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青年」成长记

1
时候,我的理想是当警察。不用问,电视剧看多了。
我清楚地记得教思想品德课的是一个高个子男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的理想。
我写我要当警察,还记得里边的文字,「一个社会人都钻到钱眼里怎么能行?总要有人与坏人做斗争。」
不光写,我还练。那时候不光看警匪片,还看武打片。
我的理想就是从武打片里学功夫,然后幻想着将来自己上演警匪大战的时候飞檐走壁,一招制敌。
这些都被我写进了作文里,也许是作文写都是真情实感,被思想品德老师当众表扬,并作为范本在班上朗读。
故事到这里还算美好,然而下课之后可就不那么「正能量」了。
班上的「小霸王」找我问话,「听说你将来要当警察,还在偷练武功?那咱俩先练练呗?」
虽然我通过电视习得三招两式,无奈我发育迟缓,身材瘦小。我只好示弱,「哪里哪里,说说而已。」
这是小学,我一身正气。
2
转眼到了大学,01年那会,网络刚刚开始流行,什么 QQ,email 都是上大学之后才学到的。
某天聊 QQ,看到别人转发的一大段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字,就是如今常见的「不转不是中国人,买日货等于汉奸」那种。
我一看那个激动啊,那个气愤啊,这小日本太欺负人了,太把咱们中国人不当回事了。
不光愤怒,我还行动。那时候还都在用容量仅仅1.44M 的软盘,我用软盘把文字拷下来到复印打字的地方打印出来,并贴在一张大号的白纸上,张贴在校园食堂外的公告栏里,非常醒目。
另外,还贴心地在上面挂了一张笔和本让大家留言。就像今天的微博,说什么的都有,夸我爱国、同样表达愤怒的多,也有说我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当年看了那些留言和点赞,我还是沾沾自喜了一番。
那是大学,我一腔热情。
前年收拾东西我还看到了那份张贴纸和留言本,看着看着脸就红了,当年可真是「愤」那……
3
后来,工作了,仍然关心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
终于有一天,读到了经济学。
经济学的角度更严谨、更深刻、更彻底,因为其本质乃是研究人的行动,直到此时,我才认识到,所谓的民主、法律、制度等等,都是人的行动之结果。
对美国的认识,最初我认为是民主造就了美国,到后来认为美国的法律和政治体制使美国强大,再到后来发现是以财产权为基础的市场和自由成就了今天的美国。

回头再看中国,是人们自由的逐步重获,释放了人的潜能,造就了改革开放的奇迹。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没有理由不创造奇迹,只是此前有能力造机器的,也都只能在掘地种粮,求口饭吃。

原先也一直像我父辈一样,相信广为流传的「经是好经,就是被和尚念歪了」,如今我明白轻易就被念歪的经,一定不是什么真经。或者说不科学的「经」(法律、规章、制度),一开始就注定是要被念歪的。

随着阅读的扩展,认识上也是一个逐渐深入和系统的过程。关键的一点是坚持阅读,不断探索,没有停下。
4
前天有位父亲咨询一个问题,这也是写下此文的原因。
这位父亲说,老师通知看《开学第一课》,还要求让孩子与父母共同观看。有关部门还要求学校开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写观后感等后续活动。
这位父亲女儿13岁,正值叛逆期,还有点「小粉红」,他对这样的教育有些看法,但女儿又很反感他,问该怎么办?不知道该如何与她共同看。
这里并不对相关的通知和活动,以及节目本身做出任何评价,仅仅是给这位父亲的几点建议。

我的建议是一定要陪她一起看,而且不要发表任何反对意见,多听听她的看法,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你想要说服一个人,首先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她听见你说的话,进而能够听得进去,最后才是能够理解你说的内容。

无论是和叛逆期的孩子,还是和其他任何人交谈,一开口就是反对,连对方所秉持的观点是什么都不知道、不了解,那仅仅是单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是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孩子,即使你武力解决,也不能把想法强加于他的。你听的越少,说的越多,就越会容易引起反感和反弹,尤其是叛逆期的时候。即使你说的再正确也没有用,碍于面子,他或者她都会不愿认错,说不定会进入僵持的死循环。

所以说,拉近距离,慢慢地修复关系,取得信任是最关键的。当然,这个过程假如能够在前期十几年的相处中慢慢积累最好不过了,如果没有积累好这个信任关系,那就最好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不是相反。

想试图说服她短期内改变一个观点,接受另外一个观点,是很难的。

至于那些节目内容所传递出的观念,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坚持读、不间断。

总有一天会读到更科学的著作,总有一天会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之前的观点。

这位父亲能够认识到一些问题,说明他的阅读已经超过大部分家长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一直到读大学,家里最多的书还是教科书,教科书之外的书其实就没看过多少,除了几本武侠小说。

所以,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鼓励她的进步,培养她的阅读习惯,看着她,和她一起成长,要比想方设法说服她,甚至阻止她,重要的多。
另外,跟朋友家人的相处之道,是尽量不讨论这种有争议的话题,除非对方的确真的是为了爱智求真,和你一样喜欢探索,进行的是一场纯学术探讨,那么可以讨论一下。否则,种种争议问题的讨论,更适合,甚至只适合在网上交流。
在面对朋友和家人的时候,有些时候感情要比对错和真理更重要。
2016年09月03,2016年第 43 篇原创文章。
认识自己
理解世界
欢迎识别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