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爱磨叽吗?
老师,你爱磨叽吗?
作者:李广生
当老师的都爱磨叽,车轱辘话,翻来覆去,比电影里的唐僧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把人说的心烦意乱,耳朵起了老茧,方才罢休,但意犹未尽,一有机会,还要喋喋不休。当初,教学改革让老师少讲,还给老师规定了讲的时间,一下子在教师群体里炸了锅。少讲或是不讲,要老师还有什么用?这是当老师的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老师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人,不让老师说话,不是夺老师饭碗子吗?登天难,让老师闭嘴更难。
磨叽也叫唠叨,本质上就是重复,说好听点就是反复叮咛。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如果传达的信息对方理解了、清楚了,还要反复传达,就像非要让吃饱的人再吃一样,再美的语言、再好的用心,也会变成折磨。语言暴力有很多种,恶语伤人大家都懂,好话也会伤人的,磨叽就是好话伤人的一种形式,磨叽是语言的软暴力。
软暴力,危言耸听吧?事实上它比硬暴力的伤害更大,带来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磨叽会让孩子失去倾听的能力。听是多么重要的一项能力,听说读写,听是排在第一位的。听是输入,是获取信息,它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整合信息,最后输出信息的基础。俗话说“十聋九哑”,不会说话的原因不是嘴巴有问题,而是耳朵有问题,不是说的问题,而是听的问题。孩子听的能力正是被老师反复的磨叽弱化。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首先要嘱咐一句:“好好听老师的话。”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忽然明白,根本不需要好好听,为什么?因为教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磨叽。第一遍没有认真听,没关系,老师肯定会说第二遍。第二遍没有专心听,没关系,老师还会说第三遍。第三遍还没用心听,还没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不是老师说少了,而是老师说多了。倾听能力与磨叽程度成反比。担心孩子听不懂、记不住而磨叽,是好心,但做成了坏事。谆谆教诲一旦变成喋喋不休,好心就会变成伤害。虽然学生是受害者,但被认为是自作自受。教师虽然是加害者,但被认为是一片好心。所以它是软暴力。
磨叽会让孩子失去思辨的能力。“您别说了,我记住了,你说的都对,我就按您说的做还不行?”在家里孩子这样对爱磨叽的家长说。很明显,孩子心里并不服气。而在学校里,面对教师的磨叽,他们在口气上都不会表现出不满来。“大家记住了吗?”“记住啦!”“大家听清了吗?”“听清了!”“大家有什么意见吗?”“没有!”“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文章写得美吗?”“美!”千篇一律的异口同声,听不到任何的不同意见。教师凭借其高超的磨叽本领让孩子们果断地放弃哪怕是一点点的质疑。如果哪个孩子提出不同意见,老师立即会站出来:“不美?那你说说,怎么不美?”孩子话音刚落,老师的话就如滔滔江水一样汹涌而来,磨叽了一大堆,最后问孩子:“美不美?”孩子说:“美。”很多时候,他并不是感受到了美,而是想早点结束老师的磨叽。时间一长,孩子就懒得思辨了,从而也就不会思辨了。当他们步入青春期,开始逆反,挑战教师,但因为没有形成思辨的能力,所以常常表现出盲目和偏激。离开学校,他们也把盲目和偏激带走,带入社会和生活。磨叽通过慢慢侵蚀而非快速摧毁的方式破坏孩子的质疑精神、批判意识,使他们屈服。虽然不是压服,但也不值得赞美,正因为不是压服,所以具有隐蔽性和麻醉作用,所以它是软暴力。
伤害同时作用于教师自身。教师用喋喋不休堵住了孩子的耳朵化解了孩子的思维,与此同时同样的效果也作用于自己身上。因为专注于磨叽,老师便疏于和外界交流,疏于倾听来自自己之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的声音。这导致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磨叽同一个话题,表达同一个意思,甚至言说方式都一样。有的孩子就曾说:“老师一张嘴,我就知道他说什么。他说了上句,我就知道下句。”教师用自己的磨叽堵住了自己的耳朵,造成了自己的封闭,是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教师用以说服学生的那些话,再说出之前已经说服了自己。不断地说、反复地说,磨叽来,磨叽去,教师便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真理之中,便确信自己说的就是真理,至少是忠言、良言。教师的固执是出了名的,因为他们坚信真理在自己的口中,那些反复磨叽的话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磨叽是倾听习惯和思辨能力的隐形杀手,对教师和学生同时造成伤害。教师是塑造人的人,同时也是被塑造者。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不久前,在酒桌上遇到一位曾经的同事,我们有过短暂的交集,那时他刚入职,是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再次见面让我惊讶不已,他完全变了个人,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滔滔不绝。朋友们都说他进步了,练出来了,我倒没有那么乐观。不善言辞固然于教师工作不利,若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也不是好事。
老人爱磨叽,也就是唠叨。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老人爱唠叨?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不自信。他们反复叮嘱自己的孩子,表面看是担心孩子们听不懂、记不住,实际上是担心自己没说清,担心自己的影响力不足以让孩子按他们的意图执行。越是岁数大的人越爱唠叨,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各方面机能的退化,从家庭和社会的核心中退出来,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影响力信心不足,所以要反复唠叨。
二是过于自信。年龄大了,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了,但对自己的阅历、经验等,却愈加的信心饱满。他们越来越相信,他们已经走过的路是孩子们即将走上的路,他们已经经历的失败和成功,是孩子们必将经历的失败和成功,他们曾遇到的问题,孩子也会遇到。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必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递给孩子,使他们不至于犯和自己一样的错误、摔和自已一样跟头。他们越是相信自己,责任感越强烈,越爱唠叨。
对能力的不自信和对经验的过度自信,造成老人的爱唠叨。唠叨也可以看做一个人心理年龄变老的标志。“我说的这些你爱听不听吧,以后你就懂了,别后悔,也别埋怨我没提醒你……”这样的话我们都从父母那里听到过。你能听出无奈吗,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爱听不听),但也对自己信心满满(别后悔)。拜托你再仔细回忆一下,这样的话老师们是不是也经常说。你一定能够想起来,他们和年迈的父母说的如出一辙。这就是老师爱磨叽的根本原因,他们放大了自己的心理年龄。因为当上了老师,他就以为自己真的老了,自然而然的就用老年的心态对待孩子——老人爱唠叨,老师爱磨叽。
老师是个容易让人变老的职业吗?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将另文探讨。这里我想说的是:老师,你磨叽个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让老师闭嘴是毫无意义的,最关键的是让老师转变心态。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他就不磨叽了。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