野菜,然后泡成酸菜,待饭熟之后,往锅里倒上一碗便成了一顿饭,至于说改善伙食只能是天方夜谭的痴梦了。林区看起来风景优美,却是难以安身之处。那里几乎人迹罕至无路可走,许多地方只有慢慢攀爬才能上去,纵使人再谨小慎微脚下也会打滑。由碎石堆砌成的山梁,粘性很小,一旦滚到山崖,在密密的深林里要找到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林区的空气湿度又很大,经常间歇性下雨,一片云飘过一阵雨就来,在多雨的月份,每上一次山衣服就被淋成湿漉漉的水包,粘在身上不是一般的难受,尽管冻得瑟瑟发抖,也只能回到山下的窝棚里才能脱下烤干。 在伐木工中父亲是其中拉大锯的一个,自然要比他人付出得多。伐木既是个力气活,又是个技术活,大树常长在沟边,砍伐时稍不留神就有掉到沟里的可能。一旦掉到沟里就别想再抬出来,那样不但一分钱挣不上,而且还得给林场赔偿损失。倘若树杆破裂成为废料,林场会一样对待,因而伐木工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生怕出一点意外。合抱粗的树如倒在理想的地方,他们也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卷上一支喇叭筒的旱烟美美地吸几口,如同捡到金元宝一样兴奋。后来父亲因腰间盘突出无法再干重活,一次我和弟弟想把门前的一棵椿树放倒,虽有锋利的电锯,可面对周围别人家的屋舍我俩却束手无策。父亲看到后急忙过来,他告诉我们如何操作才能行之有效,凭着他传授的经验我们稳妥地放倒了那棵大树。搞副业其实是拿命换钱,所出的力气难以数计,出于照顾队上每天就给他们发五角钱的补助。有一年父亲走后时间不长,我得了慢性脑膜炎,大概花了八九十块钱,在求借无门的窘境中,家中只好给父亲发了封电报,父亲向副业队借了六十块钱后就赶紧回家,虽还了一些欠账,其结果还是拆东墙补西墙,把欠账归笼到一家。副业队中途一般要换一茬人,虽给钱不多,可贫穷的人们都想挣一点补贴家用。无奈父亲只好给队长讲了家中的困难,请求多干一段时间以便把欠账还上。秋末父亲回来时又黑又瘦,好似一个营养不良的病人,工地每天下班后,别人都躺下休息,而他却满山遍野去割竹子,然后把它们削成竹篾,待回家后再编成家具,这样可省下一笔额外的开支。 搞副业时,父亲几乎走遍了东岔的山梁沟壑,往山下抬木料,往山上背树苗,吃尽的苦头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想象的。如今搞副业这个烙上时代印记的词很少被人提及,可每想起它,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父亲为养家的每一次远行。前年我去了一趟父亲栽过树的那道山梁,四十年多过去了,满坡翠绿的松枝已遮天蔽日,许多树的围长已超过两尺,我虽不知那棵树是父亲亲手所植,抚摸着它们,仿佛父亲又出现在我的面前。来钱门道的狭窄,让父亲从不放弃任何挣钱的机会,当麦客是父亲讨生活的另一种生存方式。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过好多次当麦客的经历,那种与天时赛跑,受烈日煎熬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父亲只读过三年的书,识字不多,由于爷爷去世早没人为他遮风挡雨,无奈只好回家务农,停学的第二年他就开始了麦客生涯。有次我把邵振国的小说《麦客》给他看,这对他无疑是一种折磨,但他还是把小说读完了。但他认为邵振国的《麦客》写的不是真正的麦客生活,短短的几天连赶场都来去匆匆,谁能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而主家晚上又从不留麦客过夜。因此小说过于理想化,人为拔高的因素太多,吴顺昌和水香的相悦纯属情节不够爱情来凑的套路。我知道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都比较现实,他们不会如云聚合地附和那些子无虚有的东西,可我却认同他们从自身经历中形成的对生活本能的认知。家乡桐树花开放时,陕西的麦也黄了,在“旋黄旋割”的鸣叫声中,成帮的麦客便上路了。他们随身背着一只尼龙袋,里面装有磨刀石,几张刀刃片,一把刃镰架,几件换洗的衣服。 到陕西被人雇佣后,他们就整日躬身在田野里,尽管大汗淋漓,却不敢坐下休息一会儿,今日的眼前还是一片金黄,明日已是空旷无际,少割一把就得多跑许多的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他们,喝水就成了唯一的解救之法,尽管肚子不停地咕咕作响,看到水就会没命似地奔上前,不喝到打嗝决不罢休。家乡有句俗语:“麦黄前夜饿死人”,在那段青黄不接的时期,外出的父亲除拼命干活外,还惦记着家里的人。雇主把早点拿到地里时,会让他们尽量吃,但又怕他们私下拿走,于是便盯着不放。这时他们就和雇主开始斗智斗勇,几个人打掩护,另一个偷几个赶紧放在麦捆里,待主人走后再放到太阳底下晒干。有时遇到阴雨天没晒干,一旦发霉吃起来很苦,但他们还是舍不得丢弃。父亲带回的干馒头,我们用开水泡化,再把它们全部吃掉,那种幸福感现在的人是根本无法体会到的。当麦客其实挣不了多少钱,被生活所迫的他们曾有过几次爬车逃票的经历。材料车跑得慢又逢站必停,待停下时他们就赶紧爬上去,在靠总站的前一站又急忙下车,生怕到站工作人员查票罚款,然后就步行往要去的地方赶,虽然要多行十多里路,但能节约好几块钱,而对存在的高风险,只能忽略不计了。父亲最后一次当麦客是我上大学的最后一年,那时我们家的情况已好起来了,可一个没有当过麦客的年轻人极力鼓动父亲带他去,一生勤劳惯了的父亲也想再闯荡一次,于是就和他一起前行。那年父亲大概挣了六七十元钱,回家后他全部汇给了我,凭那些钱我支撑了好长一段时间。如今那些蹲在酷日下替人割麦挣活命饭的麦客,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他们的身影已悄然淡出田园,定格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父亲也去世多年了,我的生活里再不会出现他的身影,而麦客却在我心中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永恒形象。我无法让岁月长留,对父亲说声谢谢,可他每次远行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作者简介:杨建增,甘肃天水人,中学教师,曾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多篇(首)。 赞 (0) 相关推荐 山东•杨久民 : 麦客(外五首) 作者简介:杨久民,山东省莒南县坊前镇人,省级刊物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百余篇 麦客 巴掌大的草帽 挡住毒辣的日头晒在心上 半截劣等香烟 染黑了角棱分明的脸 烧青了嘴唇与下巴 唯独熏亮了 鹰一样 ... 铁道兵重要铁路干线:嫩林铁路(4) 作者:梅梓祥 铁道兵重要铁路干线:嫩林铁路(4) 作者:梅梓祥 "嫩林铁路"今天发第4篇文章,计划发8篇以上. 这是中国最北端的铁路,直抵北极村漠河:是铁道兵驻守一地时间最长的地区,20年间,铁 ... 杨建新:冬日闲游(外两首)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云淡风轻冬日暖 羊肠曲径小龙山 ... 身边的改革开放之前之后/老邓说事 身边的改革开放之前之后 1982年,长达20年的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大锅饭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在那段贫困彷徨的岁月里,除了极少数几个招工,或从部队跳出农门外,其余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被圈在贫穷的农村,笔者有幸 ... 野饕食话之 熊掌煮不 康定地方多山,尤其在折多山东边沿大渡河的上下鱼通地方,更是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各种野兽的乐园.山民们靠山吃山,狩猎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项劳作.那年月,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仅任其捕杀,还把他当作 ... 村庄物语 | 村里曾经的先生们,今天的我们懂不懂? 全文约13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前不久,我在沿淮半岗的乡村集市上,偶遇一位会打算盘的老先生.姓张,今年恰好88岁.算盘珠子拨得啪啪响.于我来说,那是久违了的节奏和场景. (前不久,我在沿淮半岗的乡 ... 【左岸风文学】孙继平|清明节这一天 清明节这一天 作者 :孙继平 墓地,给父母 寄去许多邮件 而后来到父母常走的山梁 拾起那些深浅的脚印 回去整理一首华章 我知道山梁上本没路 是父亲当年追赶太阳时 踩出一条宛如意味的诗行 是母亲每每来到 ... 我心中的英雄是我的父亲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虽然个子不高,但个性刚强,无论什么事都难不倒他.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他教完学回家后,拿上铁锨就到涝洼地里去挖地瓜根(生产队已经刨完地瓜了):为了 ... 【来稿选粹】杨建增|梅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梅 刚住进梅二叔家院落时,我正读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那天她到院子晒衣服,看到我读得聚精会神,便问在读什么书,我说在读&l ... 【来稿选粹】杨建增|另类妓女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另类妓女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妓女可能是地位最低的一类人了.她们不但人格上受屈辱,精神上受折磨,而且经济上受盘剥,肉体上受摧残.一个女子一旦沦落为妓女 ... 【来稿选粹】杨建增|兰州小景素描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兰州小景素描 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各地风景点布局基本上大同小异,要么依山取景,要么顺势造形,不论亭台楼阁,还是水榭回廊,总拘泥于一种模式之中,给人一种似曾 ... 【来稿选粹】杨建增|黄河岸边听清音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黄河岸边听清音 想不到今年国庆假日我是在医院度过的.浓烈的节日氛围不仅让病人归心似箭,而且也让医护人员心绪难宁.短短几天,偌大的内科楼一下子空旷起来,平日 ... 来稿选粹 | 范金建:大叔 大叔 (一) 北方的冬天偶尔也会艳阳高照,大叔便佝偻着身子走上街上了,背上是自己编织的松松散散装着几个塑料瓶子的蛇皮袋,冬天的他总是穿着一件布满补丁的破旧棉袄,鬓角的头发微微发白,眼角的皱纹像龟壳的纹 ... 【来稿选粹】滕建泽|吃事回味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吃事回味 "吃"是生存需求.口腹享受,也承载着乡土情怀. 我今生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吃"的.是父母亲带我参加生产队 ... 【来稿选粹】张君艳| 回忆父亲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回忆父亲 -- 写在父亲百天祭日前 2020年9月5号,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语气很急促,说是父亲突然跌倒在地,需要马上赶回老家. 放下电话,一种不祥的预感 ... 【来稿选粹】严雨龙| 父亲与字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父亲与字 一 年已然走进深处,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人们匆匆的脚步里,无不透露出赶年的节奏,年味便由此四起.蒸腾,以致很有些喧嚣的意思了.立春就在眼前 ... 【来稿选粹】栗万莉| 父亲理发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父亲理发 父亲是个比较注重自身形象的人,他年轻时的那个年代流行中山装,父亲就穿中山装,发型是"大背头" :等他上了岁数社会又时兴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