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信平丨​松树菇

松树菇

作者:郑信平

小时候的老家,穷乡僻壤,没有现今的交通便利,生活条件也艰苦,任何儿童娱乐玩意都没有。我们生活的样子在城里人看来肯定很单调,但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走出家门就是广阔的天地,大自然里有看不完的新鲜事,有玩不完的游戏,有采摘不尽的野果,更有探究不完的奥秘,我们是大自然的亲密伙伴。

前几天,在一个老乡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他捡到两大篮子的冬菇,褐黄中带有微绿粉红的哪种,尤其是菇的伞面上一层荧光粉般的铜绿,很是吸引眼球。这种冬菇,菜市场也有得卖,我前几年逛菜场时买过,15元一斤,煮芋头很好吃。可惜后来一直想再买,买不到了。最近和老婆说起此事,她说现在70元一斤,很俏。不知真是70元一斤么,那就太贵了,但多少表明其野生菌的价值终于被人发现和认可了。

看到冬菇,自然就会想到春菇,我们叫它松树菇、松毛菇,顾名思义,就是松树底下长出来的菇(菌类)。那时,除了干香菇干木耳,见不到如今菜市场上的平菇、金针菇、香菇、杏鲍菇、鸡腿菇、双孢菇、茶树菇等新鲜的菇类。唯有的就是清明雨后,山上松树底下长出来的季节性的松树菇,这是我们能吃到的新鲜菌类。还有秋冬季节山上的冬菇,但冬菇量少难采到,没经验的会和其他有毒的菇类相混淆,且相比于松树菇,要硬多了,口感上更差,故我们都不大采它。哪知现在这么跑火,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的网上,种植菇类的网页多若牛毛,也有很详细的方式方法。每次吃这些大棚种植的菇类,总是没有小时候的哪种美味感,或许是种类多了,也方便了,吃得多的缘故么,这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我想,应该是自然生态环境下的发育条件也有关系吧,且这个纯自然生长应该是口味不同的根本所在吧。

采松树菇需辛苦劳作,攀山越岭,亲身参与,弯腰低头,在有经验师傅的指导下,方才有捡到的可能,不然,就是在你的眼皮底下,你也很难发现,因为菇的伞面和地面的松毛枯叶的颜色几乎一致,都是黑褐色,且圆伞盖就硬币大小,你怎么看得到,这就是松毛菇它的拟态或叫伪装吧。也是,都被你们给捡完了,明年人家怎么给我们带来美味呢,细水长流才是真。

所以,常常是前面的人踩翻或脚步拖带起松树菇,自我感觉不到,因为你已经爬上更高的地方了。后面的人看到白白的伞底朝天,菇柄翘着,在枯枝败叶上清清楚楚。于是,只需俯首弯腰,顺手就可捡来,很是舒爽高兴。后来,我们学乖了,拿个耙子,在太陡峭够不着或感觉有危险的地方,耙个三两下,有或没有,一目了然,自然省事多了。

松树菇生长的地方可有讲究,虽然成熟的孢子会随风吹落于漫山遍野,但不达要求,孢子不会长成菌菇,这就是为什么没有漫山遍野都是松树菇的道理。我们也希望遍地都是,那是多爽的感觉啊,但随手可摘,则是人工环境下的菌菇培养,少了自然的风吹雨打,也少了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淋洒,也就达不到那个鲜的高度了。这就是野生菌菇虽价高但仍很抢手的缘故。

松树菇首先生长在松树底下。我们都知道,松树是生命力顽强植物的突出代表。陡峭的石皮山坡上,矗立着一株或数株歪脖子的老松,遒劲粗壮的枝丫,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勇敢地指向峭壁悬崖之上的空旷天际,展示着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这是完美的画图。丘陵之小山上的松树虽没有如此的傲立挺拔,但也是占尽了高难险峻之地。为什么,不易存水,土质含水量适中,是菌菇类的理想繁殖地。加之松针的表面裹着一层蜡,保护控制着松针腐烂的节奏,缓慢地释放着养分,使其归之于尘土,被菌菇吸收。

知道了松树菇的生长之地,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其生长的时机和特性才行。

每年清明之后,阴雨绵绵。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山坡,饱吸春水,为驻足于其上的万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枯黄的松树,经历了秋的干旱,冬的寒冷,也迎来了生命绽放的高光时刻,换上了清新嫩绿的针叶新装。而雨水过后的端午前后,地上新增的松针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使命旅程,为长于其上的菌菇提供源源不断的生物养分。

水分充足,养料及时,还需适宜的温度,散落的菌菇孢子才能露头出面。于是,每逢太阳后的第二天,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只要有空,都会挎篮提棍,去找寻大山的馈赠。毕竟,任谁也挡不住松毛菇诱人的色、媚人的娇、无敌的鲜。

记得读初中时,有次和老妈从新店赶集回家,爬上米陇山时已是满头汗水,外套已然挂搭手臂。加之中午已近,饥肠辘辘,有气无力的有一搭没一搭地抓着小松枝,朝着家的方向滑落下山。哪知一不小心来了个倒栽葱,嘴啃泥,皮破血流。骂骂咧咧之际,发现滚落的大片山地上,尽是白白娇嫩的松毛菇。自然,再大的疼痛都会被喜悦所取代。而脱下来的衣服,袖子对拢打个结,现成的袋子,也是满满的收获。忘记了饥饿,丢弃了疲劳。激动的想找遍这块山凸,因为我们知道,若明天继续出太阳,则松毛菇就会过(蔫),最佳的时机是现在。

祸福相依。其实,我们也知道此时是松毛菇的当季。但,一则赶集回家,回家是目的,不是专门的上山寻味,意不在此。二是临近中午,肚子第一,菌菇没法生吃,填不了肚子。三是虽有路边的个把菌菇入眼,但先入为主的以为这没有更多的松毛菇,因为这没来捡过,故不于理睬。

若不是意外,哪来的美味享受。所以,眼见才为实,操作过方知行不行,经验在新地方不一定可行。

(2020年10月23日13:27,出差,在南昌江景假日酒店参加省金融监管局的培训,休息期间发。)

文/郑信平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写意松树的画法解析

    松的品种很多,有马尾松.白皮松.罗汉松.金钱松.悬崖松.雪松等.其画法也很多,但无论画体积松树,盖取其雄伟多变之态.枝干峥嵘,千变万化,起挺拔屹立之端肃结构用笔多以中锋为之,苍劲有力,浑厚生辣,松皮如 ...

  • 画松树勾勒松针

    画松树勾勒松针

  • 郑信平丨饭碗

    饭碗 作者:郑信平 上午,初中一直到高中的同学永华从老家来市里,到我办公室坐了坐.三十多年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个子也从初一时的小不点到现在人到中年的(都是)横向矮锉锉,可谓有苦同担的绝佳好例子了.我 ...

  • 郑信平丨说泪

    说泪 作者:郑信平 写了<谈笑>,自然就要说说笑的对立面哭了.可一想到哭,就老大的心里不痛快.因为第一印象,哭就是因了外来横逆之力过大,承受不了或抗拒不了,而难得支撑下去所致,或者是不想离 ...

  • 郑信平丨谈笑

    谈笑 作者:郑信平 身份证塑料封皮破裂,数字磨损,到派出所重办.照相时,被要求微笑,可面对漂亮女民警,我倒是正襟危坐得紧,一点都没笑.回到家,想翻翻清人程世爵的<笑林广记>,找回笑的神经细 ...

  • 郑信平丨书信

    书信 作者:郑信平 每晚睡觉前,照例要浏览微信朋友圈,雷打不动.尤其是有几个人的朋友圈,若几天没看到其发出新东西,就感觉心里少了什么,是不是他这几天家里有事了?多少次想问问,也是,兴趣类同.人皆有所好 ...

  • 郑信平丨手机

    手机 作者:郑信平 什么东西是我们每天都不可或缺的呢?现在若提个这样的问题,答案肯定是手机了.试想每天出门前先摸摸口袋,看少了什么,无非是钥匙和手机.钥匙忘了,可以等家人的开门,但若手机没带,肯定感觉 ...

  • 郑信平丨对门对吹

    对门对吹 作者:郑信平 两个人,两对门,对着吹牛皮,对着吹啤酒瓶,这就是对门对吹,说的是我在四川大学读书时,和对面宿舍的中文系古汉语文字学博士生龚泽军兄弟的一些有趣往事.四川大学在四川省会成都. 成都 ...

  • 郑信平丨夜半青苑

    夜半青苑 作者:郑信平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省长视察南航的食堂,里面有省长指着价目表,读出半份半价,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肚而食,有时半份足 ...

  • 郑信平丨拖拉机

    拖拉机 作者:郑信平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道路也是四通八达的,不过,全是土路.我们雨天光脚上学时,脚丫缝里冒出的泥浆,煞是让人颇有若是稀粥,该有多惬意的遐想. 路上跑的,记忆中的好像只有各种拖拉机,卟卟 ...

  • 郑信平丨自大与内省

    自大与内省 作者:郑信平 <佛说灌洗佛经>有"释迦文佛--以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时.生堕地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我当为人民作师.太子生时天地皆为大动."也即传说的世 ...