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里内的隐秘角落|反方向·早茶夜读737
737 | 读城记2020
一公里内的隐秘角落
━━━━
欢迎来到早茶夜读。我是反方向,本月和大家共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本月的这本书,让我极想聊聊闲篇,说说家附近方圆一公里内那些以前没怎么注意的事,这些事不是“附近的消失”,而是一次“附近的重现”。也许有人像我一样因今年上半年疫情居家时间较多,把审视的目光更多的投向居住的街区,投向那些隐秘的角落。
这种关注是由小区内的个体菜贩引起的。
关于买菜这事,以前觉得很容易啊,家乐福、京客隆、小超市、早市、传统市场甚至京东生鲜等等,都可以很方便的买到菜,疫情期间,开始更多的光顾小区内的菜摊,也有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他们的机会。
菜摊位于小区停车棚边上,物业搭出一个大概五六平米的带围挡的简易棚子。摊主是夫妻俩,每天凌晨三四点去十里河进菜(六月之前去新发地进菜),进菜后摆货。早六点开始卖菜,直到晚八点。菜的品种很多,这里没有的菜也可以和摊主讲,摊主提供预定服务,购满20元还管送货。女摊主主要负责看摊卖菜,男摊主负责开车送货等等。这里不光卖菜,还卖时令水果,以及常用的调味料、饮料、方便面等等。正应了那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老话儿。摊主不光在小区里卖菜,还负责给附近十多家饭馆送菜,但月结压力极大。跟摊主熟了后,经常聊聊天。知道了摊主有个儿子在上大学,家里婆婆过来管做饭。最让我诧异的是,摊主说来京十多年,主要在这片卖菜,但今年是第一次租房,花了三千多在旁边小区租了二居室中的一间,心疼死了那房租。问她那以前住哪呢,说就住在卖菜的地方呀。她这么一说,我脑海里的记忆被唤醒,这条街道上某小区外有个长长的围墙,围墙外搭了一个长长的自行车棚,一头用来放自行车(有专门的出入口),还有一头是菜摊。在菜摊和自行车存放处之间,隔出的就是他们的住处。
摊主的话让我想起了小区内的废品回收站,也是在自行车棚内,一个七八平米左右的隔成二间的屋子,这地界既是他们的工作地也是居住地,这是一家四口,两大人两孩子,男的回收废品,女的淘宝卖货。还有往年遛弯透过小区围墙看到的隔壁小区,某间楼房下搭建出的铁皮长条平顶屋,那时我没有飞过围墙去和他们聊天的本事和欲望,当然这个铁皮平顶屋今年不见了。疫情改变了很多东西。去年还在宣传要打断小区之间的墙和门,建设开放的街区,今年疫情强化了小区的墙与门。附近的每个小区在疫情严重时期都只开一个门,凭出入证才能进出。当然出入证这东西很有空子可以钻,这儿就不赘述了。
这本《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说“一条经常被使用的街道应是一条安全的街道”,从这个角度讲,我所在的这条街道果真是一条安全的街道,那些往日被经常使用的墙,不管是隔做菜摊、废品回收站及他们的住处,都算是物尽其用,墙,不仅仅是隔断,还是一种安全和保护。近来很欣喜的看到晚间路口的小吃车又热热闹闹的开出来了,这人行道边上的摊贩就是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啊!
今晚二条
为了找一篇汪曾祺
买了三年的杂志,还没找着
往期
TAN
回顾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